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故事:官居宰相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4 属于:徐光启

  •  
      徐光启崇祯三年(1630)任礼部尚书,1632年任东辽大学士,入内阁主持政务。东阁是皇宫内的一座殿阁,加上其他的殿阁,如武英殿、文渊阁等,总称内阁。内阁大学士是一品官,掌管国家大事,地位相当于宰相。

      在封建社会,一个人做到了宰相,可算人臣的权力达到了极点。徐光启受命入阁,立即贺客盈门,几乎把那间小房子挤破。而他本人却冷淡得很。一连几天,他从内阁出来,就到观象台上观星,以躲避贺客。他两次上书,辞谢入阁的任命,但崇祯帝坚持命他就任。

      过了几天,贺客渐渐稀少了。他白天处理好行政事务,晚上一回到家,就继续审阅历书,他想尽快地把历书完成。他一天到晚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夜以继夜地工作着。

      三十多年来,徐光启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物。他主张发展农业、整顿军事,希望通过这两方面,使国家臻于富强,并为此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可是,大部分失败了。

      现在,自己当上宰相了,掌握大权了,正是大有作为,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是,他看看周围的环境,感到仍难以施展抱负。

       崇祯帝对徐光启确实很信任。这位青年皇帝的某些做法,也使徐光启心悦诚服。例如,他改变了他的祖父和哥哥深居宫中不见大臣的作风,也不像明朝很多皇帝那 样喜欢铺张浪费,他决心重整朝纲,励精图治,使明帝国在他的手里,大兴中兴,民富国强。可是,他有些方面却使徐光启感到失望。他自恃聪明,急躁多疑,事无 巨细,统归一人独断,又不愿听逆耳的话。有些狡猾的人看穿了他这些弱点,迎合他的意旨,甜言蜜语,极力奉承,骗取他的欢心。例如周延儒和温体仁,就是靠这 种手段,做了内阁大学士。他们各自勾结一伙人,结党营私,装做忠顺能干,蒙骗崇祯帝。他们打击忠臣良将,阻挠一切改革,而崇祯帝却很信任他们。这样,徐光 启这位宰相就非常难当了。上有刚愎自用的多疑之主,下有阿谀顺旨的狡猾同僚,他是无法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的。

      明王朝这座历时 270多年的大厦,早已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了。政治腐败,贪贿公行;经济贫弱,军费难支;军事混乱,难敌外侮。东北女真族的金军,兵强将勇,视眈眈,他 们正在秣厉兵,随时准备入主中原。而陕西河南一带的农民,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下,正在纷纷揭竿而起,杀官夺粮。在这样的局面下,徐光启也感到回天乏力, 一筹莫展。

      平生抱负,都已落空,身居宰相的高位,而无所作为。算算年纪,已经过了70岁,发白齿落,满脸皱纹,这就使徐光启的心情很沉闷。他每天入阁,忙忙碌碌,办的只是些琐碎的行政事务,并没有拿出什么治国大计。

       这位郁郁寡欢的宰相,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天文历法方面的工作。当一卷历书顺利编成,历局的预测分毫不差的时候,他会感到由衷的欣慰。他在历局办事,崇祯 帝是信任、支持的;周延儒、温体仁两位宰相也从不插手。所以,他每天晚上都全力投入历书的审阅之中,这是他宰相生涯无所作为之中,有所作为的大事。满天星 斗,一盏孤灯。观天测星,其乐无穷。

      历局每编成一批历书,就由徐光启进呈崇祯帝。1631年1月,进呈了24卷。同年8月,又进呈 20卷,另附星图。1632年4月,又进呈30卷,前后共进呈74卷。他当上宰相以后,事情忙了,只能晚上审阅书稿,进度变慢,到1633年,他又审定 30卷,交人抄写。剩下30卷,正在审阅中,忽然,他病了。

      1633年8月,他脾脏患病,请假几天。在病床上,他还支撑着身体,审阅历书。但是,病越来越重了。

      历书怎么办呢?他想,历局的事不能拖延下去,必须要有个内行人来负责。于是,他在病床上再一次上书,请求调山东参政李天经,领导历局工作。不久,李天经来京就职了。

      这年10月6日,徐光启感到病势加重。他微微张天眼睛,看着守候在病床边的两个青年:一个是他的孙子徐尔爵,还有一个是徐尔爵的同学。他们是到北京来参加顺天府乡试的。

      尔爵站起来问:"阿公,要什么?"

      "水!"他轻轻地说了一个字。

      两个青年连忙站起来,一个扶着他,一个拿来壶给他喝水。

      他喝了水,精神好些了。对两个青年说:"你们两个来考八股文,可是八股文是最无用的文章啊!"

      他想起第一次见到崇祯帝的时候,就说八股文无用的话,但崇祯帝不同意。他对孙子们也说过多次,但是改变不了这陋习,他们各个还是做八股文。

      尔爵和他的同学,听了徐光启的话,只是笑着答应:"您老放心,我们记住了。"

       "尔爵,"徐光启叫着,"我有一件要紧的事,你记住它,我们历局的历书,快要编完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历局的官员们都很勤奋,我很感谢他们。现 在,我已病入膏肓,不久人世了。我想上书皇帝,对一些功绩卓著的人员,请求皇上嘉奖,以资鼓励。现在,我口述,你记下……"

      这份口述的奏疏,时断时续,徐光启连连咳嗽。他对尔爵说:"再抄写一遍,字写端正些,抄好后我再看一遍,就送进宫去吧。"

      他迷迷糊糊睡了一会,醒来时,尔爵已经抄写好。他看了一遍,满意地说:"立即封好,派人送给皇上。"又问:"派人回上海去了吗?"

      "派去了,今天一早动身的。"

      "唉,恐怕你阿爸赶来时,已经见不到我了。我今天感到胸口很痛,恐怕活不了几天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71岁了。"

      他闭上眼睛,过一会又睁开来,清瘦的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轻轻地说:

      "这些年在朝廷做官,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很想回上海,看看我们的祖坟、老屋和田地,看看乡亲们种的甘薯、芜菁和水稻……"

      第二天,他的病更重了,只能断断续续地吐出几个字。"你们……快把……《农书》,或叫……《农政全书》……抄写完成……进呈皇上。"

      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了,没有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徐光启死后,他的遗体运回上海,葬在上海县城西门外7、8千米路的地方。后来这地方被称为"徐家汇"。他的墓位于现在上海市徐汇区的南丹公园内。墓前的石人、石马、石碑都已不存,只留下一个很大的土堆。

      徐光启生前主编的历书由李天经继续主编完成,称为《崇祯历书》。崇祯帝还没来得及颁行新历法,就成了亡国之君。清朝皇帝认识到新历法的优点,实施新历法,改称为"时宪历"。

       徐光启虽然官至宰相,但政治上并无大的作为。然而,他一生致力科学,勤于实践的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和《崇祯历书》,在农 学与天文历法方面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他与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在介绍西方数学中,是一部创榛辟莽的著作,有万古不朽的草创之功。所以,徐光 启的英名将与他的科学著作一起,永垂史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