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历史大事记:清朝同治时期(1862~1874年)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安徽历史
同治元年(1862 年)  

  一月   八日(2 月6 日) 调陕甘督标、陕西提标、汉中、河州、宁夏各镇标兵共二千名,赴颍州军营,听候钦差大臣胜保调遣。   年初 李鸿章曾国藩之命统领淮勇,曾国藩又调拨湘勇数营为李鸿章指挥。   二十四日(2 月22 日) 李鸿章募集地主武装淮勇到安庆。   一月(2 月) 为解决庐州城内缺粮问题,陈玉成派出3 万余人向西北地区远征,是为西北太平军的开始。   二月   四日(3 月4 日) 李鸿章偕同曾国藩一齐到安庆校场检阅各营,淮军正式宣告成立。   二十三日(3 月23 日) 在钦差大臣胜保再次诱降下,苗沛霖部团练,突然在颍州外围叛变,投降清王朝,捻军张乐行部因此而腹背受敌。   二十八日(3 月28 日) 上海会防公所雇用英国轮船7 艘到安庆接运李鸿章部的淮军,四月四日(5 月2 日)淮军9000 人全部运抵上海。   三月   四日(4 月2 日) 黄文金部占领繁昌县。二十一日被湘军同知曾贞干军攻陷。   十六日(4 月14 日) 清廷命李续宜、郑元善帮办胜保军务。   二十日(4 月18 日) 巢县守将顾王吴如孝等因受浙江布政使曾国荃水陆逼攻,弃城撤走。   二十二日(4 月20 日) 和州被曾国荃部攻陷。   △ 太平军被浙江提督鲍超军攻陷。   二十八日(4 月26 日) 泾县被鲍超攻陷。   三十日(4 月28 日) 南陵县被湘军同知曾贞干军攻陷。   三月(4 月) 在颍州城内外清军与苗沛霖叛徒联合夹击下,张乐行部捻军于颍州战败,渡沙河北退,重回雉河集。   四月   十二日(5 月10 日) 捻军占领灵璧县。   十五日(5 月13 日) 清军多隆阿部攻陷庐州。   十七日(5 月15 日) 陈玉成偕导王陈仕荣等至寿州,被苗沛霖令侄苗景开诱执中计被俘。二十三日陈玉成被解送颍州(今阜阳)胜保大营。五月二十八日在河南延津县西教场就义,年仅26 岁。   二十日(5 月18 日) 太平府(今当涂县)被曾国藩、彭玉麟水陆军攻陷。   二十二日(5 月20 日) 芜湖县被曾贞干、及黄翼升等水陆军攻陷。   是日 张乐行率部抵颍州、寿州之间江口集,谋拦劫英王陈玉成囚车,但被清军击败,未达目的。   五月   十日(6 月6 日) 僧格林沁入皖"剿捻"。   二十三日(6 月19 日) 清廷从曾国藩之奏,仍以安庆为安徽省城,并专设长江水师提督总兵。   二十四日(6 月20 日) 枞阳被清将韦志俊部攻陷。   六月   十五日(7 月11 日) 宁国府被鲍超部攻陷。   六月(7 月) 建德县(今东至县)洪水暴发,淹没房舍,漂走乡民20 余人。宁国、歙县、广德州等地瘟疫流行,死尸遍野。   七月   八日(8 月3 日) 清廷任安徽巡抚李续宜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全省军务。   九月   六日(10 月28 日) 黄文金等分军占领宁国县。   八日(10 月30 日) 安徽布政使新贻到临淮,暂统皖北军务(代袁甲三)。   九月(10 月) 皖北地主李英才等到马牧集拜见僧格林沁,请求清军进攻皖北,并交上皖北捻军分布图,僧部清军在其引导下,开始进攻亳州北部芦庙、邢大庄等地。捻军首领李廷彦等起而抵抗。   十月   二十五日(12 月16 日) 浙江昌化太平军进克绩溪县。十一月二日退出。   二十七日(12 月18 日) 对王洪春元军占领含山县及巢县。三十日占领和州。   十一月   三日(12 月23 日) 襄王刘官芳、奉王古隆贤部太平军自皖南进占太平府。七日占领祁门县,十日退出。   十日(12 月30 日) 太平军刘官芳部占领石埭县。   十一日(12 月31 日) 以记名总兵官易开俊为寿春镇总兵官。   十一月(12 月) 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率军与清军大战于涡河北岸张桥地区,为清军舒通额、苏克金所败。捻军首领杨兴文、杨兴泰等被俘牺牲。皖北战役极为紧张。   十二月   五日(1863 年2 月18 日) 刘官芳、古隆贤等部再占青阳县,二十五日退出。   十二月(1 月) 李鸿章在皖新募淮军被曾国藩留在安徽。   是年 萧县、宿州、定远、庐州、霍邱、和县、贵池旱蝗。广德、歙县、宁国大疫,秋尸满野,伤亡殆尽。

