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杀妻求将却为何拒绝娶魏国公主?真实的吴起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吴起
  • <a href=/renwu/WuQ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吴起</a>
      吴起背负一项耻辱的记录——杀妻求将,这一段历史足以让所有用人者心惊肉跳。为求功名不择手段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当我们以为吴起是一个贪图富贵的小人时,他断然拒绝娶魏国公主,不惜再次抛弃家园,从零开始。我们对吴起的认识是不是有些浅薄?

    1.我的理想不是钱


      吴起完美,左手执书,右手执剑,谋略过人,武功出众,在那个时代没有人能够战胜。他才是魏国霸业真正的开拓者。尉缭子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日吴起也。"

      尉缭子说这话有事实依据,"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这才仅仅是吴起作为魏将的战绩。纵横家言论多夸张之词,尤以《战国策》最甚,《吴子兵法》是否吴起之作也有争议。但是,有一点无法改变,吴起文能治国,武能兴邦,战略战术独步天下,从无败绩,同时代将领无出其右。

      能够得到吴起的国家无疑幸运非常,吴起为魏将二十余年,魏国雄霸天下:为楚相不到三年,楚军大败魏军。

      提问:吴起是天才吗?吴起是独一无二的人吗?

      回答:不是,世界上没有天生的人才,只有后天努力的人才。如果后天努力的人才中有可以称之为天才的人,那么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精神病"。吴起不是独一无二的人,战国近二千万人口,怎么可能只生吴起。换句话说,中国十三亿人中当有数千位吴起,但他们统统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如同凡夫。因为他们没有习得谋略学真谛,而吴起领悟到了。

      做吴起的父母是一种悲哀,做吴起的妻子更是一种悲哀。吴起心中只活着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吴起的结发妻子贤惠。做吴起的妻子不仅要贤惠,而且必须听话,绝对听话,像军人那样服从命令。

      妻子给吴起织了一条丝带,丝带的宽度不够标准。

      吴起道:"带子窄,重织。"

      于是,妻子又织了一遍,还是窄。吴起面有愠色,妻子忙道:"经线已经固定,拆掉重织过于浪费。钱财得来不易,居家应该节俭。"

      吴起道:"你回家吧,我不需要你这样的女人。"

      妻子仍然深深爱着吴起,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岳父亲自来求情,吴起道:"吴起说过的话,说到做到。"

      吴起不是因为丝带休妻,而是因为妻子说他乱花钱,干涉他的事业。

      吴起生于卫国,今山东定陶人,富二代,父亲经商,家累千金。与今天吃喝玩乐的富二代相比,千金在吴起看来如同粪土,他要做大官,为此花光家里所有的钱。

      厚黑学求官六字真言中有一个"送"字,吴起做到了,本应发生奇效,功行圆满,谁知吴起未得到一官半职。莫非战国时代的官员不爱钱?非也,除了本朝变法之前多少保持着不爱钱的纯朴之外,历朝历代莫有不爱钱者。吴起不遂愿,那是因为钱少求的官却大。吴起想做"卿相",做总理啊,送千金就想做总理,那我送两千金岂不做总统了。战国时的金并非现在的纯金,换算一下,也就千万人民币,你拿千万人民币顶多换个县官做做,还得有可靠的人。

      "恨少!恨少!"正当吴起郁闷之时,周围的人嘲讽讥笑,花钱打水漂,纯一败家子。

      吴起报复的手段很残忍,仗剑连杀三十多人。

      杀人犯法。卫国不能待了,吴起拜别母亲,咬破手臂发誓:"吴起不得卿相,决不再回卫国。"

      我们很多人就是因为心不黑、脸皮不厚,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抱恨终身,怨天怨地怨父母。谁都不能怨,只能怨你自己。如果有吴起脸皮一半厚,心一半黑,能不成大事吗?妻子挡路,休掉;母亲挡路,弃掉。

      人们会说:"我做不到。"

      吴起说:"那你就待在卫国,做一个小资。"

      既然自己没有钱,就要练就一身真本事。只要有真本事,富贵不在话下,因为吴起脸厚心黑。

      春秋战国之际,最高等的学府在鲁国,相当于今天的北大清华,吴起慕名而至。

      孔子之所以成为伟人,最无法抹杀的功绩在于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以前知识家传,贵族们懂知识,不教别人,藏着掖着,怕外人知道。为什么?你比我懂得多,怎么骗你啊,怎么吃你啊。孔夫子不这么做,他教给你知识。

      人之所以比动物高级,在于人会思考,有智慧,有爱心。知识不是让社会进步的,是让人生存下去,活得幸福。

      孔子传授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活下去,活得美好。吃肉也好,吃菜也罢,只要你觉得活得美好,那就是幸福。

