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恩仇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吴越著。40回,55万8千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7月版。

【故事梗概】:

清朝末年,在浙江南部缙云县壶镇旁的吴石宕,生活着一族姓吴的石匠,他们祖孙几辈都是靠先人传下来的采石手艺谋生。

咸丰十一年,吴石宕的石匠们正在缙云城外动工修建“同善大桥”时,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入浙,石匠们纷纷回村躲避战乱,只留下老石匠吴绍周和孙子吴本良看守大桥工程。太平军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祖孙二人,他们自愿承担了为太平军带路的任务。之后,太平军兵败退出浙江,壶镇团防局总办吕慎之想以大屠杀来警吓缙云县人,便在未峻工的同善桥上连杀了八十多名太平军伤病员及十几个“通匪”的百姓。县官王泽民下令留下吴氏祖孙,并且命令吴石宕的石匠们继续修建同善大桥,以赎吴绍周“带路之罪”。大桥完工后,王泽民没有付给吴石宕人一厘的工钱,吴绍周还在狱中奇怪地暴毙。

一个路过壶镇的上海人病倒在蛤蟆岭上,幸被吴本良所救。这个人名叫刘浪,是一位武林高手,早年曾参加过小刀会和太平天国运动。病好以后,刘浪在吴石宕住下,并开始教吴本良等二十几个吴石宕青年习武。林村的财主林国栋设计坑害刘浪,为了不牵连吴石宕的穷苦人,刘浪被迫答应到林宅当了武术教师教授林家的林炳、林焕两位少爷武艺。刘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依旧常回到吴石宕指点吴本良等人。

同治十一年,缙云县开考“武秀才”,三场比试,吴本良技压众人,但林炳买通了官府从中做梗,使他自己名列榜首,而吴本良名落孙山。以后,林炳又到杭州应考,中了州府的第三十六名武举,并立即回乡娶亲,他还设毒计,害死了授艺恩师刘浪。

林国栋在蛤蟆岭上顺手牵走了吴本良家的大黄牯,吴家登门去找,林家死不认帐,两家发生了争执,最后动手火并。吴立志、吴本善父子被林家打死。林国栋夫妇也在火并中相继丧生。这场官司打到了县里,林炳花了一千六百两银子买通了县官金太爷,欲置吴本良于死地,还抓了吴本良的好友雷一鸣,并对他们二人施以重刑。

吴石宕人再也压抑不住这积压了十来年的怒火,他们在吴立志的带领下,联合了雷一飞等弟兄夜闯县大牢,营救吴本良、雷一鸣,并与绿营兵在大街上打将起来。吴本良被缙云守备梅得标劫回,众人则冲出了城门,高高地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鉴赏】:

作者在我们眼所展示的是一幅悲壮的生活画面:在那烈日炎炎的采石场上,那些赤裸着上身、汗如雨下的石匠们,有的在艰辛地敲击着顽石,有的在吃力地搬运着沉重的石块……在清末那样黑暗的时代,整日辛苦的劳动并不能换来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些生活在浙南小山村里的人们,仅仅是衣堪蔽体、食将果腹。他们遭受着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层层地、残酷无情地盘剥。这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达官贵人们是不能容忍吴石宕人有丝毫反抗的。

一个路过壶镇的外乡人,不仅教会了劳苦的吴石宕人舞刀弄枪,也同时点燃了他们心底的抗争之火,而他却被地主用毒计害死。随着吴立志、吴本善父子的惨死,吴本良、张二等的入狱,吴石宕人不再沉默了,他们挺起了胸膛、拿起了刀枪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这个发生在清末浙南山区的故事,经作者的妙笔点染,有如一首悲怆的叙事,极易与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作者的笔下,浙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各具神韵,众多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

刘浪是书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出生在上海市郊区青浦县塘湾镇,父亲是一位铁匠。刘浪幼时便投师学艺,拳脚、兵刃功夫都十分了得。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穷苦人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的,有时就连活下去的希望都很渺茫。刘浪是个有血性的汉子,他对恶人当道的朝廷、贪官污吏横行的现实早已绝望,年轻时就参加了义军,高举反清的旗帜。后来,他又率部加入了太平军,东征西杀,屡立战功。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刘浪便开始了四处流浪,他靠着打零工,徒步穿过了福建,进入了浙江。刘浪真可称是: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且不说他高强的武艺,却说他在庆祝林炳得头名武秀的筵席之上,与林步雪、吕慎之等的那一篇评说廉颇蔺相如的宏论,实可谓:见解独到,文采飞扬。

文武双全的刘浪在吴石宕人的眼中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全村人的主心骨。而刘浪从太平军将帅到漂流四方的匠人这一段的阅历,也使吴石宕人了解了官府、了解了壶镇,以及缙云县以外的世界。他的被害对于吴石宕人的震动是极大的。从此,劳苦的石匠们开始有了反抗的意识。作者对刘浪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从他的言谈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沉稳与刚毅。这就使这一人物具有了一种成熟的、男性的魅力。

作者在小说中十分注重对环境和景物的描写,并赋予景物与环境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