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四方告急,睦邻政策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杨坚
  •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之初,内忧外患,边疆形势告急。面对陈朝、突厥、吐谷浑、高宝宁这四面的威胁,隋文帝杨坚采取了镇抚结合、远交近攻和各个击破的策略,最终平定了陈朝,消除了危机,并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这些无不显示出隋文帝的雄韬伟略。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2月,杨坚即皇帝之位。隋文帝即位之初,隋朝东面是高宝宁,漠北是突厥,西面是吐谷浑,南面是陈朝,形势十分危急。面对这样的 形势,隋文帝实行了睦邻政策,以暂时稳定局势。棘鞠、契丹是居于隋朝东北地区的民族,隋文帝在位期间臣属于隋朝,隋文帝对他们亦采取友好政策,对于他们内 部各部之间的攻伐严以谴责,劝他们同突厥友好相处,主张实行睦邻政策。隋文帝的这一政策对于安定隋王朝边境、密切隋王朝同、棘鞠、契丹的经济文化联系,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

      3月,文帝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驻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韩擒为庐州总管,驻扎庐州(今安徽省庐州市)。韩擒虎在平定尉迟迥的叛乱时,屡次击败陈朝将领萧摩诃。贺若弼曾在韦孝宽的手下为将,攻打过陈朝江北之地,威名远扬。

       文帝下诏给安徽寿州总管元孝矩,部署了南线的作战方针:"一定要‘志存远略’,服从大局,把陈朝打败即可返回。"面对陈军老将陈纪、任忠、萧摩诃等的攻 击,文帝调派上柱国长孙览和元景山为行军元帅,对陈发起进攻,一方面派高颎奔赴前线,节度统军。高顾上前线主要是掌控全局,监督诸将不要贸然激战以保存实 力,为安定局势,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隋文帝并没有立即别南陈采取军事行动,于开皇二年二月,诏令高颎班师,把准备南下的军队撤回北方。当时,隋文帝询问 南征将帅的人选,高颎推荐贺若弼和韩擒虎。所以把两人安置在南部边境的战略要地,让他们暗中经营策划。隋文帝下令高颎班师后,一方面集中精力实行各项改 革,恢复和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为日后统一南方积蓄力量:一方面出于权宜之计,对陈朝采取睦邻友好政策。

      开皇元年(581年)9 月,隋军组织精兵对陈朝发起进攻,在长孙览、于凯、源雄和贺若弼等大将的率领下,初战告捷,江北失地迅速收复。到年底,隋军在长江口岸布阵。隋军越战越 猛,陈军大败,退居江南。陈宣帝本想收复淮南等地,没想到遭此大败,不久就病逝了。陈宣帝一死,陈朝内部大乱。隋军看到陈朝内部大乱,想趁机渡江,一举荡 平陈朝。高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导诸将:"仁义之师,礼不伐丧,绝不乘人之危。"费了一番唇舌,才把诸将渡江灭陈的想法给压下去。新皇帝陈叔宝每日里 饮酒作,不理朝政。为了表达诚意,就派使者去隋朝示好,归还以前攻占城池。为对陈宣帝的病死表示哀悼,隋文帝于二月诏令高颎班师,撤回南征军队,并派遣 使节赴陈国吊唁,在慰问的信函中自称姓名,末尾有"顿首"的字样。然而陈后主的答谢却非常傲慢,在书信的末尾写道:"您的统辖之内,如果一切都治理得很适 宜,这样宇宙之内就太平安定了。"隋文帝读信后十分不满,把书信拿给朝廷上的人臣们看,并向高颎征询攻取陈国的策略。

      隋文帝在处理同 东、西突厥的关系上,虽然也曾多次出动军队,但彼此间的战事和伤亡有限。隋文帝采纳长孙晟的策略,利用东西突厥内部各部间的矛盾,时而挑拨离间,时而笼络 其中一方,使之归顺朝廷;时而孤立、打击另一方,并不被其中的某一方所利用,有时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同时,又往往伴之以和亲政策,使东西突厥始终未能联 合成统一的势力,未能对隋王朝的边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历史表明,隋文帝对匈奴的政策是正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政策之下,隋王朝同突厥的交流和 文化往来日益密切,突厥的大量输入内地,汉人的丝织品瓷器也丈量传人突厥。事实表明,隋文帝时期隋与突厥的关系,友好往来是主导的方面,隋文帝所实 行的是北和突厥的政策。

      突厥的祖先是以狼为其图腾的,阿史那氏的部落出现一个名为阿贤设的首领,率领部落从洞穴中走出来,世代臣属于 茹菇(即柔然)。到首领大叶护时,突厥渐强。北魏末年,首领伊利可汗,率兵击铁勒,大败铁勒,降服五月余家,势力渐强,并向茹菇主求婚。茹菇主大怒,派使 者辱骂。伊利斩杀来使。率部众击败茹菇。伊利可汗死,其弟逸可汗立。逸可汗死,立其弟木汗可汗。"木汗勇而多智,遂击茹菇,西破挹怛,东走契丹,北方找狄 恶归之,抗衡中夏。后与西魏入侵东魏,至于太原。"

      《突厥传》又载:"其俗畜牧为事,随逐水草,不恒厥趾。穹庐毡帐,被发左衽,食肉 饮酪,身为裘褐,贱老贵牡。官有叶护,次设特勘,次俟利发,次吐屯发,下至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为之。有角弓、鸣镝、甲、稍、刀、剖。善骑射,性残忍。 无文字,到木为契。候月将满,辄为寇抄。谋反叛杀人者死,淫者割势而腰斩之。斗伤人目者偿之以女,无女则输妇财。"

      5世纪中叶,突厥 被柔然民族征服,被迫迁居金山(今阿尔泰山),成为柔然的附庸。6世纪,北魏暴发六镇起义,其后分裂为东、西魏。柔然曾帮助北魏镇压起义军,后利用东、西 魏的矛盾坐收渔利。突厥乘机拓展疆土,势力波及到中亚。随着越来越强大,突厥断绝了与柔然的隶属关系。同时,屡屡骚扰北朝的边境地区,朝廷曾多次发兵征 伐,但多无功而返。

      在北齐与北周对立的时候,两国为压倒对手,均争相拉拢突厥。北周一年要向突厥进献绢帛上万段。北齐也是倾其所有, 以换得一时安宁。此时的突厥趁北周占弱势的时候,就帮助北周打北齐。后来北周明显占据优势,他便转而又帮助北齐。周武帝亲政后,国势强盛,亲率大军一举消 灭北齐。之后,齐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投奔突厥,想借助突厥的力量卷土重来,进而消灭北周,光复北齐。他钵可汗立即证高绍义为齐国皇帝,北方的齐人统统 归他管辖。

      宣政元年(578年)4月,他钵可汗的大军屯居幽州(今北京),企图南下,攻击北周。北周派柱国刘雄去抗击,北周大败,刘 雄战死。武帝大怒,亲率大军北伐,不料武帝病死在征途中。他钵可汗趁机进犯酒泉,但没有深入中原。不管北周还是北齐统一北方,对于突厥来说,直接的经济损 失就是不能继续坐收渔翁之利了,于是企图借北周政局还不稳定之机,帮助北齐复辟。北周也不是省油的灯,气势越来越盛,突厥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突厥的 侵略特点,北周君臣非常了解。当时的情景,北周的统帅杨忠看在眼里,向周武帝分析:"其实突厥就是想趁火打劫,他最大的目的就是坐收渔翁之利。如果咱们坚 持作战,突厥势必要败。"杨忠分析得非常恰当,当然会影响着儿子文帝杨坚对突厥的态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