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述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06 属于: 文书大全
【简介】:

科技述评是对特定科技主题在特定时域内的情报资料进行综合叙述和评论。它和科技综述很接近,区别是科技综述重点在“述”,目的是给读者提供情报资料;科技述评重在“评”,通过情报资料为读者献计献策。它是在综述的基础上加进了作者观点的高级情报研究成果。其写作:

(一)标题 标题比较灵活,可以用××课题述评。也可不加述评二字,如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一点想法》,本是他写给我国领导人的一封信(详见“范文示例”),没有用“述评”,却是一篇极好的科技述评。

(二)正文 通常包括绪言、发展史、现状分析、预测、建议、结束语和附录七部分。绪言阐明述评对象的基本情况,说明选择这个题目的目的和意义,它是在什么样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以及它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发展史以时间为纲,叙述本课题在各阶段的发展情况,指出重大进展阶段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特点和意义何在。现状分析着重介绍各国成就、现有水平、发展特点,国内在这方面的现实水平、条件、取得的成就,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展望,是一种立足于事实,运用推理想象而进行的前瞻性判断,如该主题今后可能选择的新方向或可能开辟的新课题;目前状况及其他专业、成果给本专业的影响;该主题研究对本学科领域、对别的专业和行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等等。建议是通过以上分析、评论、预测,对应采取的技术途径、发展步骤、实验方法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如为决策服务的策略性建议、为实际工作服务的技术性建议,等等。结束语主要概括正文,也补充正文未尽之义。附录主要是参考文献。

(三)签署 作者及日期等。

【范例】:

花卉和树叶的电镀

耿文范

电镀技术的发明,几乎与电解原理的发现并行不悖。1834年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电解定律,从而开创了电解工业发展的基础,电镀便是电解原理在生产上的具体应用。

电镀一般大多是指金属制品的电镀而言,非金属制品的电镀则是近年来随着非金属材料(尤其是塑料)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工艺。竹、木、花卉、塑料等非金属,都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因此,在电镀之前必须预先在工件(非金属物体)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良导体——金属覆盖膜,作为底层金属,方可置入电镀液中进行电镀。

电镀植物叶子(例如白果树等的树叶)制作装饰物的方法,提出了一项电镀非金属材料的新工艺,首先把工件(准备电镀的植物叶子)用水清洗之后,浸入温水中使工件的气孔开扩,再除去积存在气孔内的污物,即完成预处理。随后,将经过预处理的工件浸入到含氯化亚锡10克/升,盐酸10毫升/升的溶液中加以浸渍进行化学镀锡,浸渍后用水清洗,这样便可在工件上形成一薄层镀锡膜,并有一部分沉积锡浸入工件的孔隙内部。

经化学镀锡后,将工件浸入到含有氯化钯0.2克/升、盐酸2.5毫升/升的水溶液中,进行表面活化处理。

然后,再把活化的工件置于含硫酸镍30克/升、柠檬酸钠30克/升、氯化铵50克/升,并且用氨水将pH值调整到10.5的化学镀镍溶液中,进行化学镀镍,将工件加以金属化处理。这样处理之后,在工件表面便可形成牢固附着的金属覆盖层,工件即具备了良好的导电性的表面层。

经过上述各步工序处理之后的工件(植物叶子),最后采用电镀法进行电镀镍或电镀铑等贵金属,即可制得优雅的装饰品。

按照本工艺,工件预先用温水浸洗,可使植物叶子的气孔开放从而将气孔内的污物清除干净,在随后进行化学镀金属化处理时,化学沉积的金属便会充填入工件的气孔之内。

按本方法用温水洗涤工件,不会损坏工件的表面组织,可使工件保持完好.无损。用温水洗涤不同于用冷水洗涤,温水洗涤能够有效地清除工件表面和气孔内部的油泥等污物。如此将金属镀覆于工件的表面,能够在镀膜上细致地浮现出工件原有的细微纹理(例如植物叶子的脉络),显得特别雅致。

电镀的植物叶子,因为表面被耐腐蚀的金属镀层所覆盖,所以用此法制成的电镀物品,不仅能完美地保留原物的外形细节,而且耐腐蚀,色泽也很优雅,并且经久不变。此法可用来生产高级的装饰品,例如西服领带别针、项饰、胸饰、发饰,以及其它高级饰物等。

利用上述的植物叶子电镀的原理,还可以对鲜花、昆虫、果实等非金属物品进行电镀,这样所制得的电镀物品,能够很精确地保持原物体的形状特征,并且坚固,耐腐蚀不生锈,纹理清晰,故可以用来制作珍贵的标本以便长久保存。

