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义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铃著。12万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版。

【故事梗概】:

这是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的故事。

江西乐安县令杜邻光横行乡里,肉百姓。他的儿子杜京更是个花花太岁,经常强占民女,无恶不作。杜京因见本县举人徐凤钧的女儿徐彩鸾天生貌美,顿生邪念。他施计将彩鸾抢入“藏娇楼”。彩鸾幸被饶河调“同乐班”的艺人江小、夏廷宜搭救,才逃出口。由于杜氏父子征收苛捐杂税,百姓不堪勒索,一致拥戴夏廷宜为首进行抗捐斗争,举人徐凤钧亦附和。杜邻光设计逮捕了夏、徐二人。夏廷宜被农民张虎、张彪救出,并组织队伍,揭竿而起,攻陷县城,捉杀衙内杜京。杜邻光望风而逃,搬来朝廷大军,与起义军展开了殊死一战。

在关键时刻,徐举人变节投降,并被派回到义军中作内奸。他与官军里应外合,使义军措手不及。不得不被迫弃城而走。徐凤钧变节消息传来,对徐彩鸾一往情深的江小龙气愤之极。彩鸾千方百计找到江小龙,而此时大队官军尾随而来。彩鸾无法辩解,只好以死明志。江小龙悲痛万分。夏廷宜在众人的支持下,重整队伍,终于举起了反抗清政府的义旗。

【鉴赏】:

《梨园义侠》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它在写法上借鉴了我国民间“说书”的艺术形式,情节起伏较大,环环相扣,节奏明快。在回与回之间,作者总是设下“扣子”,类似评书中常说的“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引人连续不断地读下去,把比较复杂的情节联为一个整体。

小说一开始即展开矛盾:衙内杜京见彩鸾貌美,苦苦相逼;彩鸾深夜逃走,巧遇“同乐班”艺人江小龙。江小龙凭借一身武功力阻追兵,无奈身单力孤,无济于事。危难关头夏廷宜似从天而降,施展绝技,助彩鸾、小龙得脱虎口。这样迅速地展开矛盾,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加快了情节的发展。我国的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常采用这种写法,力图先声夺人、异峰突起。无疑,这也是学习民间说书艺术的结果。

《梨园义侠》主要以情节取胜。它把主要人物、主要矛盾揭示出来后,立即集中笔墨铺张开来,用比较快的节奏叙述故事的发展,而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粗线条的。

《梨园义侠》不仅写武打,作者更注意突出的是一个“义”字。在作者笔下,夏廷宜、江小龙、张虎、张彪等人都是血气方刚、心直口快的硬汉子。他们重情义、轻生死,一诺千金,绝无一般剑侠的冷漠孤傲。他们出身微贱,自己常常面临困境,却时时不忘救民于水火。不仅他们,就是弱女子徐彩鸾,也是义重如山。徐举人投降官府后,彩鸾对危难中的江小龙仍然一心不二。她奔波半日,终于找到江小龙。但江小龙误以为她也是内奸,举刀欲杀。恰在此时,一队官军追到,彩鸾为表明自己的忠贞,竟触石而死。彩鸾的死,亦是殉情,亦是殉义。她虽然出身举人之家,手无缚之力,绝不是什么女侠之类的人物,但她的深明大义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作为主人公,夏廷宜的出场颇具传奇色彩。他在彩鸾走投无路、江小龙孤掌难鸣的时候突然出现。这时,作者没有介绍他的姓名、身份,只让他施展绝技,使追击徐彩鸾的打手仓惶逃走。而他也不说话,挟起彩鸾就走,一直把她送到安全的地方。这里,作者故意给夏廷宜的形象加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较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也给读者造成很深的悬念。只是在以后的情节中,夏廷宜的形象趋于简单化,他身上神秘的色彩很快就消失了。对读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梨园义侠》缺乏一般武侠小说那种冷峻的杀气,在助善除恶这个古老的主题面前,作者更多地趋向描写扶助弱小的侠义心肠,除霸惩恶的场面则写得比较平淡。应该说,作者不是在力图刻划一些具有超人武功的侠客,而是致力于描写几位比较可亲可近的普通的人,通过他们的武功侠义,歌颂人与人之间纯洁的感情。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夏廷宜不仅是一位具有神掌快刀的猛士,更是一个梨园界的花脸演员。他质朴、热情、豪爽、单纯,象他常演的角色那样招人喜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品中的一些人物,还带有明显的概念化倾向。因此,有些章节显得涣散,缺乏感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