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钓台会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7-06-21 属于:苏轼

在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有一个突出的山嘴,传说是当年苏东坡垂钓的钓台。

苏东坡年轻时,曾在风景秀丽的凌云山读书。读书读得疲倦了,就手持钓竿,到钓鱼台钓鱼消遣。

那时,常到钓鱼台钓鱼的还有乌尤寺的宗一和尚。宗一有德行,通医术,能文。他风趣潇洒,不拘泥戒条,虽然年过五十却与苏东坡成了忘年莫逆之交。两个好友常到钓台相会,或垂钓,或赋诗,或切磋学问,情谊十分深厚。

u=3365721648,4214042509&fm=26&gp=0.jpg

有一次,苏东坡约宗一和尚去钓鱼台比赛钓鱼。苏东坡年轻好胜,一早就赶到钓鱼台来了。哪知左等右等,不见和尚踪影。太阳升得老高了,宗一和尚才急急忙忙跑来。苏东坡正在气头上,随口骂道:

“不秃不毒,不毒不秃,逢秃受毒,受毒骂秃。”

宗一听了也不生气,慢悠悠地回答:

“不良不善,不善不良,逢良行善,行善骂良。”

宗一接着说:“好小子,你骂的是个善良秃头哩!”苏东坡消了气,笑着问:“你碰见哪个良人?又行了什么善事?说得好,饶了你,说得不好,可要罚作诗哩!”

宗一和尚说:“老弟,莫开玩笑。我来赴约,在路上见一个打柴的姑娘,从悬崖上摔下来,把脚杆跌断了,你说,我还能来钓鱼么?”

苏东坡听了忙问:“那姑娘现在怎样了?”宗一答道:“我只是给她包扎好了,现在还坐在路边呻吟呢。”

“你咋个不送她回家去呢?”

“我一个和尚能背着她走么,只好前来求你呀!”

东坡摇摇头说:“我一个年轻人,能背大姑娘么?使不得,使不得!”

宗一和尚说:“救人如救火,你们年轻人正该见义勇为啊!”

苏东坡沉吟了一会儿,猛然省悟说:“是呀,是呀,救人要紧,救人要紧!我们还是先去看看吧!”说着,就与宗一和尚一起来到乌尤山的后山小道上。一位姑娘正坐在路边“哎哟!哎哟”地呻吟不止,东坡急忙上前,问明了姑娘的住址,背起就走。宗一和尚望着苏东坡的背影,翘起大拇指称赞道:

“这才是好学问好人品的好后生啊!”

又一次,宗一和尚邀约苏东坡对对联。宗一在钓鱼台等了多时,才见苏东坡气喘吁吁地跑来。原来他读书入了迷,把约会给忘掉了。宗一见东坡急急慌慌的样子,脱口念出个上联:

草鱼二鳃呼噜呼噜喘气急。

苏东坡听了暗想,这和尚骂我是条草鱼呢。原来苏东坡的姓一拆开,就成了“草”、“鱼”、“禾”三字,“禾”藏在“草”

中,不就是一个“蘇”字么。“二鳃”二字又十分巧妙地隐喻苏东坡的排行。苏东坡暗暗佩服宗一和尚的机智。正寻思下联,忽见岷江上飞来一只鹭鸶,叽叽地叫着。东坡眼睛一亮,立即对出下联:

岷鸶一嘴叽喳叽喳吵人烦。

宗一听了一惊,好厉害,以牙还牙,骂我老和尚是岷江上的鹭鸶哩,他哈哈大笑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原来苏东坡把宗一和尚的宗字拆开成了“宀示”,那宝盖头音njbo(绵),“宀示”的读音与岷鸶谐音,“一嘴”又双关宗一的法号。这一回,宗一和尚可算服了。

宗一和尚十分喜爱苏东坡的才华,想留他在凌云山住下来,于是出一联试探:

宦海奔波能得几时闲,莫辜负半日逢僧,共话沧桑钓鱼台。

苏东坡感谢宗一和尚对自己的深情厚意,也舍不得离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然而他风华正茂,志在天涯,怎能孤守一山一水呢!于是吟出下联:

光阴虚度堪愁无处觅,最难是万家生佛,关怀涂炭进京城。

宗一和尚理解苏东坡的报国情怀,就不留他了。不久,苏东坡随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进京应考。离开嘉州前夕,宗一和尚与苏东坡特意来到钓鱼台。两个老朋友坐在往日钓鱼谈诗论文的石头上,望着霭霭暮烟,听着三江涛声,心里涌起阵阵离别的惆怅。后来苏东坡回忆起那时情景,写了这样一首诗: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