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10 属于: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根据息肉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若息肉大于100枚,称结肠息肉病。

(一)病因

病因不清,有些与长期炎症刺激或遗传相关。

(二)分类

根据息肉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若息肉大于100枚,称结肠息肉病。见下表。

表4-5 结肠息肉病的分类

(三)临床表现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 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 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 可显示充盈缺损。

(四)诊断及诊断标准

1.肿瘤性息肉

(1)大肠腺瘤(adenoma of colon):腺瘤为癌前期病变,遗传及环境因素可能为腺瘤性息肉的主要病因,APC基因发生突变可致腺瘤癌变。内镜下切除息肉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诊断要点:一是腺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左半结肠多见;二是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胀、便血等,但多数患者无症状;三是病理组织学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

(2)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又称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染色体5q上APC基因突变结果。本病治疗应及早做全结肠切除。

诊断要点:①多于青春期发病;②可表现为大便带血,黏液,大便次数增多,长期反复便血为最突出的症状;③内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弥漫分布的息肉,大小不等,以左半结肠多见,息肉短蒂或无蒂;④病理活检为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倾向。

(3)Gardne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应及早做结肠切除。

诊断要点:一是本病由两种病变组成,包括大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和骨瘤(好发于头盖骨、长管骨);二是硬纤维瘤,好发于手术后肠系膜;三是皮肤瘤变,如脂肪瘤、皮脂腺囊肿。上述病变可不完全出现。息肉性质、分布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相似,但发病年龄相对较迟。息肉数目一般少于100枚。

(4)Turcot综合征: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一息肉病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诊断要点:①大肠多发性腺瘤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胶质细胞瘤);②腺瘤呈全大肠散在分布,数目少,癌变发生早;③头颅CT、MRI及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2.非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P-J综合征、增生性息肉、少年性息肉、炎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等。

(1)Peutz-Jegher综合征:又称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诊断要点:一是消化道多发性息肉合并口唇、颊部黏膜、指(趾)黑色素斑沉着,色素斑出现较息肉早,息肉以小肠多见,其次为大肠,息肉大小差异大,可有蒂、无蒂或亚蒂,表面不光滑;二是病理活检示错构瘤性息肉,恶变率低,但有肿瘤样增殖的特点。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大的息肉可于内镜下摘除。

(2)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病因未明,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炎症或缺血有关。

诊断要点:①成年人多见,临床上很少引起症状;结肠黏膜小的隆起性病变,直径多小于5mm;②组织学可见腺管增大,但形态规则,实质上是腺体过度成熟、脱落障碍的表现,其生长有自动退化和消失,但有学者发现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合并存在的现象,因此提出增生性息肉-腺瘤-大肠癌转化过程学说。

3.少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s) 诊断要点:一是多见于20岁以内的青少年,直肠、乙状结肠多发;临床表现可有腹痛、便血等;二是息肉呈球形,大小平均1cm左右,部分有蒂,暗红色,杨梅状,伴糜烂出血;三是组织学切片可见充满黏液的囊性腺体增生,腺体间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含多量血管和炎性细胞。有研究者认为其性质上为错构瘤,亦有学者认为为炎症性改变。

4.炎性息肉

(1)炎性纤维瘤样息肉(inflammatory):是一种良性肿瘤包块,又称“炎性假瘤”,病因未明,可表现为腹痛、便血、腹胀、腹泻等,息肉以小肠多见,病理组织学呈纤维细胞性病变,有炎性细胞浸润,围绕血管壁的基质常有特征性黏液样物形成。

(2)炎性假息肉(inflammstory):继发于大肠各种炎症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阿米巴痢疾等,是大肠黏膜的炎性增生反应。息肉分布与原发疾病部位有关,形态各异,大小不等。

5.淋巴性息肉(lymphoid polyps) 诊断要点:一是好发于20~50岁人群,直肠多见,息肉大小不等,多为单发,大多数无蒂;二是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腹痛、便血等;三是病理组织学可见较多的淋巴滤泡,内含生发中心。局部切除可治愈。

6.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获得性胃肠道息肉病,无家族史,病因未明。

诊断要点:一是临床极少见,多于中年后发病,男性为多;二是皮肤色素沉着,指甲萎缩及脱毛等;三是临床起病急,进展快,儿乎所有患者均有腹泻及消瘦,可出现胃肠道体液及蛋白漏出、电解质紊乱;四是息肉呈全胃肠道分布,无蒂,一般0.5cm大小,表面光滑;五是组织学可见腺管囊泡状扩张,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有研究者认为其性质为错构瘤。本病无特殊治疗。

7.Cowden病 为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表现面部毛膜瘤、肢端角化症、口腔黏膜乳头瘤、结肠息肉,息肉可为错构瘤,也可包含少量纤维变性,亦有人认为息肉呈炎症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