      孔子懂得人类不可能完全平等,所以他在厚黑学的外表涂抹一层仁义道德。这一层仁义道德不是假的,与厚黑相依相存。大家都黑心,大家都不要脸,总会有吃亏的,吃亏的人会觉得好失败,活不下去。孔子除了让厚黑的人感到幸福之外,还让吃亏的人感到幸福。这就是大师,我们学不来的大师。其实,孔子已经给自己定过位,他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呼!"大家翻翻《春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真正的聪明人一眼就能从《春秋》中看到权术。

      吴起当然看到了。

      《春秋》原文比较简略,开头有一段"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左氏春秋》,我们详细得知这一段历史。郑庄公放纵兄弟太叔而杀之,不到黄泉不见其母。从中看到什么呢?权谋,厚黑。

      孔子写《春秋》一度犹豫徘徊,然而,还是为我们留下皇皇巨著。说它皇皇,不是说写得有多么好,文辞多么优美。《春秋》开创中国编年体史书先例,接下来才有《史记》《二十五史》等。既然历史中权谋术得势,孔子也记录了下来,什么意思,就是让人学的嘛,所谓春秋大义则是给另一部分人看的。

      吴起拜在儒教大师曾子门下学习。不久,师徒反目,因为吴起母死不奔丧。孝道,儒学最基本的信条,一个不爱父母的人如何能爱天下人?

      吴起不爱父母,更不会爱天下人,只爱自己。他不想做罪孔子的人,而想做知孔子的人。

      哪一门知识最有用,哪你要看时代需要什么。吴起看到战国的未来,看到群雄争霸的战场。时代需要战争,战争需要武士。吴起一身武功,连杀过三十人,但那只是匹夫之勇,兵法才能敌万人。

      吴起苦学兵书,学业有成,投身鲁国为官。曾子在天下名声响亮,但不喜欢做官。鲁君请不动曾子,其他国家更不用说,"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因为曾子深深懂得儒学乱世无用,治世有用。假如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改奉儒学,秦国不可能二世亡国。

      曾子不做官,他的弟子们在鲁国谋官却很轻松。入仕鲁国,吴起人生第一步棋走错方向。

      鲁国国小志短,只求自保,无争霸之心,故而尊崇儒学,吴起无用武之地。机会只有一次,公元前410年,齐军攻打鲁国。鲁国无将可派,鲁穆公想到吴起。

      吴起时年31岁,精通儒、兵两家学问,正值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可惜第二任妻子是齐国人,而鲁国的敌人正是齐国人,鲁穆公不放心。

      休妻不足以表明吴起之心,唯有杀妻才能显示其一心为鲁,决无二心。吴起杀妻求将,鲁穆公大喜,拜吴起为将军,大败齐军。

      鲁军获胜,诽谤吴起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把"杀妻求将"的劣迹挂在嘴边,鲁穆公辞退吴起。鲁穆公正是欣赏吴起杀妻表明忠于鲁国的心迹才肯让他带兵的,决不会为杀妻再罢免。之所以辞退吴起,那是鲁国国家战略的要求。鲁国国小,没有争霸天下的志向。一个小小鲁国打败昔日霸主齐国,震动天下,必然招来灾祸。明哲保身,鲁穆公放弃吴起,向战国诸侯表示鲁国永远不称霸。

      求官鲁国,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好在被动抽身,否则中国历史难有吴起大名,只是付出的代价太高。吴起生活的时代毕竟是战国早期,变法刚刚在魏国艰难兴起。作为一个平民不付出点东西,鲁国贵族们怎么肯同意鲁君用你。杀妻求将,无可厚非。天下只有一个人懂吴起,魏文侯魏斯

    2.向天下人敬礼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战国像一个并不完全正规的围棋大棋盘。齐国、楚国、秦国和燕国是其四个边角,分别坐落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鲁国、宋国、韩国、赵国、中山国和卫国位于内线,魏国是其腹心。按照围棋"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基本原理,齐、楚、秦、燕占据地缘优势,而魏国则是最危险的领域。

      根据先秦最富有科学性的地理书《禹贡》的九州分类,魏国土地属于中中和中上等,并非最富饶的土地。太史公迁的《史记》把河东、河内和河南称为"三河",认为"三河在天下之中","土地小狭"。魏国土地狭窄,四面受敌,即所谓围地。围地则谋,故而魏文侯率先求变。战争打的是经济,经济靠资源。冷兵器时代的资源指土地和人。土地处于劣势,魏国主攻人,实施人才战略,用天下人才取天下土地。

      怎样才能让天下的人才往魏国跑呢?魏斯有三种办法:给钱,给官,给面子。

      大多数人贪财爱官,一小部分人好面子,比如姜子牙、诸葛孔明。姜子牙渭水垂钓,诸葛亮隆中耕读,都等人来请,尤其诸葛孔明,非要三请才出山。死皮赖脸去求官,给不给另说,当奴才使唤自尊心受不了。他们的脸皮子薄,寻常人不要学姜尚和诸葛亮,天下有几个周文王?有几个刘备?有几个魏文侯?没有他们,难道不发财,不做官啦?

