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祚

属于::天文学家

薛凤祚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薛凤祚出身书香门第,少承家学,后学习中国传统的天文历算方法。1652-1653年又至南京,向波兰传教士穆尼阁学习西方新法,并协同穆尼阁翻译了西方天文历算等方面的著述。

薛凤祚少攻儒学,中秀才。明熹宗天启年间,他远游保定府定兴县,从鹿继善和孙奇逢学“陆王”之学。后跟魏文魁学习中国历算,继而又就教于意大利传教士罗雅各(天启二年来华,曾与修《崇祯历书》);复去南京投师泰西天文学名士波兰人穆尼阁(为第一个在中国传播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者)和德人汤若望(又名道未,曾与修《崇祯历书》)。他集众师之长,尽得西方历学之精要,终于成为学贯中西,以历算知名海内的天文学家

薛凤祚

成长经历

薛凤祚,今临淄区金岭镇人,葬于今金岭镇西北七里许,铁山附近,其尚在。薛凤祚天资聪慧,少承家学,从父辈中接受儒家教育,熟读五经四书,并中秀才补廪生。受父辈影响,年轻的薛凤祚对读经入仕不感兴趣,于天启年间,受业于理学大师鹿继善和孙奇逢,学陆(九渊)王(阳明)之学。孙、鹿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曾受阉党迫害,他们都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后来曾参与反满斗争。这一切对薛凤祚的为人处世都产生了很大影晌。但陆、王之学空谈心性,无致用之实,于是薛凤祚便弃而探求致世实用之学,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

薛凤祚先是跟从直隶满城人魏文魁学习中国传统历算,而后他又受业于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天文学家罗雅各,开始了对西学的学习、研究。他虚心学习、博闻强记,学习了多种西方语言文字,吸取了西方各种自然科学如识。他获众师之长,得中西数学、天文之精要,而成为当时学贯中西、以历算知名海内的天文学家。薛凤祚在与穆尼阁的多年文往中,向他学到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即地球说,太阳运行说),并合作进行了介绍西方科学的翻译工作,对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薛凤祚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天监正,可是不久他又辞职回到金岭老家,隐居著述。

学术成就

薛凤祚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天文、数学、地理、水利、兵法、医药、乐律无不通晓。康熙十五年(1676),河道总督王光裕曾慕名聘请薛凤祚佐治黄河、大运河,薛凤祚考察河漕利弊,撰成《两河清汇》八卷,提出了独到的治河见解。这部著作后来被收入《四库全书》。康熙三年(1664),薛凤祚将当时各家历算方法、实用科学方面的知识及其本人的天文著作汇集为《天学会通》刊行于世,这部著作内容丰富,集中反映了薛凤祚的学术成就。

主要著述

薛凤祚著述甚多,除汉译穆尼阁所著《天步真源》、《天学会通》之外,数学方面有《比例对数表》、《三角算法》、《比例四线新表》;天文历法方面有,《太阴太阳诸行法》、《交食法原》、《交食表》、《历年甲子》、《求岁时》、《西域回回术》、《今西法选要》、《今法表》、《日食诸法异同》、《求黄赤道度及率总数》、《历法立成》、《新法密率》、《日月食原理》、《五星交食表》。另有数理类《历算会通》、《比例对数表》、《三角算法》、《比例四线新表》等;另有-《甲遁真授秘辑》、《乾象类占》、《圣学心传》、《车图考》、《两河清汇》等多种。其著述涵盖了天文、地理、数理化、医药、水利等学科。后来薛凤祚将其一生研著成果,汇集为《天学会通》八十卷刊行于世。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编成《历学会通》一书。康熙十九年卒。《历学会通》有正集十二卷,考验二十八卷,致用十六卷。

薛凤祚的著作有四部收录于《四库全书》,另有个别著作收入在《清朝文献通考》中。664年,薛凤祚将其一生研究成果汇集为《天学会通》80卷,刊行于世。《清史稿·艺文志》将该书分著为正集、考验、致用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