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十二生肖

龙简介

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龙

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龙

龙是在东亚的神话与传说中出现的一种动物,见于东亚文化圈各地区。传说中国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古籍记载

传说中国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玉龙

与西方的龙不同,东亚的龙一般不是恶龙,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龙是掌管下雨的神,是吉祥的象征。中国的古老的图腾中,有很多龙的雕塑都是腾云驾雾,翱翔九天的形象。这与一些民间传说有关,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两则:一种说法是龙原本是地上的蛇,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来采集天地灵气与日月精华,蜕变为蛟,蛟又经过蜕变最终才成为龙,才具有掌管风雨和飞天的能力;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大海里有一座门,叫做龙门。这个龙门很大,大到看不到全貌。有一天,一条鲤鱼游到了龙门下被挡住了,鲤鱼就想跳过龙门游到其他地方。经过无数次跳跃,鲤鱼终于跳过了龙门,但此时鲤鱼却变成了另一种形象,长长的身体布满鳞片,头上有两个像鹿角的角,又长出了4条腿,还有着鹰爪,上能通天,下能潜海,又有呼风唤雨的能力。这个传说后来变成的“鱼跃龙门”的故事。

传说龙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和腾云驾雾。龙后成为皇权象征,皇帝又称为真龙天子,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龙的传说。

《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两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传说。在中国,流行“耍龙灯”(“舞龙”、“龙灯舞”)等风俗。

考古发现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龙形图案来自于约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位于今内蒙古敖汉,临近辽宁阜新,为龙形堆塑,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全长近二十米,宽近两米,在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在南方发现的较早的龙,有距今约5000多年前浦口营盘山遗址的抬头龙和俯首龙、余杭良渚遗址的玉猪龙等等。

文化

香港九龙寨城公园十二生肖像之龙

龙在东亚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对应的地支是辰。

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香港渣打银行在1979年起发行的钞票都是以这些瑞兽为题材。(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

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龙也是中国帝制时期的皇帝象征物。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帝王也称呼自己为“真龙天子”,龙也具有权力的象征。与皇帝有关的事物也被印上了龙的标记,如“龙床”、“龙颜”、“龙袍”等。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君主也使用龙作为权力的象征。另一方面,龙也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

龙的形象

龙的形象历来有不同说法,而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说龙的样子似披鳞的长虫,可亮可暗,可大可小,亦可长可短,除说明了是条状披鳞外,其他特征都是不定数的。

至于《广雅·释螭》中则提到龙分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两角为龙,独角为蛟,无角为螭,无脚为蠋。

东汉学者王符就认为,龙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驼头、蜃腹、虎掌、鹰爪、鱼鳞、蛇身,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也称作九不像),与现今流行的形象已非常接近。然而,又有一称,龙具有“虾眼”、“鹿角”、“牛鼻”、“狗嘴”、“鲶须”、“狮鬃”、“鹰爪”、“鱼鳞”、“蛇尾”九种动物所组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