      升官赏钱,只要是国君就能办到。守不守信用,给不给面子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你把我们骗来,发两天工资,又是减薪水,又是裁员,吆来喝去不当人怎么办。魏文侯三出戏,让天下人看到他的信用和尊重人才的诚心。

      其戏一:魏文侯有一天对管山泽的小官说,我明天来打猎。第二天雷鸣电闪,狂风骤雨,魏文侯听歌看舞玩得正开心,想起昨日之约,出门上马,冒雨进山。

      其戏二: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喝酒听音乐。田子方是请来的人才,儒教名士,魏文侯尊为老师。一曲未完,魏文侯说:"钟声不协调,左边的高。"田子方一声冷笑。魏文侯见他笑得有些不怀好意,问道:"有什么可笑,我说得不对吗!"田子方道:"我笑君侯耳朵聋了。"魏文侯问道:"为什么?"田子方道:"治理国家是君主的本分,您这么懂音律,治国肯定聋了。"魏文侯不生气,挺起腰回答道:"是,我确实聋了。"

      其戏三:段干木是天下贤才,让魏国请来了。魏文侯只要路过段干木的家门必定敬礼。那时敬礼不是致军礼,魏文侯坐在车上不能鞠躬,手扶车前横木表示敬礼。

      田子方、段干木有什么本事,和管山泽的小官一样,本事了了。魏文侯不是尊敬他们,不是向他们敬礼,而是向天下人敬礼。作为一国之君,能拉下脸皮向匹夫敬礼,怎么会找不到人才,高手们接踵而至。

      魏文侯吸引了四大人才,李悝西门豹、乐和吴起,他们都是厚黑教的高人。

      李悝变法使魏国富强,粮食充足,物资雄厚,魏军才可能出兵打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变法,而是他的一句名言:"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家富娶美妾,国治用奸臣"。甚合厚黑学教旨。

      永远记住,一个人没有本事的时候,贫贱之时,万万不可娶美丽的女人。美丽的女人希望得到的东西多,你满足不了,她就要闹,或者红杏出墙,甚至离你而去。我们要做大事,不能为家中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分神,拖了后腿。夫妻天天打仗,整天闹离婚,小孩哭,大人闹,父母叫,跳墙,能干什么大事?

      李悝说得好,"家贫则思良妻"。人穷志不短的人必娶善良的女人,老实的女人,贤惠的女人,平凡的女人,面貌丑陋也无妨,不识字更好,"女子无才便是德"。

      一旦有钱有地位,我们就不一样了。在家做老爷,出门做大爷,玩浪漫、找小姐、包二奶,根本不需要你费神,漂亮女人争先恐后投怀送抱。那时想离婚老婆也不肯。当然,厚黑学不提倡男人纵欲。好色和纵欲是两回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纵欲是溺,沉溺于声色有害健康,损耗精神,耽误我们的"远志"。

      "国乱则思良相"。乱世靠真本事,正人君子尚有一席用武之地,太平世界则全是厚黑弟子的天下。

      厚黑教做官六字真言中有一个"绷"字,即官员的威严凛然不可侵犯,这个威严只可对下属、老百姓们使用,万万不可对上司使用。这个字,西门豹用得最好。

      西门豹担任邺地长官,治理邺地。新官上任,大家不服,怎么立威呢?西门豹以"河伯娶妇"为突破口。

      当地长老、豪强、官员伙同女巫以河里的神仙河伯娶媳妇为名义敛财,谁不给钱就把谁家女儿嫁给河伯,送进水晶宫。

      河里有有虾,哪有什么河伯。西门豹将计就计,河伯大婚之日,说新娘子不漂亮,让巫婆去水晶宫下通知,扔进河里;巫婆不回来,大弟子扔进河里再去找;大弟子不回来,二弟子去找。西门豹总共扔进一位大巫婆、三名女弟子,最后把三位长老也扔进滚滚河水。

      还有谁敢不听话?恐怕没有。七条人命,至于他们其中有谁该死,有谁不该死,管不了那么多。

      吴起来到魏国。魏斯问李悝:"吴起何许人?"

      李悝回答道:"吴起贪功名好女色,但是若论打仗,司马穰苴不如。"

      "这就够了。"魏斯道,"我要和他见一面。"

      不贪功名的人,君王拿什么诱惑他为国家做事。好色人之常情,上帝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情欲,没有情欲人类如何延续后代。

      魏斯眼里,吴起没有缺点,只有优点。至于杀妻求将,魏斯更能理解,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天下才士不必用那么残酷的手段取信异国贵族。不管哪国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魏斯的用人准则。

      这对当时天下的明君名将会面,魏斯第一句话便向吴起当头泼一盆冷水:"听说你很会用兵,但是我不喜欢军事。"

      吴起没有料到魏国国君竟以这种方式开头。他研究魏国有一段时间,从鲁国出来一直在思考,天下之大哪里才是真正的家,最终选择来到魏国。因为魏国是四战之地,危机四伏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拥有一位贤明的君主,不会看不到战国的未来,不会任由王国逐渐衰落,乃至灭亡。

      吴起相信自己的判断,坚定回答道:"您为什么说谎呢?"魏斯不置可否地看着他。吴起略带激昂地继续说下去:"我从您过去的言行来观察您将来的抱负。您的魏国生产精良的武器,建造先进的战车,为了什么?如果说您打算保家卫国,那么请问,您找到使用精锐武器的士兵了吗?真正伟大的国家军备强大、内政修明。面对敌人不敢进攻,只能眼睁睁看着阵亡战士的尸体悲伤,这是仁义吗?"