同治二年(1863 年)  

  一月    二十七日(3 月16 日) 曾国藩自安庆起程东下,查阅沿江各军营伍。   二月   五日(3 月23 日) 张乐行率捻军20 余万人,与僧格林沁部陈国瑞、富尼阿等大战于雉河集近郊,张乐行部被包围,仅率20 余人突围而出,去往宿州。捻军故乡雉河集失守,捻军众首领刘玉渊、苏添福、赵浩然等及部众2 万余人被杀,僧格林沁下令屠杀雉河集地区群众。捻军首领杨瑞英、王怀义、刘天祥、王凤朝等叛变投敌。   是月 捻军首领张乐行及其子张闹等,被宿州知州英翰捕获,送交僧格林沁大营。于二十四日就义于亳州义门附近之周长营,同时死难的捻军首领有孙葵文、江吕陵、刘学渊、苏天才等。   二十六日(4 月13 日) 奉王古隆贤、匡王赖文鸿率军占领黟县。三月十七日退出。   三月   十五日(5 月2 日) 苗沛霖因僧格林沁北去,乘机复叛,袭据怀远、凤台、颍上各县,围攻寿州。   四月   十七日(6 月3 日) 唐训方(湖南常宁人)任安徽巡抚。   是日 清廷连促僧格林沁自山东回安徽,剿办苗沛霖。   二十二日(6 月8 日) 巢县被湘水师成发翔部、陆师刘连捷部攻陷。   二十四日(6 月10 日) 含山县被鲍超部攻陷。   二十五日(6 月11 日) 和州被鲍超部攻陷。   四月(6 月) 捻军张宗禹、陈大喜部,见僧格林沁北上,苗沛霖又复抗清,遂由豫西回到皖北,重新占领雉河集,团结原在皖北捻军余部,继承其叔父张乐行的事业,继续抗清斗争。从此,张宗禹逐渐成为后期捻军主要首领。   春 含山、南陵、宣城瘟疫流行。秋,建德病疫漫延,民得"麻足病",半日即死。   六月   四日(7 月19 日) 苗沛霖部攻占寿州。   九月   十九日(10 月31 日) 奉王古隆贤以皖南石埭、太平、旌德3 县降于湘军总兵朱品隆,该日起开始缴械弟刂发。   十月   三日(11 月13 日) 匡王赖文鸿弃守宁国,清总兵易开俊等据之。   四日(11 月14 日) 太平军降将彭国钧引广德州守将郑魁武及部众万余,降于总兵易开俊,太平军天将江会义等复乘机夺占广德。   六日(11 月16 日) 建平县被鲍超部攻陷。   十二日(11 月22 日) 僧格林沁抵亳州,剿苗沛霖。   十月(11 月) 僧格林沁部及其内蒙古马队重回皖北,雉河集再告失守。   二十六日(12 月6 日) 苗沛霖军在僧格林沁围攻下,大败于蒙城,苗为其部下所杀;苗军有部分出奔,加入河南捻军陈大喜部。   二十七日(12 月7 日) 苗沛霖部张士瑞以怀远降于巡抚唐训方。   十一月   一日(12 月11 日) 寿州苗沛霖部李遇春、苗景开等降于僧格林沁,清总兵陈国瑞、宋庆等部占州城。   三日(12 月13 日) 江南提督李世忠部与总兵陈国瑞部在寿州内讧。   十日(12 月20 日) 安庆军械所蔡国祥、徐寿、华衡芳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艘小火轮船,长约3 丈,每小时可行25 公里。标志着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诞生。   十二月   九日(1864 年1 月17 日) 乔松年(山西徐沟人)任安徽巡抚。   是年 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驻安庆,在任家坡军械库内设书局。翌年,湘军攻陷南京,书局随之迁移,称金陵书局。