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一点想法

杨振宁

中国已有的各体系内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科内的,倾向于走两个极端:或者太注意原理的研究,或者太注意产品的研究(制造与改良)。介于这两种研究之间的发展性的研究(Development)似乎没有被注重。

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着眼点来讲,原理的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也许三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后成果方能增强社会生产力(高能物理的研究是原理的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产品的研究是一种短期的投资,企图一两年或三五年内成果能增强社会生产力(像我了解的半导体的研究,主要方向是产品的研究)。这两种研究当然都有其对社会的作用。发展性的研究则是一种中期的投资,希望5年、10年或20年内成果能增强社会生产力。这种投资我觉得是当前中国科技研究系统中十分脆弱的一个环节。

从研究的目标这一着眼点来讲,原理的研究的目标不考虑到应用;产品的研究的目标明确地对准一两种或两类产品;而发展性的研究的目标则介乎这两者之间,侧重在应用,可是不局限于一两类已经知道能成功生产的产品。

这三种研究的关系可以用下图大概显示出来: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个新的、效率高的发展性物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for Developmental Physics)。很多在美国的中国血统的科研人员都同意这一个看法。

原理的研究(又称基本研究)和发展性的研究合称“研究”(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或R and D)。前者主要在大学中和一些国立研究所内进行,后者则主要在大工厂附设的研究所中进行。

下面几个是最有名的厂设研究所(主体进行发展性研究):

贝尔实验室;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实验室;都庞实验室;万国计算机公司研究实验室;爱克桑研究实验室;等等。

这些研究所对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极大。而花在发展性研究的经费总额也十分巨大。据估计:

(见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任主任A·T·waterman在“Symposium on Basic Research)”AAAS Publication中的文章。因为分子分母的定义都不能完全清楚,这个比例无法十分准确地估计)。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值得思考的数字:它显示了美国科研经费除去产品研究以外,绝大部分是用在发展性的研究上面。

原理的研究成果往往名气大,叫得响,而发展性的研究各工厂则视为财富,不肯公开,所以在中国容易产生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美国原理的研究经费比发展性的研究多得多。事实与此正好相反。

在上一世纪美国已经有了茁壮的工业发展。可是当时美国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所以研究成果是从欧洲引进来的。到了20世纪初年美国几个大工厂开始认识到这种办法不行,才创建了厂设研究所。贝尔实验室、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实验室和都宠实验室都是那几年创建的(见F·Seitz“Science,Government and the Universities”。Seitz是Hondler以前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这些研究所不但对美国本世纪的工业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成就使得美国工、商、金融界与美国政府认识了发展性科研的重要。

至于对原理的研究的社会支持在美国只是这30年才开始的。这个历史发展的顺序,先实际后原理,先短、中期后长期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绝对不是偶然的。

同样的经济规律支配了日本的科技发展:日本近30年的工业起飞,基本上是建筑在发展性的研究和成品的研究的成果上。原理的研究的经费在日本是少而又少的。

研究中心的规模上面所提到的几个美国厂设发展性的研究所规模都是很大的。例如贝尔实验室今天就有1.2万名科学、工程人才。其中有3000名是有博士学位的(相当于大学毕业后有5年以上研究经验的人才)。

中国如果建立一个发展性物理研究中心,规模应该多么大,应该着重哪一些专题,应该与哪一些工厂、研究所、大学合作,怎么训练研究人才,应该属于中国政府中哪一个或几个部门(例如哪几个机械部),应该设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不是在海外的人所能贡献有效意见的。需要在国内召开小组会议,仔细研究,提出5年计划、10年计划才能据以决定的。

美国的成功的厂设研究所做发展性的研究,有哪些原因使得他们成功呢?我觉得归纳起来有三个原因:

甲、厂方深知这些发展性的研究是厂的5年、10年、15年以后的生命线。所以这些研究所经费充足,设备好,待遇一般比大学、政府机构都要好得多。

乙、研究所的经费来自厂方,其研究成果的最后评价取决于它是不是能给厂方赚大钱。这种价值观念符合经济规律。

丙、所的领导人(许多是科学、工程出身,也有财经、法律出身的)积了多年经验,对哪些题目能在5年、10年内影响厂的发展有较正确的判断力。

文书大全的其它文章:

  • 涉外合同
  • 电报函件
  • 普通照件
  • 正式对外函件
  • 换文
  • 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