      魏斯站起身,亲手铺设席子,让妻子给吴起斟酒,说道:"魏氏家族要缔造一个伟大的国家,要称霸于诸侯。可魏国四战之地,请将军为魏国划策。"

      吴起道:"抑强吞弱,三晋结盟西击秦。"

      魏斯道:"为什么要和韩,赵结盟?"

      吴起道:"三家分晋,魏国难比昔年晋国,单凭魏国力量如何称霸?若赵、韩联手,强敌攻于外,两家乱于内,魏国势必难堪。如今魏、赵、韩三家皆非诸侯,我们以此为借口联络两家共图霸业。合三晋之力,削弱强国、吞并弱国壮大自身。秦国是魏国大敌,安邑与秦国一河之隔。魏国若想霸天下必先灭秦国。灭秦之后,再图诸侯。"

      不谋而合,这哪里是吴起在说话,分明是魏斯本人在说话。魏斯大喜,举杯道:"灭秦大业交与将军。"

      接手伐秦重任的吴起为魏国练就一支钢铁之师,号"武卒"。他们拉十二石强弓,身着三套铠甲,背负五十支箭,手持戈矛,腰间挎剑,带三日粮,半天疾行一百里。

      仅有强壮的体魄和军事技能没用,如何保证这支狼之师卖命,国家许诺赏给有功的战士土地和宅院。吴起以身作则,与最下等的士兵吃相同的饭、穿相同的衣服、同打地铺。不骑马、不坐车、亲自背粮,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有士兵长痈疮,吴起用嘴吸出脓汁。有如此军官,士兵们怎么肯不卖力。换作那些吃大餐、住宾馆、出门前呼后拥的将军们,只有傻瓜才肯卖力冲杀。

      吴起放弃一时的舒适生活,赢得无边的富贵与荣耀。与士兵们同睡同吃,给他们吸脓算得了什么,脸皮再丢还是那么厚,物质和精神享受实实在在。贵在坚持,如果一时作秀,士兵们立马认出你的虚伪本质,吴起毕生不改与士兵们出生入死的习惯。那名被吴起吸过脓的士兵母亲听说这件事后,痛哭流涕道:"往年吴将军为儿子的父亲吮脓,父亲战死,不知道我的儿什么时候死啊。"不管多少母亲哭泣,士兵们只要吴起一声令下,勇往直前,生死无惧。

      吴起的战绩证明一切。公元前413年,魏军在赵、韩军队帮助下越过黄河,向秦国发起一波又一波凌厉攻势,一直打到郑(今陕西华县)。两年时间。魏军先后攻克临晋、元里、洛阴、邰阳等城镇,取秦国河西之地,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退守洛水,只能被动防御,无还手之力。

      西线形势大好之际,魏斯突然决定攻打中山国。

      吴起感到困惑,"中山与魏国不接壤,中间隔着赵国,怎么去打?即使打下来,怎么去守?"

      魏斯道:"知道谁是魏国最大的敌人吗?"

      吴起道:"秦国。"

      魏斯笑了:"以前是,现在不是,我们拿下秦国河西之地,设置西河郡,秦国被削弱。如今最大的敌人是赵国,知道赵都中牟在哪里吗?"魏斯自问自答道:"在我们北方边境线上,赵人为什么放弃晋阳迁都中牟?"

      吴起答道:"图霸中原。"

      魏斯似笑非笑道:"我不会攻赵,三晋同盟不能散架,但我要给赵国屁股上钉一颗钉子,让他投忌器,有后顾之忧。"

      吴起道:"赵国不会同意借路。"

      "嘿嘿,"魏斯笑得一脸奸诈,"以前不会,现在赵国的大当家赵浣去世,老子没了,我就要欺负小子。"

      吴起道:"我不同意攻打中山国,为今之计,应该集中全部的力量攻灭秦国,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魏斯直视吴起的眼睛:"秦国数百年基业岂是一朝可毁,你有几成把握,用时几年可以灭掉?秦国不亡,赵国兴起,那时怎么办?"