同治三年(1864 年)  

  一月   六日(2 月13 日) 太平军李世光、李元茂等率军占领绩溪县。九日退出。   五月   十九日(6 月22 日) 英国戈登到安庆会晤曾国藩,劝改革军事。   七月   十九日(8 月20 日) 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沦陷,忠王被俘,幼天王出走,湘军占领南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全国抗清运动转入以捻军为首的艰苦斗争时期。   二十九日(8 月30 日) 黄文金等至广德州,即于是夜放弃广德州,保护幼主向宁国县进军。   七月(8 月) 白景战役后,太平军、捻军的一支以扶王陈得才及张宗禹、陈大喜为首,进入安徽。   九月   七日(10 月5 日) 两江总督曾国藩奏:"遵绘安徽全省地图,并长江图说进呈"。   十月   七日(11 月5 日) 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部回救天京途中,在霍山黑石渡与僧格林沁军决战失利,部将马融和等投降。陈得才服毒牺牲。   十月(11 月) 后期捻军领袖张宗禹、任化邦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部联合,共同坚持抗清斗争。   是年 全省水灾、旱灾迭至,68 州县受灾,建德旱灾,民大饥,食树皮、观音粉,胃被堵塞,死者甚多。

同治四年(1865 年)  

  三月   十五日(4 月10 日) 六安地主教"匪"江智荏、赵传经2 人被清兵捕获。   十七日(4 月12 日) 徽州木商单逢甫、汪芸圃等48 人捐款在江苏西汇建大兴会馆(安庆会馆),五月九日告成。   四月   二十三日(5 月17 日) 调甘肃肃州镇总兵官刘松山为安徽皖南镇总兵官。   二十九日(5 月23 日) 清廷任李鸿章为两江总督。   五月   十八日(6 月11 日) 捻军达山东荷泽西北高楼寨,在寨外柳林中埋伏主力,诱僧格林沁进入包围圈,全歼僧格林沁部及其内蒙古马队,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在战争中被杀。此为捻军史上最大一次胜利,歼敌1.1 万余人,缴获大批洋枪战马。   五月(6 月) 捻军在山东歼灭僧格林沁部后疾驰南下,迅速包围雉河集,将皖军英翰部包围在内,围攻40 余日,撤围而去。   六月   一日(7 月23 日) 增设安庐滁和道,改凤庐颍道等为凤颍六泗道,六安、泗州两直隶州仍归凤阳关监督。   三日(7 月25 日) 安徽藩司英翰、提督周盛波、刘铭传等率军败捻军于雉河集。   六月(7 月) 曾国藩将两江总督关防交给李鸿章,离南京赴攻捻前线,经扬州、清江而达临淮。一路连连上奏,提出其攻捻战略方针:一为重点设防。即在安徽临淮、山东济宁、河南周家口、江苏徐州四个城市驻扎大量清军,"以静制动","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贼"。其次,在安徽庐州、凤阳、颍州、泗州、山东、河南、江苏等地驻扎少量清军,对捻军进行不断抵抗和阻击。二为布置河防。阻击捻军不得进入山东和豫西,并将其围圈在运河、沙河之间地区歼灭。三为查圩。即命令地主民团在捻军活动区(安徽主要在皖北)普遍修筑寨圩,实行坚壁清野,将壮丁、粮草、牲畜全部集中圩内,切断捻军与人民的联系;另外,命令地主民团在捻军活动地区进行户口清查,地主士绅登记入良民册,与捻军有联系者登记入"莠民册","莠民"在外者追剿,在家者法办,并实行五家连坐法,彻底追查"奸细"。   八月   五日(9 月24 日) 耶稣会神父、法籍神父雷遹骏企图在安庆建立教堂,被驱逐。   是年 安徽善后局清理全省荒产"逆产"田亩。   △ 因战乱,加之自然灾害,皖南大饥,人食人情况严重,人肉始售30 文1 斤,后至102 文1 斤。   △ 祁门贵溪镇胡云在祁东庄岭村发现太和坑瓷矿。该矿瓷土质地洁白细腻,性硬耐温,景德镇御窑采用太和坑瓷土烧成御用瓷床,由此,祁门瓷土身价百倍。   △ 王茂荫(1798~1865 年,歙县人)去世。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等职。著有《王侍郎奏议》。   △ 当涂人夏燮著述的《中西纪事》24 卷问世。书中揭露了英、美、法、俄的侵略罪行,颂扬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该书刊印后被毁版,至同治十年(1871 年)重刊。

