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10 属于: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结肠憩室是结肠黏膜通过肠壁薄弱部位向肠壁外疵出而形成的一种疾病。如有多个憩室存在时称之为结肠憩室病。本病病因不明,通常认为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引起的肠内高压状态和肠壁上的结构缺损与憩室病有关,少数可能为先天性的。

(一)流行病学

在西方国家颇为多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下少见,60岁约30%,80岁以上约80%,而在亚非国家报道的患病率仅0.2%。随着我国膳食结构改变,预计结肠憩室的发病率会增加。西方国家75%~90%憩室发生在乙状结肠,亚洲国家报道70%~90%发生在右半结肠。

(二)病因

结肠憩室多为假性,发病与长期摄入低纤维食物及肠腔压力持续升高有关。老年人易发与肠壁肌力减弱有关。

(三)分类

Ⅰ:无症状。

Ⅱ:以肠管运动异常为基础而出现的排便异常、腹胀满、腹部不适、腹痛等。

Ⅲ:憩室炎及其并发症引起脓肿、泛发性腹膜炎、瘘管、狭窄等。

Ⅳ:憩室出血。

(四)临床表现

80%~85%患者可终身无症状,且营养状况好。常见症状为轻重不等的腹痛、腹胀、进食后加重,排便、排气后可部分或完全缓解,部位随憩室的部位而不同,也可有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可有腹部压痛,偶触及肠襟。

(五)检查

钡剂灌肠有助于诊断,低张钡灌肠更易发现憩室。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可见多发性突出于肠腔外的小刺状或小囊袋状影,并可见细小颈部与肠腔相通。结肠镜检查可发现肠壁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洞穴,周围黏膜正常,有时可见腔内有粪渣,镜检还可确定憩室有无炎症或出血等并发症。

(六)诊断

1.结肠憩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男性多于女性,常为多发,我国多在右半结肠。

2.多数可终身无症状,且营养状况好。常见症状为轻重不等的腹痛、腹胀、进食后加重,排便、排气后可部分或完全缓解,部位随憩室部不同,也可有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可有腹部压痛,偶触及肠襻。

3.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可见多发性突出于肠腔外的小刺状或小囊袋状影,并可见细小颈部与肠腔相通。

4.结肠镜检查可发现肠壁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洞穴,周围黏膜正常,有时可见腔内有粪渣,镜检还可确定憩室有无炎症或出血等并发症。

(七)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