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属于::唐朝

刘禹锡(772年-842年),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著名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200px-Riu_Yu_hsi.jpg

刘禹锡像,晩笑堂竹荘画传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 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他19岁前的少年时期;
  2. 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从他20岁到34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
  3. 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从他35岁到55岁的贬谪时期;
  4. 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从他56岁到71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家世及早年

近人卞孝萱提出刘禹锡是匈奴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

又根据《元和姓纂》:“【庐陵】汉长沙定王后,生安成侯仓(刘苍),子孙徙焉。梁安成内史刘元偃,代居吉州,云其后也。曾孙绍荣,吉州刺史。孙行昌,左司员外。孙淑(溆),殿中御史。淑生禹锡,屯田员外郎。”以及出土的《唐邢州司法刘光墓志》:“君讳光,字行口,沛国彭城人也。曾祖乾宗,平坊二州刺史、宜春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祖绍荣,云颖吉三州刺史,藁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父霸,太常主簿,迁侍御史。解褐拜桂府参军、泉州司法、潞州司仓、邢州司法,袭藁城县开国男。春秋六十二,以开元十年十二月十八日终于洛阳县思恭里之私第。以开元十一年正月十日旋窆于河南县门乡平原,礼也。嗣子庭。”可知刘禹锡郡望沛国彭城,祖籍江西吉州(庐陵),但他却自称中山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旧唐书刘禹锡传云:“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

七世祖刘亮在北魏任冀州刺史,随北魏孝文帝迁入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寓居嘉兴。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刘禹锡幼年即开始学习写诗,19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江南。

出仕与改革

主条目:永贞革新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此时刘禹锡锐意仕途,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3]。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病死,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在皇帝支持下,为解决当时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动了永贞革新。刘禹锡深受王叔文器重,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对当时的朝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两度贬谪

主条目:二王八司

唐顺宗即位不久,中风病重,不能发声,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联合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钧等逼宫,迫使唐顺宗禅让予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由于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压力,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共有八人,史称“八司马”。据湖南常德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在被贬期间,刘禹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辞》十余篇,并深感不得志,创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

元和九年(815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被召回长安,欲任南省郎。但是刘禹锡在游览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又名《玄都观桃花》),讽刺时政,招致不满,不久又被贬为播州刺史。

后经御史中丞裴度以其母年迈为由说情,改授连州刺史[7]。因为思想的极度苦闷,刘禹锡开始将佛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与僧人多有往来,但并没有陷入消极的精神状态中。元和十四年,刘禹锡母亲去世,遂回洛阳守丧。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授州刺史[7]。长庆四年,调任和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卸任,并于次年春返洛阳,再次游览玄都观,作《再游玄都观》诗,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与自己决志。

晚年

刘禹锡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入朝,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因裴度推荐,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三年,改官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五年(831年),裴度罢知政事,刘禹锡也被外放,任苏州刺史。大和八年,任汝州刺史。大和九年改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年)秋,刘禹锡因患足疾,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8],与白居易、裴度写诗唱和。后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晚年多病,会昌二年(842年)秋逝世,享年71岁[9]。临终前写文章《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墓

  • 刘禹锡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有7.5米,周长约有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 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的故事

更多 >>
  • 刘禹锡题碑刘禹锡题碑

    在桃花源入口处,竖着一块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唐朝刘禹锡题的。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作司马后,经常到桃花源散心。别人见他是个大诗人,都来请他题[更多]

  • 刘禹锡的成语故事刘禹锡的成语故事

    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更多]

  • 刘禹锡玄都观刘禹锡玄都观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于是刘禹[更多]

  • 柳宗元与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故事柳宗元与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故事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更多]

  • 关于陋室铭的故事关于陋室铭的故事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