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桓温北伐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谢安
  •   东晋虽说偏安一隅,但一直没有放弃北伐的梦想。相继派大将殷浩桓温北伐。桓温英武有才略,但野心也不小,朝廷对他很忌惮,对他的北伐并不全力支持,反从旁掣肘。所以三次北伐都相继失败,最终未能扭转偏安的局面,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桓温字元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未满周岁时太原温峤见了他说:"此儿骨骼不凡,请再让他哭一下。"等到听了他的哭声,又说:"真是英才降世!"桓 彝因为此儿为温峤所赏识,所以给他取名叫温。温峤笑着说:"果然如此,将来也要改作和我一姓。"桓彝被韩晁害死,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此事。当时桓温十五 岁,头枕戈矛,眼流血泪,立志报仇。到十八岁,碰上江播已死,他的儿子江彪兄弟三人居丧,把刀放进手杖,用来防备桓温。桓温谎称吊丧客人,得以进入,在守 墓的庐屋里杀了江彪,然后又追杀了他的两个弟弟。时人为之称叹。

      桓温为人豪迈爽朗,有雄风高节,姿貌奇伟,脸上有七颗星印。年少时,同伴称赞他说:"桓温眼睛像紫石棱,须发如刺猬毛,是仅次于孙仲谋(孙权)、晋宣王(司懿)一类的人物。"被选为南康长公主的夫婿,拜为附马都尉,袭万宁男爵位,授琅玡太守,屡迁至徐州刺史。

       桓温同庾翼友善,经常在一起相约要安定天下,匡国济民。庾翼曾经对晋明帝推荐说:"桓温从小就有雄才大略,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平常人看待,也不要当作 平常的女婿,应当像周宣王对方叔、召伯那样,委以复兴重任,让他弘扬大道、匡济时局,完成艰难事业。"庾翼死后,明帝便提拔桓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 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那时候,蜀地成汉政权多变故,国势衰颓。公元346年,桓温率军攻打成汉。朝中许多大臣认为蜀地道路艰险,恒温兵力不足且又深入敌后,这一仗凶多吉少,哪知桓温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荡平蜀地,攻陷成都,成汉主李势被迫投降。

      这一辉煌胜利,使桓温的威名震动朝内外。他想进一步树威,几次上书要求北伐。朝廷怕他北伐成功兵权更重,对他的要求不予理睬。朝廷先后褚裒、殷浩领兵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桓温乘机上表弹劾殷浩,结果殷浩被罢免。桓温将朝中障碍除去后,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领兵北伐。

      公元354年春,桓温率领4万人马,水陆并进,讨伐前秦苻健。苻健闻讯后忙派太子苻苌、丞相苻洪、淮南王苻生领兵5万前去抵御。

       且说淮南王苻生,自幼瞎了一只眼,却异常勇悍狂悖。他的祖父苻洪不喜欢他,有次指着他的瞎眼向左右开玩笑:"听说瞎儿只有一只眼流泪,不知是否如此?" 苻生听了这话,立即拔出佩刀刺向瞎目,指着淌下来的滴滴鲜血对祖父说:"这不是瞎眼流下的眼泪么!"众人见了,无不惊骇。苻生成年后力大无穷,能与猛兽格 斗,击刺骑射,无一不精。

      两军相遇,苻生一马当先向晋军冲去,两名晋将截住他厮杀,都被他劈于马下。他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晋军 前队人马抵挡不住,纷纷溃退。桓温见来将勇猛,忙将弓弩手调上前,只听一声令下,箭如飞蝗飞入敌阵。苻生毫不畏惧,用刀拨箭依然猛冲,忽然听到身后一声惨 叫,太子苻苌身中两箭落马。苻生回马救起太子,且战且退。晋军乘胜追击,直抵霸上。

      苻健见大军败回,吃惊不小,连忙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关中百姓深受鼓舞,纷纷前来劳军,长安附近的郡县全都归附了晋廷。

      晋军驻扎在霸上,日子一久军粮不继。桓温本打算麦子成熟时派兵抢收,补充军粮。苻生早已料及,派兵将没有成熟的麦子全部割光。桓温的军粮越来越少,只得下令退兵。

      公元356年,晋廷命桓温讨伐反叛的羌人首领姚襄。姚襄反叛晋廷后,他的部将一齐劝他北还。姚襄依从了部下的意见,攻占了许昌,随后又攻打洛阳

      洛阳守将周成,本是魏国降将,以后又背叛了东晋朝廷。周成见羌人来势凶猛,坚守不出。姚襄闻报桓温领兵来攻打他,连忙撤除对洛阳的包围,驻扎在伊水北岸,与晋军隔河相对。

      姚襄知道晋军勇猛,觉得只有使诈才能击退晋军。他派使者过河对桓温说:"我家主公闻得大将军亲自领兵前来,自知不敌,愿意归降。望大将军渡过伊水,接受我军投降。"

      桓温怎会上当,只是冷冷地对使者说:"姚襄准备投降,只管领兵过河来见我,我要是领兵过河,那便是征讨。要是他不来投降,过几天我就渡河扫除叛逆!"姚襄听了使者回报,知道桓温已识破他半渡而击的计谋,只好命令全军作好戒备,准备迎击晋军。

      渡河作战那天,桓温亲自披挂上阵,晋军兵多将广,一下子就击溃了姚襄军。姚襄急忙率领残军,向平阳逃窜。晋军一直挺进到洛阳城下。叛将周成见晋军声势浩大,不敢抵抗,打开城门向桓温投降。

       收复了洛阳,桓温志得意满。他带着大批随从祭拜了先帝陵墓,派人修葺故宫,然后留下部分官兵驻守,自己率领大军班师。这年十月,桓温上书朝廷,请求还都 洛阳。朝中臣子大多认为目前局势不稳,不宜迁回故都,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迁回洛阳也不迟。由于众多官员的反对,迁都之事未成。

      公元365年,前燕攻克洛阳,洛阳终于得而复失。

      经过两次北伐后,桓温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为了在朝廷进一步树威,于公元369年夏初,统率5万大军,从姑孰出发,向北讨伐前燕。

       六月间,大军到达金乡(今山东金乡)。这年夏季气候干旱,水位低,航道涩滞,运输给养十分困难,大军无法北进。参军郗超建议先在黄河、济水一带驻军,屯 积粮草,等到来年再进攻。桓温想速战速决,连连摇头。郗超道:"若想速战速决,不如直攻邺城,一决胜负。"桓温又认为此举过于冒险,没有采纳。

      桓温思考再三,派毛领兵在巨野开凿了一条300里长的河道,引汶水入清水。桓温领兵从清水乘船到黄河,连败前燕军,士气大振。

      前燕主慕容玮闻报大惊,忙命慕容厉领兵两万前去抵御。晋军士气正盛,杀得前燕军大败而逃。慕容厉差点儿丢了性命,匹马奔还。

       告急文书不断飞向邺城,吓得慕容玮六魂无主。朝中大臣见晋军来势凶猛,大多主张迁都。车骑大将军慕容垂热血沸腾,痛斥了主张逃跑的臣子,自愿领兵抵御晋 军。慕容玮本来心慌意乱,听了慕容垂的话顿时定下心来,命他领兵5万前去御敌。他又派使者到前秦,请求发兵援救,前秦主为了共同的利益,派兵两万前去救 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