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苏峻、祖约叛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谢安
  •   王敦的叛乱才平定了三年,东晋又发生苏峻、祖约的叛乱。苏峻由平叛功臣转变为又一次叛乱的祸首,究其原因,外戚庚亮是不能辞其咎的。

       庚亮字元规,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是明帝庚皇后之兄,明帝时做过中书监,也领兵参与过平定王敦叛乱的战争。太宁三年(325年)闰七月,明帝 去世,年仅二十七岁。他五岁的儿子司衍即位,是为成帝,庚太后临朝。这时,司徒王导仍录尚书事,依官名是统辖一切的宰相,但实权却都转到了与其共同辅政 的中书令庚亮的手里。

      庚亮爱好《老》、《庄》,善于谈论。明帝曾派他到芜湖与王敦议事,王敦与他长谈,颇为钦佩。论他的才能,在当时 可谓突出,但从他处理政事来看,他却是自信太过,不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以致往往误事。这应该是与他的身份有关的。他以小皇帝的舅父身份来治国,国事几 乎就是家事,又当大乱初平的时候,他也不免求治太急。求治太急容易出毛病,古往今来,犯这毛病的不可胜数,庚亮即是其中之一。庚亮还有一个严而不当的毛 病。王导当国多年,待人以"宽"为原则。庚亮可能是嫌这老翁(太宁三年,王导五十岁,古代可以算老翁了,庚亮比他小十三岁)只会一味地"和稀泥",便改而 从严。从严治国未尝不对,但这必须得当,才能服人,诸葛亮就是靠这条成功的。反之,如果措施不尽得当,必然会招致人们的怨恨。

      成帝咸 和元年(326年),因御史中丞钟雅的劝奏,庚亮杀宗室南顿王司马宗,免西阳王司马羕官,降爵为县王,贬逐大宗正虞胤(元帝虞后弟)为远郡太守。这次处分 引起的震动很大,人们多以为是外戚在剪削宗室。让我们看事情的来历。司马宗和虞胤在明帝时分任左、右卫将军,率领禁兵,极受信任。明帝生病时,一天晚上, 庚亮有事要进宫见皇帝,向司马宗要宫门钥匙。司马宗不给,骂庚亮的使者说:"这难道是你家的大门?"庚亮对此一直怀恨于心。明帝病重时,不想接见臣下。庚 亮就怀疑司马羕、司马宗兄弟和虞胤有什么阴谋,硬闯进宫,要求罢黜司马羕、司马宗兄弟,但明帝没有允准。成帝即位后,庚亮大权在握,左、右卫将军都换了 人,司马宗失势,钟雅劾他谋反,认为他有夺权的企图。庚亮即命新任右卫将军赵胤去抓他,他不肯俯首就缚,用武力抵抗,结果当场被杀。庚亮积怨既久,采取的 措施又不稳妥,如果用冷处理的办法,不抓、不杀、不贬,只剥夺他的权力、兵卫,就不会引起大的震动了。身为皇帝的舅父,他应该知道,对宗室采取行动是应该 谨慎的。成帝年仅六岁,他对这事就有看法。他好久没有看见司马宗了,偶然想起,问庚亮道:"以前常常看见的白头公哪里去了?"庚亮说是因谋反被杀了。成帝 一面哭,一面说:"舅舅说别人造反,便杀了;如果别人说舅舅造反,该怎么办呢?"庚亮想不到小外甥会说出这样的话,着实吃了一惊。

      庚 亮和陶侃、祖约、苏峻这三个握有兵权的人关系都不好,主要是庚亮怀疑三人不可靠。这三个人,陶侃功勋卓著,而在平定王敦叛变中没有什么表现,那是因为远在 广州所致。王敦失败后,他已调任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他早年本在荆州立功,声望原好,再来此为官,很受地方人士的欢迎。祖约仍镇寿 春。苏峻在破钱凤、沈充时立功最大,事后任历阳(治今安徽和县)内史。明帝死后,遗诏褒(嘉奖)进(加官晋爵)大臣,漏掉了陶侃、祖约。他俩便怀疑是被庚 亮删掉的,京城里则传闻他俩都有怨言。苏峻,掖县(今山东莱州,一作挺县人,今莱阳南)人,是书生出身。永嘉年间,他纠合数千家,在本县结垒,有相当实 力。因为敌不过曹嶷,就率领一部分人马南渡。他是在乱世中从书生转变为武将的人物。他在历阳有精兵一万,又招收亡命之徒扩充兵力,所需粮草也都要政府供 给,得不到满足时就表示不满。司马宗死后,部下卞阐逃到苏峻处,庚亮命苏峻交出,苏峻推说没有这人。庚亮本来就怀疑苏峻有野心,这下出了卞阐一事,双方的 关系就更恶化了。

      从上述情形看,这三人对朝廷都有些怨言,但是除苏峻有点不守法度外,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因此朝廷应该设法化解矛盾,内外合作,共御后赵,绝不可以采取可能激化矛盾的做法。遗憾的是:庚亮走的是后一条路。

       庚亮走的第一着还没有大碍。他派温峤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镇武昌(今湖北鄂州);王舒为会稽内史,东西两面,与京师相呼应。温峤是这一时期的重 要人物,需要介绍一下。他字太真,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曾在刘琨处做参军。刘琨派他到江南"劝进"(请琅玡王速即帝位)。王导、周顗、庚亮等都和他友 善。他屡次要求北归,都被众人挽留。明帝与他为布衣之交,即位后对他极为倚重,机要密事他无不参与,是个智谋出众的人物。庚亮要在上流设置重镇,牵制荆州 陶侃和历阳苏峻,便用他担当这重任。

      庚亮的第二着就出毛病了。咸和二年(327年),他决心下诏征苏峻回建康,解除其兵权,让他做一 个无关轻重的大司农。王导、卞壶都不赞成。王导说:"苏峻必不奉诏,不如暂且包容他。"庚亮认为王导老翁又在"和稀泥",就说:"苏峻之于晋朝,好比吴楚 七国之于汉朝,狼子野心,总有一天要造反,现在召他,即使不服从,为祸尚浅,再过一段时间,势力更强,更难对付。"他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似的,而没想到还有 一条消弭祸事的道路。卞壶争他不过,写信给温峤,说:"本来出足下为外援,现在反恨足下在外,不能一同谏他了。"温峤知道了,也写信去劝。但是庚亮主意已 定,再也听不进不同的意见。

      庚亮驳王导的话,是在朝堂上公开讲的。苏峻知道了,便派人到建康,对庚亮说:"讨贼外任,不论远近,决不 推辞;到朝廷任职,是干不来的。"庚亮当场拒绝,随即任兄弟庚冰为吴国内史,与驻淮北的郭默都领兵戒备,然后下诏征苏峻入朝。苏峻再一次要求调任北边一 郡,仍被拒绝。苏峻本人倒有听命入朝的意思,部下任让等却以为入朝不会有生路,劝他造反,苏峻这才决定起兵。从这过程看,庚亮不逼得太紧,事变是可以避免 的。

      苏峻知道祖约对朝廷有怨气,邀他同讨庚亮,祖约欣然从命。十一月,祖约派侄儿祖涣、女婿许柳领兵与苏峻会合。叛乱开始了,但还没有发生战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