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东汉简介
东汉疆域 十三州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两汉,又称后汉。东汉与西汉之间为新朝,后为东汉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东方的雒阳,故而得名。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而前期的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国史上的盛世。
东汉又称为后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又取汉朝中兴之意,称为中汉。东汉时人称首都雒阳为东京,因此又以东京为东汉的代称。
由于东汉中后期的帝王普遍寿命不长,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导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宦官轮流执政,成为固定的恶性循环,两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糜烂不堪。东汉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将军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杀,后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阳,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却引起了各地诸侯群雄割据的局面,汉廷不再握有实权,汉帝从此成为傀儡。
荥阳苌村东汉墓壁画-骑兵队列
虽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西汉是一个强盛的统一大帝国,但是东汉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长驻了三十多年,先后击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诸国,不但令西域诸国一一归顺汉朝,并开拓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期间他还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国,虽未有成功,但足迹已达今日波斯湾诸国。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汉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个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终告一段落。
同时佛教也在这段期间传入中国。根据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到了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派人去西域,迎来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雒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佛经。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
东汉历史
光武中兴(25年-57年)
东汉墓室壁画《乐舞百戏图》
新朝末年王莽改制失败,并引发内战,其时身为汉朝宗室的汉景帝后裔刘秀乘势而起,在绿林军的协助下推翻新莽而即位,是为光武帝。复国号汉,史称东汉。同时因洛阳为其军事根据地,而西汉旧都长安亦逢多次战乱而日残,所以定都于洛阳,并复名雒阳。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同时清查土地,新定税金,振兴农业,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史称光武中兴。
明章之治(57年-88年)
汉光武帝死后,明帝即位,命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其后,窦固又以班超出使西域,恢复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明帝及其子章帝在位期间,为东汉的黄金时代,史称明章之治。
外戚政治的勃兴(88年-159年)
汉章帝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但他却开东汉大力任用外戚之先河。在他死后,刚登基的汉和帝刘肇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由他的养母窦太后执政。窦太后仰仗他的兄长窦宪,窦氏戚族开始掌权。尽管汉和帝后来联合宦官力量消灭了窦氏,但是东汉政治的格局已经无法扭转。
和帝去世后,汉殇帝刘隆年龄更小,只是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孩子。政权当然又到了外戚的手中。这一次由邓太后的兄长邓骘为代表的邓氏戚族掌握实际权力。汉殇帝只当了约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由他的堂兄刘祜即位,也就是汉安帝。汉安帝本身就是由邓氏戚族拥立的,所以自然也成了傀儡。邓太后死后,安帝才亲政,他消灭了邓氏。然而他却未能阻止其他外戚集团掌握权力,东汉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
刘懿在阎氏戚族的支持下登基,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不久之后阎氏戚族就被宦官消灭。宦官拥立汉顺帝。但是汉顺帝对外戚继续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梁氏戚族长达20多年的专政。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汉冲帝、汉质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汉质帝仅仅因为一句怨言就被他毒死,汉桓帝即位。
政治局面的恶化(159年-189年)
东汉晚期的马塑像
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诛灭了梁氏。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十三个宦官封侯,宦官开始成为东汉政权的主导力量。问题是,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甚。这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不满,他们与外戚联合,一同对抗宦官。宦官当然不愿意放弃权力,双方斗争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政府。汉灵帝比桓帝更信用宦官,他曾指着两个恶名昭著的宦官说:“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汉灵帝把朝政全交给宦官,使政局更为恶化。184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政府陷入混乱。党锢终于被解除,但已经太迟了。