同治五年(1866 年)  

  一月   二十五日(3 月11 日) 李鸿章以《毕乃尔隶籍合肥片》为题,奏请批准原法国兵丁、淮军刘铭传部纪名总兵、三品顶戴毕乃尔入籍安徽省合肥县。   三月   十七日(5 月1 日) 颍上县城外落陨石数十枚,"声震如雷,入地丈余"。   四月   四月(5 月) 桐城县遭水旱灾,受灾农田854 顷。五河县三月十二日大风成灾,坏民庐舍;春大旱,潼河涸为平道,六月初大雨三日,淮水陡涨三丈,民乘船入街市,居民多赴城墙避水,屋宇漂没,冲死人畜不计其数。寿州六月大水,田庐淹没,溺死人畜无数。是年,皖北山河、淮湖盛涨水灾,为百年来罕见,皖南宁国池州两属蛟水陡发,冲没田庐,受灾极重。   八月   二日(9 月10 日) 英翰(满人)任安徽巡抚。   九月   九月 李鸿章照会法驻上海领事,中国籍神父熊臣尧在安庆买房未经官方许可宣布无效。   十五日(10 月23 日) 捻军、太平军联军在许昌分军,从此分东西两支长期在外省作战。   十月   十月(11 月) 法国神父雷遹骏上年在安庆向官方提出建教堂传教,激起民愤,被当地士绅搜查住房,八月十八日逐出安庆。是月李鸿章答应向雷神父赔礼道歉。   是年 宁池太广道划归安庆一府,庐凤颍道属庐、滁、和3 府州增至安庆道,兼辖滁、和2 州,又划宿州、亳州、阜阳、蒙城4 州县地增置涡阳县,移凤台县城于下蔡。   △ 桐城知县李蔚及邑绅等按田捐款,加修桐城文庙,修复两庑、崇圣祠、文昌祠、明伦堂、泮池、照壁,3 年告成,耗银13700 两。   △ 太平府设长江水师中军中营,是营共分左、右、中、前、后五哨,分防江面,汛境上自当涂县新城土旱汛,下至江苏江宁县铜井河汛,共汛大江北岸与裕溪营交界,南岸与金陵营交界,计管江程98 里。   △  和州裕溪口设立参将,属提标左营,同治七年(1868 年)更定营名,曰裕溪,是营共分左、右、前、后四哨管辖大江南北两岸19 汛,共计江程290 里,分属和州、无为、当涂、芜湖各州县境。芜湖设立游击,属提标右营,同治七年更定营名,曰芜湖,是营共分左、右、前三哨管辖大江南北两岸,共12 汛,上下江面程途209 里。   △ 著名佛学家杨文会创办"金陵刻经处",专事搜求刻印佛经。

同治六年(1867 年)  

