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志》附:《太公金匮》节录及译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8 属于:姜子牙
  • 1.【原文】武王问太公曰:“殷已亡其三人,今可伐乎?”太公曰:“臣闻之,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且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到不行,反受其殃。非时而生,是为妄成。故夏条可结,冬冰可释,时难得而易失也。” 武王平殷还,问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如何?”太公曰:“无故无新,如天如地,得殷之财与殷民共之,则商得其贾,农得其田也。一目视则不明,一耳听则不聪,一足步则不行,选贤自代,上下各得其所。” 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余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居民上,栗栗如恐不满日。汤居民上,翼翼惧不敢息。” --(《意林》引) 【译文】周武王问太公:“殷商失去了比干、微子、箕子三个贤人,现在可以讨伐它了吧?”太公说:“知道天意的人不怨天;知道自己的人不怨别人。先谋划而后行事的人定会兴盛,先行事而后谋虑的人难免败亡。天赐予而不接受,反遭灾祸;时机到了而不行事,反受惩罚。违背季候而使之生长,是非分图成。因此夏天的枝条可加以编织,冬季的冰雪能使之融化。时机难得而容易失去。” 周武王平定殷纣而还,问太公:“现在百姓及官吏都未能安定,贤人也未选定而得在其位,该怎么办呢?”太公说:“没有新旧之分,如天地无偏无私,把得到的殷朝财货与殷朝民众共同享受,那样可使商人照常买卖,农民有田地耕种,各安居乐业。一只眼睛看不清,一只耳朵听不清,一只脚迈步无法行走。选贤任能以辅佐自已,官民就会各得其所。” 周武王问:“五帝的自戒可以告诉我吗?”太公说:“黄帝说:我位居民众之上,常怕失言误事,因此封闭金人之口,不忘慎言之戒。尧居民众之上,常如身临深渊。舜居民众之上,常如步行薄冰。禹居民众之上,谨慎小心,常怕无功于民。商汤位居民众之上,敬肃畏慎,不敢稍有失误。” 2.【原文】武王曰:“吾拜殷民居其上也,翼乎惧不敢息。”尚父对曰:“德盛者,守之以廉;威强者,守之以恭。”武王曰:“如尚父言,因是为戒随躬。” --(《玉海》引《皇览述》) 【译文】周武王说:“我恭敬殷民而位居其上,小心谨慎,不敢言动。”尚父说:“德行崇高的人以廉正自守;威望很高的人靠恭谨自律。”武王说:“愿按尚父所教去做,以此为鉴戒而随时躬行。” 3.【原文】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日慎一日,寿终无殃。 --(《后汉书·光武帝纪》引) 【译文】敬慎战胜懈怠就吉利,信义战胜私欲就兴盛,天天谨慎,持之以衡,即可终生无患祸。 4.【原文】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于始,完如金城。 --(《意林》引) 【译文】得道自小处开始,灾祸自小处生成。始终谨慎小心,就会像金城一样坚固完好。 5.【原文】行必虑正,无怀侥幸。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 --(《意林》引) 【译文】行动必须考虑正道,不要心怀侥幸。能忍耐一会儿,便可保全你的全躯。刀光闪闪,不要为你所开。泉水源源不断,连年干旱也要枯竭;求取要有常规,赋敛要有节制。 6.【原文】武王师到牧野,阵未毕,而暴风疾雨电雷,幽冥前后不见。太公曰:“善,雷电者,是吾军动应天也。” --(《太平御览》卷十一) 【译文】武王伐纣,兵到牧野,布阵未完,大风急雨电闪雷鸣,天地昏暗,前后看不见。太公说:“好啊,雷鸣电闪,说明我军行动顺应天意!” 7.【原文】纣常以六月猎于西土,发民逐禽。民谏曰:“盛夏之时,地务长养。今大雾覆施,乃发民逐禽,以悬元元于野! 君残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不食。今天子失道,后必无福。”纣以妖言而诛之。后数月,天暴风雨,发屋折木。 --(《太平御览》卷二十一引) 【译文】纣王经常在六月去西方打猎,逼迫民众逐捕禽兽。有人劝谏说:“盛夏天气, 田地专力作物成长。近来大雾覆地,却发动民众逐禽捕兽,把百姓悬于野外!君上残损一天禾苗,万民百日不得饭吃。当今天子无道,以后必然有祸无福。”纣王以妖言的罪名把进谏的人杀死。几个月以后,天降暴风雨,吹倒房屋折断树木。 8.【原文】武王曰:“吾受师尚父之言,因书铭随身自诫。其冠铭曰:‘宠以着首,将身不正,遗为德咎’;书履曰:‘行必虑正,无怀侥幸’;书剑曰:‘常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则盛,废则覆’;书镜曰:‘自照则知吉凶’;书车曰:‘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反’。” --(《太平御览》卷五九?引) 【译文】周武王说:“我接受师尚父的言教,并写作铭鉴,随身自戒。冠铭说:‘戴在头上因为尊崇,但或使身行不正,而成为德行的污点’;履铭说:‘行动必考虑合乎正道,言行不怀侥幸’;剑铭说:‘佩带兵器为行正道,德行就昌盛,德废则覆灭’;镜铭说:‘自我照镜便知吉凶祸福’;车铭说:‘自达目标要及时,载济众人要平稳;索取无节制,欲得而不得’!” 9.【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天下失道,忠谏者死。予子伯邑考,为王仆御,无故烹之;囚予于羑里,以其羹颙予。” --(《太平御览》卷六四二引) 【译文】文王问太公说:“天下失去了正道,尽忠直谏的人被杀死。我儿子伯邑考,为纣王驾车,没有罪过被烹杀,把我禁在羑里,让我喝我儿子的肉汁汤。” 10. 【原文】武王问太公:“今民未安,贤者未定,何以安之?不须兵器,何以守国?”(太公曰):“耒 是其弓弩,锄耙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镰斧是其攻具。” --(《太平御览》卷三一○引) 【译文】周武王问太公:“当今百姓未安居,贤人未定位,怎样可使他们安定呢?如不用武器,可用什么来保守国家?”太公说:“耒可 做弓弩,锄耙可当矛戟;簦笠可做头盔,镰斧可当攻城器械。” 11.【原文】《太公金匮》曰:“赏一人而千人喜者,赏之;赏二人而万人喜者,赏之;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 --(《太平御览》卷六三三引) 【译文】《太公金匮》说:“奖赏一人而使一千人高兴的,就可奖赏;奖赏二人而使万人高兴的,就可奖赏;赏三人而使三军高兴的,就可奖赏。” 12. 【原文】武王曰:“吾欲造起居之诫,随之以身。几之书曰:‘安无忘危,存无忘亡。孰惟二者,必后无凶。’杖之书曰:‘辅人无苟,扶人无咎。’” --(《太公兵法逸文》引《汉书·崔 传》) 【译文】周武王说:“我要建立起居行止的戒律,以便随时遵循。《几之诫》说:‘平安不忘危难,存在不忘灭亡,谁能够牢记这两个不忘,谁就不受恶运的打击’;《杖之诫》说:‘辅佐别人必无苟且心,扶助别人必无过失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