      吴起一时语塞,魏斯道:"你替我守西河防备秦军反扑,太子魏击协调与赵国的关系,负责物资供应。至于主将人选,我想好了,乐羊。"

      虎毒不食子。见过吃儿子的人吗?乐羊是也。

      乐羊,宋国人,被魏文侯吸引到魏国。攻打中山国的战役进行得很艰苦,战争进行到了第二个年头仍然没有打下中山国都。并非乐羊武功不济,而是中山国中间隔着赵国,长途远征,运粮困难。

      赵国小当家赵籍原本不肯借道,谋士赵利出主意道:"魏国打不打得下中山国,于赵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失败,魏军疲惫,国力削弱;如果取胜,魏国必定不能越过赵国守住中山,中山迟早归属赵国,这是魏兵帮着我们打中山啊。"

      赵利说得真是太轻巧,赵国以后曾经两伐中山国都没有取胜,一个中山国外加一个强大的魏国,赵国凭什么可以占有呢?赵烈侯之所以最后应允借道,主要出于当时三晋联合的大战略考虑。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势力不如晋国,魏文侯设计三晋同盟的战略。韩、赵曾经翻过一次脸。韩国向魏国借兵讨赵国,魏文侯不借,说:"我与赵国是兄弟。"赵国向魏国借兵,魏文侯也不借,说:"我与韩国是兄弟。"凭借信义,三国同盟不断加深。

      可惜魏文侯的战略思想没能继续下去,当赵国讨伐卫国的时候,他的儿子魏武侯自恃国力强大,背弃三国同盟出兵救卫国大败赵兵,破坏魏文侯三国同盟大计,遭到秦、楚、赵夹攻,国力日衰。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乐羊攻打中山国不顺利,有人对魏文侯说,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为官,所以战事没有进展。

      魏文侯准备换人。恰在此时,中山国君给乐羊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煮杀乐羊的儿子,并赠予一杯肉汤,本意乱其心性。中山国人太小瞧权谋家,正是乐羊表现的大好机会,端起肉汤,一饮而尽。中山国人傻了眼,这样黑心皮厚的人打得过吗?中山国人丧失斗志,魏文侯坚定对乐羊的信心,不再换人。中山国不敌两大权谋家,败下阵来,亡国了。

      接着便是魏文侯和乐羊两大同门之间的较量,乐羊表现得有些过分,连儿子肉都吃的人,谁的肉不能吃呢?魏文侯想,不能重用你了,用吃儿子的人太危险啦。于是,乐羊被"养"了起来。

    3.委任状的妙处


      时隔不久,三晋联合发兵讨伐齐国,魏斯担当盟主。吴起又不理解,齐国不与魏国接壤,不会造成威胁,伐齐不如伐秦。魏斯道:"你知道我们魏、赵、韩三家国君最想得到什么吗?"

      吴起顿时恍然大悟,魏、赵、韩三家分晋自称国君,但是没有得到周王室的认可,缺一张委任状,这一张纸看似无用,实则有妙用。他们会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会从淫贼变成大侠,会从强盗变成良民,会从土匪变成官军,会从乱臣贼子变成国君诸侯。

      直接去逼周王室讨封,不给怎么办?用武力去打,天下人会怎么说?他们缺少个中间人。谁能做中间人呢?必须是周王室最信赖的人,最依赖的人,那就是齐国。齐桓公尊王攘夷成就霸业,齐国是周王室眼里的大好人、大善人。

      齐国怎么肯替三晋说话,这不等于让齐侯承认臣子篡夺君位合法吗?如果有人依样画葫芦夺取齐侯之位怎么办?

      不说不要紧,反正齐侯只是个诸侯,不是周王。那就打你屁股,狠狠地打,往死里打,打到你投降,求饶,帮我们办事。

      公元前405年,三晋联军东进廪丘与齐军展开大会战,用机动灵活的步兵一举全歼齐军,缴获战车两千,斩杀齐军三万,三万具尸体堆集成两座高山。第二年,联军继续东进,攻破齐国长城,长驱直人,兵围要塞平阴,兵锋指向齐都临淄。

      齐宣公姜积一命呜咽,齐康公姜贷继位。齐康公优哉游哉,该怎么玩怎么玩,因为他不管事儿。齐国大权掌握在田氏家族手里,大执政官田和心急如焚。

      两个人来出主意。括子说:"赵、魏、韩三国没有一家和我国相邻,却越过宋、卫两国进攻我们,既不攻占土地,也不抢掠财物,到底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国君一句话。让国君陪他们去一趟洛邑朝见周天子,请天子封三家为诸侯,联军必退。"

      无害子说道:"你这是什么话呀,我们可以割地赔款,但决不能把国君送给敌人做礼物。"

      田和暗笑,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早说啊,我也在等这一天呢,前有车后有辙,只要周天子册封三家为诸侯,我立马废掉齐侯。

      齐康公来到联军军营,联军果然停止进攻。齐康公陪着赵、魏、韩三家君主去朝拜周天子。

      在这里,我们要请诸位回答一个问题,答案有助于权谋的养成。括子和无害子两人,日后田和会用谁?

