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气囊肿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10 属于: 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结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 carge intestinal)是指结肠黏膜下和(或)浆膜下出现多发的含气囊泡。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肠道内压力增高、胆管感染及肠道内细菌过度增殖产生大量气体有关。少部分与慢性肺部疾病有关,推测气体可能来自破裂的肺泡进入纵隔,沿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周围到达肠系膜及浆膜下形成气囊肿。

(一)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曾有多种设想推论其病因,但均未被证实。有学者认为胃肠道有破损时气体可自破损处进入肠壁;另有学者认为是由产气的非致病菌所致或是肠壁淋巴管内细菌感染而形成;也有学者认为原发病变不在肠道而在肺部,气体通过纵隔沿大血管到达肠系膜血管,再进入肠壁而形成肠内气囊肿;还有营养失调学说等,目前多倾向于机械发病学说,但在不同的病例中很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或一个以上的发病因素。

(二)病理生理

肠道气囊肿如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梗阻有关,则气囊肿位于空、回肠;如与肺部疾病有关,除肠系膜肝胃韧带外,则主要聚于回盲区,如在结肠镜后发生者则集中于结肠部位。位于浆膜下者类似肥皂泡状或淋巴瘤样,可单个分散存在或簇状,大小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位于黏膜下者外观不易看到,受累肠管触诊犹如海绵样,肠壁断面呈蜂窝状。囊肿壁薄,内衬以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似符合扩张的淋巴管,囊肿内含气体,彼此间并不相互沟通,气体成分除氧含量少,可能与吸收有关外,余与空气相仿。

(三)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缺乏特异性,大部分无症状,有些患者可有慢性腹泻、便秘、腹胀等症状,个别严重者可发生便血及营养吸收不良,甚至有合并肺气肿或支气管扩张。

(四)检查

本病少见,X线检查对本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腹部透视或立位腹部平片上如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而在临床上缺少急腹症表现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若结肠气囊肿多而广泛,平片上可见受累的结肠有多数散在的成簇聚集的大小不等的气泡状透亮区,形状不一,如串珠状或蜂窝状。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本病的特征显示颇具独到之处,充盈相上可见突入肠腔内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低密度之充盈缺损,压迫可变形,肠壁保持柔软。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道黏膜面多发的半球形隆起,隆起物表面光滑,透明或半透明,部分呈息肉状或淡蓝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道黏膜面多发的半球形隆起,隆起物表面光滑,透明或半透明,部分呈息肉状或淡蓝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根据典型的内镜表现,一般可做出正确的诊断。但对于单纯的浆膜下病变,结肠镜无法发现,需结合X线造影进行综合诊断。

(五)诊断及诊断标准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

2.气囊肿 本身一般不引起任何特殊症状,其症状主要为伴发疾病的表现,如溃疡病合并幽门梗阻、肠道炎性疾病、胃肠道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等。气囊肿有时自行破裂引起气腹而不伴有腹膜炎表现。少数患者有胃肠道不适如腹胀、呕吐、便秘或慢性腹泻等,其诊断主要靠结肠镜及腹部X线检查。

3.结肠镜检查 可见黏膜面多发的大小不等的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活检钳触之有弹性感,夹破囊壁后可见气泡冒出,随之隆起塌陷甚至消失。

4.腹部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见沿肠壁分布的大小不等的气泡状透明区,钡灌肠显示肠壁边缘有不规则的多发充气性缺损,缺损部的X线透明度超过息肉类软组织的透明度。

(六)鉴别诊断

1.肠源性囊肿 多发生于回肠远端,儿童多见,囊肿一般为单发,位于肠壁内。

2.淋巴管瘤 手术探查时两者外观相似,但淋巴管瘤内含淋巴液,而气囊肿内含气体。

3.息肉及恶性肿瘤 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及腹部X线检查。内镜可直接观察息肉及肿瘤的形态,同时可行活检。X线检查可见囊肿的透明区往往超过钡剂的边缘,而息肉及肿瘤的充盈缺损一般突向钡剂的阴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