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翁事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06 属于: 犹太人与犹太教

50年代中期以色列政府内部发生的情报工作失误事件。事件引起了执政的巴勒斯坦工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1954年,英国宣布将在1956年英埃条约期满时按条约规定从苏伊士运河撤军。以色列担心英国这一举动将给敌视以色列的埃及政府更大的行动自由。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局长本尼亚明·吉布里遂命令在埃及的以色列情报人员设法破坏美、英两国在埃及的利益,希望以此造成埃及政府“不负责任”地反对英美的印象,离间英美两国与埃及的关系,使英军推迟撤离苏伊士运河。同年6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和港口城市亚历山大,以色列情报人员对美国领事馆、美国情报中心等美、英驻埃及的机构进行了多起炸弹袭击。埃及警方很快破获了这些案件,并公开审讯以色列情报人员。审讯期间,一名被告自杀。1955年1月,两名被告被处以死刑。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摩西·夏里特事先对这些破坏行动一无所知。吉布里声称国防部长平哈斯·拉翁事先已批准采取这些行动,应对情报失误负责。拉翁否认曾与闻此事。夏里特总理遂任命了一个非正式的委员会调查有关责任问题。经调查,委员会认定,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拉翁曾同意采取这些行动。拉翁认为,吉布里和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西蒙·佩雷斯不经他的批准,擅自在一个敌国采取破坏行动,且又行事不周,导致失败,两人均已失职,应当免职。前总理本—古里安、总参谋长摩西·达扬和其他一些以军将领反对将这两人免职。夏里特不得不拒绝了拉翁的意见。1955年2月,拉翁辞职,本—古里安重任国防部长。

拉翁辞职不久,就被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总书记。1960年4、5月,拉翁得知调查开罗、亚历山大爆炸案责任问题的委员会的证明材料中有两处漏洞。一是吉布里在委员会面前作了伪证,二是吉布里在事件发生前致达扬的一封信的复制件比原信多了一句话:“根据国防部长的命令”。拉翁便要求政府重新调查情报失误事件。本—古里安总理任命了一个以最高法院法官哈伊姆·科亨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不久又出现了新的有利于拉翁的证据。1960年10月,科亨委员会发表报告称:1954—1955年调查委员会的部分证明材料确与事实不符,但考虑到那个委员会的非正式性质,对作伪证者可不予起诉。前总理夏里特立即发表声明,表示科亨委员会报告使他确信拉翁无辜,但佩雷斯等人的责任也不应追究。本—古里安总理认为科亨委员会报告和夏里特声明均不足以成为关于拉翁事件的定论。他迫使政府批准成立了一个以司法部长为首的部长委员会对该事件进行再调查。1960年12月,部长委员会一致作出结论:拉翁没有命令在埃及制造爆炸事件。本—古里安再次拒绝接受调查结论,他要求巴勒斯坦工党中央委员会给拉翁以党纪处分,否则他将辞去总理职务。1961年2月,中央委员会免去了拉翁的中央委员和犹太工总总书记职务,同时通过决议,推迟对拉翁事件的再次调查。

拉翁事件反映了巴勒斯坦工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以色列建国后,该党内部就出现了“青年卫士”和“老卫士”两个派别。“青年卫士”由较年轻的党员组成,主要代表是达扬、佩雷斯。这一派主张改革犹太工总,抛弃犹太工总所体现的传统的经济社会模式,采取鼓励个人利益的制度、措施,以使以色列经济现代化。这一派还要求“老卫士”即巴勒斯坦工党的老一辈领导人让出部分权利给他们,以便实行变革。“青年卫士”得到了本—古里安的支持。“老卫士”的多数不愿放弃传统的公有制经济模式,拉翁就是其中一员。1954年情报失误事件所引起的拉翁同佩雷斯、吉布里等人的冲突很快成为派系斗争。“青年卫士”希望借此夺取“老卫士”的部分权力。本—古里安屡次拒绝关于拉翁事件的调查结论,意欲结束拉翁的政治生命,意图即在于此。工党老一辈领导人都同情拉翁,不满本—古里安,但考虑到后者在以色列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失去他将削弱巴勒斯坦工党的地位,于是试图妥协。科亨委员会的报告和夏里特的声明的一个共同意图,就是缓和事件中对立双方的关系。妥协失败后,“老卫士”被迫牺牲了拉翁。

1963年6月,巴勒斯坦工党老一辈领导人之一列维·艾希科尔接替本—古里安担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次年,工党重新起用拉翁。本—古里安立即要求最高法院审查科亨委员会的调查结论,艾希科尔遂将本—古里安的主要追随者达扬和佩雷斯排挤出政府。1965年2月,巴勒斯坦工党第十次代表会议作出决议,确认拉翁对1954年情报失误无直接责任,反对对此进行新的调查。会后,本—古里安及其追随者退出了巴勒斯坦工党。

犹太人与犹太教的其它文章:

  • 《上行之
  • 《上升》
  • 万湖会议
  • 大祭司
  • 大国对巴勒斯坦统治权的争夺
  • 大利拉 Delil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