      提示一下,赵毋恤已经给过我们答案了。

      有人说,无害子。

      恭喜,答对了。

      反方会问,田和是不是有病?你割齐国一半的土地,赵、魏、韩要吗?你赔白银4.5亿两,连同利息39年还清,人家同意吗?不就为齐君一句话嘛,括子多聪明,省地又省钱,为什么用无害子那种笨鸟。

      括子聪明,但犯了一个忌讳,给主人以"不忠"的感觉。你能把齐康公送给敌人,有朝一日就能把田和送给敌人,怎么敢亲近你这种人。

      谁都喜欢忠诚的人,尤其对自己忠诚的人。真正精明的君主、老板用人必用忠心、诚实之人。奸雄曹操精明一世,到头来毁于"唯才是举"。曹氏家族笼络一批有才干的奸佞小人。曹氏父子一死,孙子曹奂即被司马家废掉,有几个忠臣挺身而出?

      齐康公凄凄惨惨见到周威烈王,对望哭泣,同病相怜。齐国再也无力扶持周王室,姜氏甚至难以自保。两人知道,今天之举是在磨刀,磨一把杀自己的慢刀。承认赵、魏、韩三家诸侯,从此永无宁日,但不至死;不承认的话,有一把更加锋利的快刀等着他们的脖子。

      公元前403年,魏氏家族的魏斯、赵氏家族的赵籍、韩氏家族的韩虔派使者拎着礼物去朝见周天子,请封诸侯。家臣异姓强迫周王室封地,周王朝六百年历史上没有过如此悲惨的事。然而,时过境迁,周王朝不再是文武、周公的时代,没有二郎神、哪吒等神仙帮忙,周兵无力对抗任何妖魔。你不准,这批厚颜无耻之徒一怒之下脱离周朝自立王国,天下效仿,那才是王朝最大的悲剧。周威烈王含着眼泪准了。妖魔摇身变成神仙,新诸侯诞生,赵烈侯、魏文侯、韩景侯披上华丽的羽衣。

      赵、魏、韩正式成为诸侯,九鼎震,周天子的宝座摇摇欲坠。虽然春秋时代周天子权力已化为乌有,但面子尚存,而今连仅有的一点面子也被撕掉了。

      公元前400年,魏文侯领导的三晋同盟又把战争目标对准楚国。联军在桑丘击败楚军,逼楚国退还郑国土地。三晋同盟先后击败春秋三位霸主,拓展领土,魏国国力达到鼎盛,魏文侯当之无愧成为战国第一任霸主。随着魏文侯的去世,强大的魏国孕育衰落的迹象。

    4.怕老婆


      酷爱战争艺术的太子魏击继位,魏武侯是吴起的崇拜者,但无法苟同吴起的战略。秦国蛮荒之地,一个世风强悍的大国,攻打秦国远无攻取郑国、宋国、卫国来得容易,中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二战前夕的日本曾经就北上或南下进行过讨论,诺门坎的失败吓怕日本人,于是他们转而攻取软弱的中国,事实证明如果日本专心一致攻掠西伯利亚的话,日本和德国最迟将于1942年瓜分苏联,中国也将是日本的囊中之物。可见,对强者的畏惧永远是弱者的墓地。

      魏武侯没有意识到,他的魏国阻塞秦国东进,使齐国无法向西拓地,挡住赵国南下的道路,又使楚国无法北上,他费力抢占的河南地区又遮住韩国东进之路。无论魏国多么强大,最后必将倒在群狼凶狠、锋利的利齿下。

      魏国的人民和魏武侯一样,沉浸于魏国繁荣强盛的泡沫中,看不到危险,看不到泡沫破裂后的灾难。

      魏武侯与吴起等臣子坐船沿黄河漂流而下,两岸重山起伏,山势险峻,河水翻滚,奔流不息。魏武侯意气风发,赞叹道:"魏国多壮丽,山河险固。"王错在旁道:"是啊,若修建长城堡垒守卫,霸业可成。"吴起道:"地势险要不足为恃,国家强盛在德不在险。王错的话更加不对,夏、商之国不可谓不险,商汤周武王灭之,强国不是守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魏武侯笑了,"我把西河之地全部交给你,怎么样?"

      西河之地怎能灭秦,吴起知道想灭秦只能等自己做上相邦的位置。

      公子魏成死了,李悝死了,魏国相位出现空缺,魏武侯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服气,把田文叫来,希望他能知难而退:"咱们两个比一比功劳和才干,用兵打仗我们谁厉害?治理国家我们谁厉害?守卫西河,秦不敢反攻,赵、韩不敢反叛,你能做到吗?"

      田文道:"我做不到,我不如你。"

      吴起道:"那你为什么还有脸做相邦。"

      田文道:"主君刚刚继位的时候,魏国人民看你呢?还是看我呢?"