名存实亡的朝廷(189年-220年)
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他打算铲除宦官势力。但是少帝的母亲何太后反对。此时,士大夫领袖的袁绍提出建议,让拥兵自重的西北军董卓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何进同意了袁绍建议,一场铲除宦官的计划开始了。
然而,事情不幸泄漏。宦官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他们先下手为强,杀掉了何进。时在西园军的袁绍闻讯,立即率军攻入皇宫,对宦官进行屠杀。大宦官张让挟持汉少帝逃走,追兵赶到,张让自杀身亡。可此时董卓的武力已经到达帝都雒邑,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同归于尽,董卓控制了朝廷。
董卓为了树立威望,他首先废掉了汉少帝,立他的弟弟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190年,他又把汉少帝和何太后一起杀掉。这种倒行逆施的行径引起了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满。他们推举历代公卿的世族人士袁绍为代表,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虽然这次战争虎头蛇尾,未能达到目的,但仍使董卓感到不安。董卓于是挟持万岁迁都到长安,并且焚烧了雒阳,经营多年的京师雒阳城毁于一旦。与此同时,各地的地方军阀纷纷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朝廷的威望荡然无存。
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将吕布,合作谋杀了董卓,下令大赦。朝廷的权威一度恢复。然而不久之后,董卓幕府的部将李傕、郭汜卷土重来,王允被杀,朝廷再度陷入混乱。195年,李傕、郭汜发生内斗,汉献帝刘协和群臣逃出长安,回到雒阳。但雒阳已是一片废墟,汉献帝陷入窘迫的处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今许昌)。之后,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汉献帝只能受制于曹操。220年,汉献帝禅让,曹丕篡位,东汉结束。
东汉的相关人物
-
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更多]
-
张绣
张绣(?—207年),武威郡祖厉(今甘肃靖远县)人也。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曹魏时期,与段煨、贾诩、明元郭氏皇后是同乡,也是凉州豪族集团的代表人[更多]
-
郑兴
郑兴(生卒年不详),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两汉之交时著名的儒学大师。郑兴擅长历算,喜好古学,尤其对《左氏》、《周官》有研究,东汉研究《左氏》的人多半出自郑兴的流派,与当时另一个经[更多]
-
邓绥
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汉和帝皇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邓绥系出名门,她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刘秀进献了“图天下策”的东汉开国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更多]
-
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勤政爱民。斗争中常侍张让失败后,去[更多]
-
张任
张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官至益州从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在刘备进攻刘璋的战争中,张任率军迎战刘备,战败被杀。人物生平张任是益州蜀[更多]
-
刘赟
刘赟(?-207年),东汉末年,青州济南王。建安十二年(207年),被黄巾军所杀。人物生平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六月,刘宏封河间安王刘利之子刘康为济南王,奉解渎亭侯刘苌嗣。约在献帝时,济南王刘康[更多]
-
荀悦
荀悦(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早卒。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更多]
-
卢植
卢植(?-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更多]
-
陈登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末年将领、官员。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县长。虽然年轻,但他[更多]
-
段颎
段颎(jiǒng)(?-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名将,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更多]
-
张奂
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张奂早年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又自行删减《牟氏章句》。汉桓帝时以贤[更多]
东汉的故事
更多 >>-
举案齐眉
东汉时期的梁鸿,是—位名士,他不贪恋富贵,与妻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夫妻恩爱的楷模。梁鸿,字伯鸾,扶风人,幼年丧父,家道贫寒。后来到太学学习,读书十分刻苦,博览群书[更多]
-
文姬归汉
蔡文姬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才女之一。作为诗人,她为后世流传下了《悲愤诗》以及《胡笳十八拍》等不朽之作。《胡笳十八拍》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更多]
-
董卓讨伐战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是东汉末年,关东各地诸侯群雄组织地方联军对抗董卓的战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更多]
-
孙策威震江东
孙坚娶钱唐人吴氏为妻子,生下四个儿子,他们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此外还有—个女儿。孙坚出征在外,把家属留在寿春。孙策十多岁时,就开始结交当地名流。舒县人周瑜与孙策同岁[更多]
-
夷陵之战
关羽被杀之后,刘备非常恼怒,打算亲自带兵攻打吴国。翊军将军赵云劝说刘备:“现在国家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先灭掉曹魏,那样的话孙权自然也就臣服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