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

门巴族简介

门巴族

门巴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约5万人(2010年统计)。

分布概况

门巴族主要聚居地被称为“门隅”,意为“门巴族的地区”。门隅的地域包括了今日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南部,以及由中国称藏南地区的达旺县以及西卡门县(目前实际被印度控制),在不丹境内也有分布。19世纪中叶,有部分门巴族人东迁至墨脱。

历史

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玛拉雅山区繁衍生息,与藏、培巴等民族长期相处。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疆域就包括门隅地区。唐朝时(823年)吐蕃在拉萨大昭寺前设立的“唐蕃会盟碑”中就有“南者门巴”的记载。

文化

语言

门巴族人使用门巴语、仓洛语和藏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民间文学丰富,有萨玛、东三巴等民歌形式。著名诗集《仓央嘉措情歌》脱胎于门巴族民歌。

所谓的“门巴语”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广义的门巴语包括狭义的门巴语(错那门巴语)和仓洛语两种不同的语言。有人把门巴语和仓洛语都归入藏语群,有人认为仓洛语更接近藏语,另外还有人认为仓洛语是汉藏语系中的独立语支。仓洛语也分布在不丹。

宗教

门巴族人普遍信藏传佛教,少数人信仰原始宗教。

风俗

门巴族与藏族关系密切,在生活习俗方面受藏族影响较大。

婚葬

1951年以前,门巴族奉行一妻多夫、姐妹共夫的多配偶传统。现在已改为一夫一妻制。

门巴人死后多行水葬和土葬,也用火葬和天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