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10 属于: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鞭虫病(trihouriasis)是鞭虫寄生于盲肠所致的疾病。当虫卵经口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成幼虫,在盲肠和阑尾部发育为成虫,其成虫吸附在肠黏膜且吸取血液而致病。

(一)流行病学

人鞭虫仅寄生于人的肠道,故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进食沾染感染期虫卵的饮食而感染。儿童较易感,感染高峰在4~10年龄组,成人多为轻度感染。鞭虫病在温热,潮湿的热带地区较多,但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亦有地方性流行。

近年全国抽样试点调查肠道寄生虫感染,发现鞭虫流行率0.2%~91.7%,鞭虫感染率较高的地区有西藏、湖北四川等地,可达60%~85%,而干旱的北方鞭虫感染率多在10%以下。感染度一般较轻,个别严重感染者虫卵数可达4000条以上。

(二)病因

鞭虫寄生于盲肠和升结肠,在中度感染,其寄生部位可延及横结肠、降结肠以及直肠,甚至回肠远端。成虫细长的前部完全留在上皮层内,其后部则穿通上皮游离于肠腔内。机械性损伤可能是人鞭虫致病的主要原因。

(三)病理

病例组织变化仅见于上皮层或固有层。隐窝和腺体有时增生,固有层可有单核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患者肠壁增厚,并可有肉芽肿形成。严重者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肠黏膜脱落。成虫寄生盲肠,吸取组织液和血液为食,如寄生虫数大于1000条时,可引起缺血性贫血。

(四)临床表现

1.轻、中度感染者 虽然临床多见,但一般无显著症状。偶有下腹痛、恶心、呕吐、低热等。

2.重度感染 多见于儿童,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胃肠道方面:结肠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弥漫性出血点、溃疡形成。患者表现为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脱肛。有些患者出现慢性阑尾炎的症状。

(2)血液系统方面:血常规检查出现嗜酸细胞增加、缺铁性贫血等。严重贫血者导致心脏扩大。

(3)神经系统方面:常头昏、头晕。极少数可有脑膜炎的症状。腹部触诊常有右下腹明显压痛。

(五)检查

1.粪便 粪便中检查到虫卵是确诊的依据。

2.纤维结肠镜检查 可见到虫体附着于肠黏膜上,虫体旁可见黏液。黏膜轻度充血且易出血。肠镜检查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手段,以便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3.X线钡剂灌肠检查 运用气钡双重造影法可有发现涂有钡剂的透光虫体外形。

(六)诊断及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农村多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多因进食被污染的食物、水而感染。

2.轻度、中度感染 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可有下腹痛、腹胀及慢性腹泻,少数患者有里急后重和黏液血便,病程较长时可有消瘦和贫血。中度感染的儿童有时可出现直肠脱垂,在脱垂的直肠黏膜偶然可发现鞭虫体。鞭虫体进入阑尾可引发阑尾炎而产生相应症状。

3.便镜检 鞭虫卵阳性即可确诊,结肠镜检查或在脱垂的直肠黏膜上发现虫体也可确诊。

(七)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寒战、高热,腹痛、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量少,伴里急后重。粪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2.阿米巴痢疾 患者表现为腹泻,为果酱样大便,粪便检查可发现阿米巴原虫或滋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