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谨

属于::南北朝

于谨(493~568年),本姓万忸于氏,字思敬,小名巨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八柱国之一,镇南将军于栗磾六世孙、陇西太守于提之子。

性情沉稳,胆识过人。年轻从军,参与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北魏正光四年(523年),从广阳王元深北伐,引为长流参军,大破斛律野谷禄。通晓铁勒语言,单骑招降西部铁勒部酋也列河等三万余户。在析郭岭以也列河为饵,大破破六韩拔陵,击败柔然,平定鲜于修礼葛荣、邢杲、万俟丑奴起义。太昌元年(532年),从尔朱天光大战高欢于韩陵,兵败西投宇文泰,授阁内大都督,屡立军功。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参与沙苑之战,封常山郡公,拜丞相长史、大行台尚书太子太保。领军灭亡南梁,攻克江陵,杀死梁元帝,扶植萧詧为西梁皇帝,封新野郡公。

宇文觉建立北周后,进封燕国公,拜大宗伯、太傅,立为三老,参议朝政,领雍州牧。天和三年(568年),去世,享年七十六,追赠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

于谨

人物生平

王佐之材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于谨出生,河南洛阳人。少年时代的他性情深沉,颇有见识,而且度量过人。喜好读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法》。他早年隐居在乡里,没有做官出仕的志向。有人勉励他,于谨说:“州郡级别的官职,是前人所鄙视的,想要做到三公的职位,必须等待时机的到来。我之所以在郡邑悠闲自得,是暂且打发时光而已。”太宰元天穆看到他之后,赞叹说:“他将来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破六韩拔陵在北部边境起事,引柔然作为应援,大行台仆射元纂率军讨伐他。元纂一向听说过于谨的名声,就征召他任鉴曹参军事,让他从军北伐破六韩拔陵。柔然听说北魏军逼近,就逃出边塞。元纂命于谨率两千骑兵追赶柔然,追到郁对原,前后交战十七次,把柔然的兵众全都招降。后来他率轻装骑兵出塞窥视柔然军,碰上铁勒的几千骑兵突然来到,于谨认为寡不敌众,如要退军必然走不脱,于是分散他的骑兵,让他们躲藏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又派人登山指挥,好像布置兵的模样。铁勒兵看见了,虽疑心有伏兵,但仗恃着人多势众,并不恐惧,就进兵逼近于谨。于谨因为常常骑一匹紫色和一匹黑嘴黄色的骏马,敌兵先前都认识,于谨就派两个人各骑一匹,冲出敌阵而去。敌兵以为是于谨,都争着追赶。于谨于是率领其余的人马杀过去,追赶的骑兵就逃走了,于谨因此得以进入边塞。

大败叛军

正光五年(524年),行台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引荐于谨为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所有的谋议,都和于谨商量。元深还让自己的儿子元佛陀拜见于谨,如此亲密地对待他。于谨和元深打败了敌军首领斛律野谷禄等人。当时已是北魏末年动乱时候,群盗蜂拥而起,于谨就从容地对元深说:“自从正光以后,海内纷扰,郡国残破,农商废业。如今殿下奉行大义征讨,从远方来到边关塞地,然而丑恶的人像蚂蚁一样聚集,他们的徒众实在很多,如果穷兵黩武,恐怕不是上策。我于谨愿凭借大王的威略,快马前去晓谕他们,一定可以不用兵甲,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元深深以为然,于是派于谨前去招抚。

于谨同时懂得几族的语言,就单骑进入敌军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一起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元深准备和于谨去折敦岭迎接他们。于谨说:“破六韩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一定会来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今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他必然会来抢掠,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元深同意这个计策。破六韩拔陵果然前来拦击,在岭上把乜列河打败,乜列河的部众都被他掠走。于谨的伏兵冲出来,叛军就此大败,全部将乜列河的部众收降过来。孝明帝元诩嘉赏于谨,任命他为积射将军。 

屡随征战

孝昌二年(526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元深征讨鲜于修礼。大军停驻在白逻,正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将军队停驻在中山。侍中元晏告诉太后胡氏(胡太后)说:“广阳王以宗室的重要身份,受命负责征伐,现在却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胡太后完全采纳了他的话。下诏命在尚书省门外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就对元深说:“现在女主临朝执政,信任谗佞的小人,如果不能表白殿下的真心,便恐怕灾祸很快就会降临。我于谨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向有关部门自首,表白真心,自会免除灾祸。”元深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胡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元深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胡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不久他被加授为别将。当时,南朝梁将领曹义宗据守穰城,多次在北魏边境侵扰。孝明帝就命于谨和行台尚书辛纂率兵征讨。相持数年,经历了几十次战斗。于谨升任为都督、宣威将军、冗从仆射。 

武泰元年(528年),孝庄元子攸即位,任命于谨为镇远将军,不久改任直寝。又跟随太宰元天穆征讨葛荣,平定邢杲,拜为征虏将军。跟随尔朱天光打败万俟丑奴,被封为石城县伯,食邑五百户。 