  一月   一月 李鸿章确定围攻东捻军的"臼口围歼"计划,巡抚英翰奉命率皖军驻皖西,防东捻军入皖境。   十一日(2 月15 日) 因操守不谨、劣迹多端等因革、撤、退以下人员之职务:泗州知州贺绪蕃;歙县知县沈尔昌;芜湖知县王廷琳;候补直隶州知州刘兰馨、高启林;候补通判周甫文;太湖县知县刘端;繁昌县知县程卿周,候补知县刘开第;坐补巢县知县荣绶;霍邱县训导戴汉翔等计11 人。   是日 巡抚英翰奏"皖省防剿吃紧,需饷甚急",清廷准其于安徽丁漕内按月留提银3万两;著山西省协助拨解皖银5 万两。   二月   十日(3 月15 日) 以记名提督潘鼎玉为安徽皖南镇总兵官。   二月(3 月) 耶稣会神父金式玉至黄山、六安传教,受到群众哄赶。   六月   二十六日(7 月27 日) 广德州出示招垦,有数千名外乡客民携家眷及农具而来开垦荒地。由州署设局造册,分别田业有主无主,并偿籽本。对无主荒地,设立章程统一管理。   十月   十八日(11 月13 日) 东捻、太平军联军在赣榆作战,任化邦遭叛徒枪杀牺牲。   是年 寿州大水,灵璧大饥,桐城大旱。五河县春荒,夏疫,秋大水。

同治七年(1868 年)  

  一月   一月(1 月) 东捻军在扬州覆灭,其余部一、二百人由魏王李蕴泰率领,经天长、来安而达盱眙县,投靠叛贼李昭寿。清廷下令将李蕴泰、任三厌、遂3 人处死。   三月   十九日(4 月11 日) 潜山、六安等地大风拔木;宁国县降雨雹,皆浑圆如珠,大者如盏,平地倾刻积一、二寸,次日始消。   四月   四月(4 月) 清廷命安徽按察使关坤修办理安徽垦荒事宜。   五月   二十二日(7 月11 日) 祁门县洪水陡发,水入城内深丈余;是月,南陵县大水,圩堤 尽破,房屋倾圯,人民淹死无数。   七月   二十七日(9 月13 日) 西捻军、太平军联军在山东茌平最后一战失利,首领张宗禹入徒骇河"不知所终"。至此历时18 年之久的捻军起义宣告失败。   九月   十五日(10 月30 日) 定远县发生5.5 级地震。有声自西北至东南,房舍坍塌,压死多人。同日,霍邱、天长、全椒等地发生地震;是月,合肥、巢县、含山、当涂、滁州(滁县)、来安、五河等地俱地震。   九月(10 月) 金式玉窜到建德(今东至县)传教。   九月(11 月) 太平县城大火,烧掉四百余家。

同治八年(1869 年)  

  二月   五日(3 月17 日) 清廷谕:安徽省除接济郭宝昌饷需及军火外,著吴坤修每月添协陕甘军饷银2 万两,每年共添协银24 万两。   七月   三日(8 月10 日) 清廷谕:怀宁等16 州县,本年夏间雨水过多,江潮泛涨,漂没田庐,人民困苦,由代理巡抚吴坤修筹银3 万两,分交安庐徽宁两道各属,以抚恤无为、怀宁、桐城、巢县、和州、含山等10 余受灾之州县卫。是年,全省水、旱、风、虫灾受灾面积46 个州县,仅桐城受水灾农田达1351 顷。   九月   三十日(11 月3 日) 安庆教案。法国天主教教士韩石贞、英国"内地会"教士密道生等进入安庆后,购民房15 间改为教堂,引起群众不满。夏,湖南反教揭帖传到安庆,群众激愤。10 月间,考场附近贴出揭帖,约期拆毁教堂。是日,英教士密道生、卫养生乘轿往府署要求查办,考生和群众愤起拦阻,安庆武举王奎甲率众捣毁西右坊、东右坊英法教士住所。6 日,法驻华公使罗淑亚与法水师提督率兵船6 艘赴沪,以4 艘赴南京,以两艘经安庆、九江至汉口查教案,沿途挟制要求。清廷令两江总督马新贻查办川黔教案大臣李鸿章,速将各教教案了结,马、李接受了罗淑亚的无理要求,指拨一部分城内官地为教会堂基;赔偿损失4000 元;惩办"肇事首犯";出告示保护教士。   十一月   六日(12 月8 日) 建德教案。一群反教会市民冲击了建德县教友住房,烧掉11 所房屋,杀死22 人。二十二日,法使罗淑亚等人与两江总督马新贻会谈,法方提出:拨地、惩凶、赔建德县教友与望教者损失,必须以罪行轻重按法惩办,以命抵命。二十七日,马新贻接受了罗淑亚提出的全部要求,并贴出传教士有权"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严禁闹教"的告示。   △ 内地会传教士密道生、卫养生在安庆挂出"圣爱堂"牌子,从事传教活动。

