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故事:农政金书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4 属于:徐光启
  • <a href=/renwu/XugGuangQ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徐光启</a>
     
      明朝天启五年(1625),徐光启回到了上海老家,这时,他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看到儿子徐骥经营家业日渐兴旺,颇感欣慰。

      原来的老屋已经被拆掉了,改建成拥有几间屋的楼房。房后有个院子,比以前的大多了,里面栽着几种花卉和草药,在城外原有一块耕地,它的面积也扩大了许多。

       徐光启本来可以舒适地度过晚年,可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还要继续进行他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和以前不同的是由于年事已高,不能更多地干体力活了,经常 是指导家人和雇工如何去安排生产、从事生产,渐渐地,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把几十年进行农业生产的研究试验所积累的经验记录、整理下来,以指导后人。

      一天,徐光启正在闭目构思,徐骥推门走了进来:"阿爸,你近来是不是体不舒服啊,怎么老待在屋里呢?"

      "阿骥呀,快坐下。我的身体很好,这几天我是在琢磨编写一本农书,把古今各种农书中有价值的材料汇集起来,再加上自己所见所闻和亲身种植的经验。"

      "阿爸,你的想法是很好,可是,要写这么一本大书,身体能吃得消吗?这样吧,让尔斗、尔默、尔路帮忙吧。"

      徐骥有五个儿子,尔斗是老三,尔默是老四,尔路是老五。

      徐光启说:"那太好了,你叫他们过来吧。"

      尔斗和两个弟弟听说要帮祖父写书,高兴极了,他们是很尊崇祖父的。

      兄弟三人走进徐光启的书房,毕恭毕敬地站成一排。

      徐光启叫三个孙子自己搬椅子坐下,和蔼地对他们说:"我多年不在家,很少教育你们,不知平常你们主要做些什么。"

      尔斗说:"主要是读书,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

      徐光启又问:"你们看不看农书呢?地里的农活做不做?"

      三人不太懂祖父问话的意思。

      尔默说:"我看过阿公写的《甘薯疏》。"

      徐光启把目光转向尔斗、尔路,他俩连忙说没看过。

      徐光启说:"《四书》《五经》,八股文章,那是应付考试用的,实际上是最没用的东西。读些农书,学会种地,那才是一个人谋生的真本事。其中的道理我现在不打算多讲,今天,我叫你们来帮我做点事,待到你们把事做好了就懂得我这些话的意思了。"

      三个孙子屏声静气地听着,等待祖父的吩咐。

      "我以前写过几本农书,因为居官事忙,只得针对一事、一物编写成书。现在我在家里闲着无事,摆脱了外面的应酬往来,就想编写一部内容比较丰富,涉及问题比较广泛的农书。"

      尔斗问道:"就是你说过的《种艺书》吗?"

      徐光启点点头说:"就是我在天津着手写的《种艺书》。但是,我现在又有了新的想法,我要加进许多内容,杂采众家,兼出独见。"

      尔路问:"阿公的意思是说,要编一部最全、最好的农书,是吗?"

       "不能这么说,各家农书有各自的特点,都称得上是好农书。我的想法是,我的农书不单单要讲种植,还要大讲国家的重农政策。诸如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灭除 蝗虫、赈济灾荒……各类的农事,要朝廷来进行规划,同时还提请朝廷注意,农业是万民衣食的来源,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朝廷必须重农、助农,而不能害农、误 农。"

      尔斗问道:"不还叫《种艺书》?"

      "这比我原来设想的《种艺书》扩大了许多倍,书名当然要改。叫什么呢?目前还没想好,编成以后再确定吧,暂且叫做《农政全书》吧。"

      尔默问道:"我们能帮助阿公做些什么呢?"

      徐光启说:"先帮我抄书。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事,有闲工夫就来抄,你们愿意做这件事情吗?"

      三个孙子都站起来,尔斗说:"孙儿愿意做这件事。"尔默、尔路也跟着说愿意做。

      徐光启望着三个孙子,三个人都是衣着朴素,神态也显得老实而谨慎,他感到很满意。

      "你们没有染上奢华的习气,这很好,可是,你们不肯干点农活,不愿意读农书,这就不像我的孙子了。我生平不论顺利和挫折,不论教书或做官,都没有忘记务农这个根本。你们帮我抄书就会读到一些农书,从而也就会知道农业的重要,稼穑的艰难了。"

      "阿公,今天就开始吗?"尔斗问道。

      徐光启说:"明天开始。今天先做些准备工作,你们把这屋里的东西挪一下,腾地方,搬进三套桌椅来。你们就在我书房里抄,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问我。"

      徐光启的书房简直就成了一个编辑室了。房间不算太大,祖孙四人待在里面显得有些拥挤,可这比起他们的忙碌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三个孙子认真地抄写,不时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尔路拿着一本《齐民要术》问道:"阿公,书里做了记号的段落都要抄下来吗?"

      "对,你把每段抄好,我再分别把它们编进我书里的各个部分。"

      尔斗写着写着问道:"阿公,书里有一些纸条,有什么用处吗?"

      "有用,纸条上写着一些评论和注释,你们抄的时候,把这些评注也抄进去。"

      徐光启搜罗了百家立书,选择有关农事且价值较大的段落,有的还加上评注,让三个孙子帮忙抄写。他主要是写自己的文章,总结他多年来进行农业生产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经验,也准备编到这本书里去。

      他在天津进行了四五年的科学实验,对当时成功和失败的情况,作了不少的记录,后来又把这些记录整理出来,编成了一本《种艺书》。现在,他要在《种艺书》的基础上再增补一些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