      吴起沉默不语,半晌道:"看你。"

      田文拍了拍吴起的肩膀,"吴兄,人民不喜欢你。"

      吴起的功名建立在战功上,除了西河"武卒",无论贵族还是平民,人们不喜欢吴起。田文死了,公叔座接任魏相

      公叔座之所以战胜吴起,因为他比吴起脸皮更厚。

      什么人可怕?怕老婆的人可怕,怕老婆的人脸皮厚,怕老婆深谙厚黑学做人原则。古今中外怕老婆而成大事的人太多,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北齐神武帝高欢、姜子牙、房玄龄王导谢安戚继光李鸿章、苏格拉底、林肯等等。

      为什么要怕老婆呢?苏格拉底解释得好,有助于修身养性。怕老婆为了练功,练心志、练脸皮、练胆量、练策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将家庭变成人生试验田,时时熏陶,时时演练,直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境界。

      公叔座达到此种境界,他的妻子是魏国的一位公主。畏妻之贵,怕老婆必然,娶公主等于做奴隶。公主金口玉言,婢女、老妈子仗势欺人,上床如上朝。如此习练下来,公叔座的脸皮实在达到厚黑学最高等的境界,"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等级不够害死人,玩游戏的兄弟都清楚,等级不够,装备再精良、技艺再高超也是枉然,吴起倒霉的日子来了。

      环顾魏国,公叔座最怕的人即是吴起。吴起在魏国一天,公叔座的相位一天不得安稳,因为主子魏武侯是吴起的粉丝。

      有一天,公叔座对魏武侯道:"主君不用吴起的伐秦之策,恐怕有一天吴起会离开我们魏国。"

      "啊?那怎么办?"魏武侯最怕吴起离开,不光因为崇拜吴起,吴起去哪一个国家都是对魏国的威胁。

      公叔座缓缓道:"主君必须将公主下嫁给吴起,拴住他的心。"

      魏武侯点点头,心道:"吴起之所以得不到魏国人的尊重爱戴,就是因为出身不够高贵。若公主下嫁,可以留住他的心,拜他为相邦的时候国人不至于反对。看来,公叔座真是个忠臣啊。"

      见魏武侯同意,公叔座急忙跑到吴府请吴起来家喝酒。这一场酒宴,简直变成"狮吼宴"。公叔座的公主妻子颐指气使,大呼小叫,一副高高在上的主子形象,公叔座大气不敢出,点头哈腰如同奴仆。

      吴起酒喝得没滋味,好歹挨到散场。公叔座亲自送客,吴起道:"公叔贤弟,你在家中苦笑道:"唉,内子是公主,有什么办法,我是度日如年,苦捱人生啊。"

      不久,魏武侯召吴起进宫,告诉吴起一件大大的喜事,"寡人准备将公主嫁给你。"

      魏武侯兴高采烈地等着,等着吴起惊喜的神色,不成想等来吴起愕然的神情,吴起左推辞右拒绝,不敢奉命。魏武侯一团高兴抛到九霄云外,冷冷道:"你回去吧,回去吧!"

      我吴起顶天立地,怎么可能受一个女人摆布,太丢人。脸皮啊,脸皮;面子啊,面子。其实面子最不值钱,怎么丢也丢不完。

      有人会说厚黑害人,让人怕老婆,这家怎么待,生活怎么过?

      我们要意识到一个问题,人生富贵是什么最重要?如果你不想找寻富贵,那么你权当厚黑乃茶余饭后之一乐。

      整天受老婆气的人会受不了上司的气?整天忙着和老婆周旋的人会洞察不出外人的奸谋?整天做老婆工作的人会做不了他人的工作?

      劝告诸位朋友,万万不可推辞寓贵人家的女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厚黑家来说,妻子也是一个梯子,供我们攀登的梯子,如果我们上去了,用与不用尽在我手。

      难道我们真的怕老婆吗?世界只有相对的事情,没有绝对的事情。老婆毕竟是老婆,是一家人。公叔座和公主演戏给吴起看,公叔座已贵为相邦,受君主和百姓尊重。

      吴起内心高傲,不能忍受女人带来的羞辱,不肯接受爱情的束缚,不愿身置围城。从这一点上看,吴起不能算彻头彻尾的厚黑家。

      拒绝与公主联姻只有离开魏国,否则"卿相"的梦想永无实现的那一天。将军、荣耀、财富、土地,弃之如弊履。吴起背起挎包走了,越过黄河向南而去,继续追寻梦想。魏国的南方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国度——楚国。

    5.华丽转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万里大江,千里云梦泽,吴起进入虚幻缥缈的神话世界,一个很奇特的人在等他,等了很久很久,望眼欲穿。他的名字叫疑,又叫楚悼王。

      楚国江河日下,远非春秋霸主楚庄王问鼎天下的时代。几年前楚军在大梁、榆关大败于三晋联军之手,丧失郑国土地。面对中原新霸主的崛起,楚军节节败退,国内暮气沉沉,楚悼王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光明。

      吴起来了,犹如一盏明灯照亮荒蛮的荆楚大地。

      水雾之气笼罩着云梦泽,迷茫飘忽,楚悼王如在梦境。

      "寡人做国君十九年,楚国丝毫没有变化,依然地大物博,照旧兵弱国穷。遥想当年,庄王问鼎,灵王北取陈、蔡,席卷东方,图霸中原,何其壮哉。而今韩、魏攻我北疆,我楚军先败于桑丘,又败于大梁,屡战屡败,楚国无人。"

      吴起道:"楚国遍地人才,只是不能为大王所用。"

      楚悼王道:"先生什么意思?"