同治九年(1870 年)  

  一月   一月(1 月) 巡抚英翰奏准皖省江堤被水冲溃,载留京饷银15 万两用以修复江堤。   三月   十二日(4 月12 日) 五河县大风,数百年古树皆拔去,雨雹大如卵,房舍倒塌,压死人畜无数。是年,桐城县受水灾农田达918 顷。   十月   闰十月(12 月) 清廷谕:广德、建平等州县流民甚多,有强占田宅、造会馆、私藏军器等情况。现令曾国藩、张之万等委派精干人员前往稽查,分别良莠,对安分守业之民分给荒地耕种,强横不法之民,查明原籍押送回乡。

同治十年(1871 年)  

  一月   一月(3 月) 耶稣教神父德怀璋于大通荷叶州建立教堂,遭到人民驱逐。此后数年,当地人民与教会势力进行了多次斗争。   是月 因品行卑污、声名狼籍等因,对以下官员即行革职,以肃吏治:盱眙县知县崔秀春;庐江县知县黄光彬;绩溪县知县垚金;婺源县典史李润皋;桐城县马踏巡检都燕树;涡阳县典史喻增高;太平县宏泽巡检张元鼎;候补同知赵源;准补芜湖知县刘兆彭;凤阳县知县吴保变;无为州吏目徐国桢;颍上县典史姚本初;试用府经历李冠群;候补从九品王应升等13 人。   二月   二十二日(4 月11 日) 巡抚英翰上奏,捻军黑旗首领宋景在亳州被拏获,后壮烈就义。   十一月   十九日(12 月30 日) 清廷严谕安徽等九省依限期拨解西征饷银(每月60 万两)。   是年 全省五河、怀远、灵璧、盱眙、建德、凤阳、定远、凤台、寿州、天长、怀宁、桐城等19 个州县水、旱、风、虫灾害。   △ 学者夏火斤(1789~1871 年,当涂人)去世。著作颇丰,有《檀弓辨诬》、《学礼管释》等。

同治十一年(1872 年)  

    六月    六月(7 月) 捻军李四、张振科等在豫皖边界聚众起义,被巡抚英翰镇压。   是年 全省泗州、定远、宿松、望江、太湖、当涂、贵池、霍山等31 个州县水、旱、风、虫灾害。霍山四月大风拔树,屋瓦皆飞。   △ 青阳人曹笙南撰出《五亩居桑蚕课》,是一部有实用价值的蚕桑科技书。

同治十二年(1873 年)  

  一月   一月(1 月) 五河大风雪,沿河舟楫毁坏百余艘。   是年 天长、泗州等29 个州县水、旱等灾害。   △ 天主教宁国总铎特区(即总堂)在水乐镇建立。   △ 吴廷栋(1793~1873 年,霍山人)去世。历任直隶按察使、山东布政使等,著有《拙修集》10 卷等。

同治十三年(1874 年)  

  五河县八月大水,农民麦田被淹。灵璧、涡阳等10 县水、旱、风等灾害。   十二月   五日(1875 年1 月12 日)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病死。慈禧太后立醇亲王奕譞子爱新觉罗·载湉入继大统,改元光绪。八日,慈禧太后再度宣告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