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逻辑百科辞典

中国唐朝僧俗因明之辩

中国唐朝永徽年间吕才与佛僧关于因明义理的一场争论。吕才(600~665)是唐初著名学者,曾任太常寺博士、太常寺丞、代理司天台少监、太医署尚药奉御等。唐贞观年间,玄奘三藏大师从天竺载誉返回长安,先后译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和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两部因明经论,并在译场内口授因明义理,其门下竟作注疏,研习因明几成时尚。其时,吕才的“幼少之旧”栖玄法师将玄奘所译的因明抄送给吕才,并以因明“极难深究玄妙,比有聪明博识,听之多不能解”等语激发他。于是,吕才在公务之余,反复钻研因明论典,又借得神泰、靖迈、明觉三位法师的因明注疏参阅探究。他发现三位法师的义疏虽然同禀玄奘口授,却每有矛盾抵牾之处,遂劳思自注因明。他对神泰等“所说善者”从之;对其分歧矛盾之处则“立而破之”,共40余条,撰成《因明论立破注解》三卷,复将因明理论中难解之处画成义图。时人将吕才的注解和义图合称为《因明注解立破义图》。这是当时佛门之外学者所撰的唯一的因明论疏(此书早佚,今仅存序)。

此论既出,立即遭到佛门弟子的反对。译经僧慧立指责吕才对因明“不能精悟”,“妄为穿凿”;译经僧明浚说吕才“举非四十,自无一是”。他们批评吕才混淆了生因和了因,能了和所了;误将宗依当作宗,而忽略宗体;误以为喻依即喻,忽略了喻体,以及颠倒了合作法和离作法等等。而一些学者名家,如太史令李淳风,太常博士柳宣等则为吕才辩护,批评佛门弟子。面对佛僧的攻击和指责,吕才上奏唐高宗,并奉敕与群公学士前往慈恩寺,就争论的问题与玄奘大师当面对定。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在玄奘的讲释面前,吕才“词屈,谢而退焉”。吕才的《因明注解立破义图》不传,慈恩寺对定情况记载亦不详,今人难以评定僧俗论辩双方在因明义理方面的是非曲直。但它无疑是汉传因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因明系统传入中国时的一些重要情况。

上一篇:语旨逻辑 下一篇:语用预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