普泰元年(531年),任征北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又跟随尔朱天光平定宿勤明达,另外再讨伐夏州贼寇贺遂有伐等人,将他们平定,授任大都督。他跟随尔朱天光同高欢在韩陵山作战,尔朱天光战败后,于谨就进入潼关。贺拔岳上表将于谨留下镇守,任命他为卫将军、咸阳郡守。

献策西迁

太昌元年(532年),宇文泰到了夏州,任命于谨为防城大都督。兼任夏州长史。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被杀害,宇文泰前往平凉。于谨就对宇文泰说:“魏朝国运衰微,权臣专权,成群的盗贼蜂拥而起,百姓嗷然。明公仗着世间少有的英姿,胸怀济世的才略,四方远近的人,都已归心。希望您早作打算,不要辜负众人的期望。”宇文泰说:“我应该怎么做呢?”于谨回答说:“关中是秦汉旧都,古人称之为天府,这里将士骁勇,土地肥沃,南边有富饶的巴蜀可以依靠,北边有丰饶的牛牧产。现在我们如果占据要害的关内,召集关内英雄,养兵劝农,富国强兵,足以坐观关东时局的变化。况且魏天子在洛阳为群雄所逼迫,如果向天子陈说你的诚意,说明时局的利害,请求天子建都在关西,天子必定嘉许而西迁。然后您挟天子以令诸侯,奉皇命以伐暴乱,这是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事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宇文泰深以为然。正好孝武帝元修敕令将于谨调回任阁内大都督,于谨趁机献上迁都关中的计策,北魏孝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高欢听说孝武帝有西迁的打算后率军进逼洛阳,于谨随北魏孝武帝西迁。接着他又跟随宇文泰出征潼关,攻下回洛城,被任命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晋爵为蓝田县公,食邑一千户。 

担任要职

大统元年(535年),于谨被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三年(537年),夏阳人王游浪聚众占据杨氏壁叛乱,于谨出兵讨伐并擒获了他。同年,西魏军东出征讨东魏,于谨充当前锋,进军到盘豆。东魏将领高叔礼据守险要城池与西魏对峙,于谨击败了他,俘虏兵众一千人。趁此又攻下弘农,擒获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

大统三年(537年)十月,高欢抵达沙苑,沙苑之战爆发。于谨随宇文泰和将领们奋力作战,打败了高欢,晋爵为常山郡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大统四年(538年)八月,于谨又随宇文泰在河桥作战,任大丞相府长史,兼任大行台尚书。稽胡帅夏州刺史刘平叛乱,于谨率兵讨伐平定了他。因功任大都督、恒并燕肆云五州诸军事、大将军、恒州刺史,入任太子太师。

大统九年(543年),于谨又跟宇文泰东出征讨,进攻柏谷坞,大胜。同年,东西魏爆发邙山之战,西魏军失利,于谨率领他手下的兵马假装投降东魏,站在路旁。高欢的军队乘胜追击逃兵,不曾戒备。等追击的骑兵过完了,于谨就从后面攻击他们,东魏军惊慌失措。独孤信又聚集兵士在后奋力冲杀,高欢的军队就乱了起来,因此西魏军得以保全。 

大统十二年(546年),于谨任尚书左仆射,领司农卿。到侯景归附西魏时,请求西魏派兵作为支援,宇文泰命李弼带兵接应他。于谨劝谏说:“侯景年轻的时候就通晓军事谋略,他如今的意图很难窥测。应当先给他厚礼高官,看他有什么动作。现在马上派兵去接应,大为不可。”宇文泰没有听从于谨的劝告。不久宇文泰又让于谨兼任大行台尚书、丞相府长史,带兵镇守潼关,加授华州刺史,赠给他秬蒨酒一卣,附带上圭瓒。不久任司空,增加食邑四百户。

大统十五年(549年),于谨升为柱国大将军。大统十六年(550年),高欢之子高洋篡位称帝,建立北齐,宇文泰出兵征讨,任命于谨为后军大都督。另封他的一个儿子为盐亭县侯,食邑一千户.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任雍州刺史。

攻杀梁帝

当初,南朝梁元帝萧绎平定侯景之乱,在江陵继位,秘密与北齐通使,打算侵犯西魏。梁元帝兄长的儿子岳阳王萧詧当时任雍州刺史,因为梁元帝杀死了萧詧的哥哥萧誉,双方就结下怨仇。萧詧占据着襄阳前去归附西魏,并请求西魏派兵支援。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西魏朝廷就命于谨率兵出征,宇文泰在青泥谷为他饯行。长孙俭问于谨说:“你替萧绎打算一下,他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于谨说:“在汉、沔炫耀兵威,把军民财物统统带上渡过长江,只据守丹阳,这是他的上策;迁徙外城内居民,退守子城,加高外墙,等待外援,这是他的中策;如果难于迁徙,据守外城,这是他的下策。”长孙俭说:“那萧绎会用哪个计策呢?”于谨说:“他一定会用下策。”长孙俭说:“他为何会放弃上策而用下策?”于谨回答说:“萧氏据守江南,经历了几十年。正逢中原多事,没有顾得上向外经略。又认为我们有北齐为患,一定分不出兵力。而且萧绎怯懦无谋,多疑虑而少决断。愚民难以与之谋划事情的开始,都留恋城里原来的住宅,既然不愿意迁移,就得据守外城。所以说他会用下策。”

于谨于是派中山公宇文护和大将军杨忠等人,率领精锐骑兵先占据长江渡口,切断梁人出逃的道路。梁人在外城竖立木栅,周围六十里。不久于谨就到了,将军队全部调来把城围起来。梁元帝多次派兵在城南出战,立即就被于谨打败。围了十六天,外城陷落。梁元帝退守子城。第二天,梁元帝率领太子以下的臣民,反绑着手出城投降。于谨俘虏了南梁男女十多万人,收缴了府库中的珍宝。得到南朝宋的浑天仪、南梁的日晷铜表、曹魏的相风乌、铜蟠螭趺、直径四尺周围七尺的大玉和那些舆辇法物都带回献上,军队没有私占财物。立萧詧为梁国皇帝,整顿部队凯旋而归。宇文泰亲自到他的第宅,和于谨饮宴笑谈极为欢洽。赏赐于谨奴婢一千口,还有南梁的宝物,以及金石丝竹乐一部,另外加封新野郡公,食邑二千户。于谨坚决推辞,宇文泰不准许。又命乐官作了十首《常山公平梁歌》,叫乐工歌唱。 

拥护辅政

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销甲等献上。宇文泰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巨猾还没有平定,你岂能就独善其身。”就没有接受。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正月,六官制度建立,于谨任大司徒。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泰世子宇文觉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宇文泰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没有谁肯顺服他。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找于谨请教。于谨说:“我早就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遗恩情和骨肉至亲一样深。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如果面对众人确定国策,那您一定不要辞让。”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过去帝室倾覆危败时,人人企图问鼎。丞相立志匡扶拯救帝室,挥袖操戈,才使国家的命运得以中兴,百姓得以安生。如今上天降祸,丞相突然离弃百官。嗣位的世子虽然幼小,中山公则像他的儿子那样亲,加上他亲自接受了丞相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宇文护说:“这是我们的家事,我平时虽然平庸愚昧,但怎敢推辞。”

于谨既和宇文泰的资历地位相等,字文护常对他表示礼貌尊敬。到此时,于谨就走上前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 

武帝尊崇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护拥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史称孝闵帝,于谨被进封为燕国公,食邑一万户。升任太傅、大宗伯,和李弼、侯莫陈崇等人参议朝政。到贺兰祥讨伐吐谷浑时,于谨遥领军队,教授策略。 

保定二年(562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周武帝宇文邕下诏说:“过去姜尚年过九十,召公奭几乎接近一百岁,都为王室效劳,自强不息。如今朝内元凶尚未铲除,九州还没有统一,正打算以您作为舟楫,广泛救助解脱艰难,岂能让您忘记姜尚、召公二公的美好情操,而有这样的请求。我为此感到惭愧。您如果再坚持谦逊,有关官员应当拒绝启奏。” [20] 

保定三年(563年)四月,周武帝下诏说:“树立元首,主持教化,让百姓遵奉孝悌,使仁者长寿。所以古代贤明的帝王,都按这种典制,设立三老五更,亲袒右膊切割牲肉举行敬老的礼仪。我以渺小之身,居于帝王之位,怎敢遗弃老人,不加以尊敬。太傅、燕国公于谨,品德淳朴,是国家的元老,给他举行锁食乞言的礼仪,让朝廷内外都瞩目。可任命他为三老,有关官员应备好礼仪,选择好日子上报。”于谨上表坚决推辞,周武帝下诏不准。又赐给他延年杖。

周武帝前往大学为他馈食。三老入门,周武帝在大门和屏风之间迎拜,三老回拜。有关官员在中楹设置三老的席位,面向南方。太师、晋国公宇文护登上台阶,在席前设置几案。三老入席,向南紧靠几案坐下,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大司寇、楚国公豆卢宁登上台阶,把于谨的木屐放正。周武帝登上台阶,站在画着斧头的屏风之前,面向西方。有关官员递上菜饭,周武帝跪着摆设酱碟,亲自卷袖露臂切肉。三老进食完后,周武帝又亲自跪着递送漱口的酒。有关官员撤掉了筵席。周武帝面向北面站立着向于谨请教治国之道。 

死于任上

保定四年(564年),晋公宇文护出兵东伐北齐,于谨当时已经因年老病倒,宇文护因为他是宿将旧臣,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大军回来,赐给他钟磬一部。天和二年(567年),宇文护又赐给他安车一乘,不久授任雍州牧。

天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568年5月5日),于谨死于任上,终年七十六岁。周武帝亲自前往吊唁,下诏令谯王宇文俭监护丧事,赐给缯彩一千段,粟麦五千斛,追赠他原有的官职,加授使持节、太师、雍恒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号为文。到下葬时,王公以下的官员,都送葬到郊外。将他配祭在太祖的庙庭。

于谨的野史解密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