      吴起道:"孔子曾经到过楚国,楚狂客接舆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接舆说孔子生错时代,不应该怀念过去的历史,要开创新的未来。还有长沮、桀溺等人都是楚国的贤士,但他们不肯出来做官,为什么?因为大王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楚悼王道:"怎么可能,寡人求才若渴。"

      吴起道:"那只是大王挂在嘴边的话,试看如今的楚国,官位世袭,财富集中于贵族之家,大王要钱没有,要官没有,拿什么来激励人才为国家做事,为国家打仗?"

      楚悼王沉默不语,隔了好一会儿问道:"先生说怎么办?"

      吴起道:"取消世袭,接受封地的贵族三代之后必须交回土地重新分配。楚国地大,可以把他们再封到边远的地区搞开发。整顿吏治,罢免官员中没有才干者。用他们的官位和封地奖励有功之士,楚国必将大治。"

      楚悼王又沉默了很久,说道:"先生是在杀富济贫,逼人造反。魏国就是这么搞得吗?"

      吴起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财富集中到贵族们手里,贵族们会超越国君,三晋、齐国田氏无不如此。魏国与楚国不同,魏国是新兴国家,魏氏对内占有其他公卿的土地,对外疯狂扩张,故而有新土地、新财富赏给将士们,而楚国只能回收土地和财富。"

      四周的云雾开始散去,山林原野辽远广阔,云梦一望无垠。楚悼王凝神四望,缓缓道:"寡人做楚王十九年,一事无成,愧对先王,愧对楚人。想来时日不多,如此大好河山,岂能丧于我熊疑之手,寡人决心变法图强。先生先到宛地暂歇,一年之后请人郢都。"

      吴起担任宛守不过一年,楚悼王拜吴起为令尹变法。楚国贵族屈宜臼劝吴起道:"善治国者,不变法律,不变风俗。你改变社会,就会危害别人,危害别人就会引起他们的仇恨。我们的国君一根筋,能活到现在实在算他好运,您现在做国君的替身,离死不远。楚狂客接舆还有一句话:‘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吴起笑了,"楚王是天下最英明的大王,给了我实现抱负的机会,我要让楚国变成全天下最强的王国来报答大王的知遇之恩,虽死无憾!"

      吴起人楚拜相的具体时间不详,有人说公元前382年,有人说公元前389年左右,我倾向于吴起执政8年的说法,由于《史记》和《战国策》中先秦纪年的混乱和错误,本书的纪年和一些史实难免会有错误。先秦史实不详罪在秦始皇,如果再出几个秦始皇,怕我们连历史也没的读了。难怪太史公骂秦始皇是私生子,断了写史人的理想不说,纪年和史实不详怎么写,可想太史公写史时的郁闷。

      吴起调教下楚国的强盛有目共睹,短短数年间,"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不讲国家是否强盛,单论兵势,楚军兵锋所指无有不胜。说起楚国,大家第一印象,似乎整个南方都划在楚国名下。楚国没那么大,吴起时代势力才囊括洞庭湖,到达广西北部。长江之南野蛮荒凉,也就吴越之地稍微先进一些。三国时代南方的繁荣尚局限于沿江重点城市,江南大开发始自东晋,盛于北朝

      陈国和蔡国的土地早已是楚国领土,但是,吴起真正巩固下来,挡住韩、魏两国的疯狂扩张。

      历史给吴起一次机会,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次重回故乡的机会。

      公元前383年,赵国军队大举进攻卫国,魏武侯彻底背弃魏文侯三晋同盟的战略方针亲自带兵援救卫国。

      众所周知,魏国衰落于魏惠王(魏武侯的儿子魏婴)晚年,实际上魏国强盛转折点在于魏武侯,这次救卫行动注定魏国的衰落。如同德意志第三帝国进攻苏联,日本进攻中国,战略决策决定国家命运。

      从救援卫国开始,魏武侯把魏国经营重点彻底从西进变为南下,将魏国置于死地,死地则战,此后魏国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大战,结果嘛,事实胜于雄辩。

      赵、魏、韩三国之所以结成同盟,一为强迫周天子封诸侯,二为互相依靠拓展生存空间。魏国攻打秦国,赵、韩帮忙;攻取中山,赵国借道;进攻楚国,赵、韩仍然帮忙。三晋联合作战中,魏、韩两国取得郑国和宋国不少土地,赵国在北方,浪费兵力和财力却没有收获,赵敬侯不满意,发兵攻打卫国,包围卫都濮阳。

      军力强大的魏国视卫国为附属国,魏武侯起兵救卫,大败赵军于台。魏、卫联军发起反击,攻克刚平城,直捣赵国都城中牟,赵国向楚国求救。

      面对老东家,吴起毫不手软,楚军越过大梁,屯驻林中,先锋强渡黄河,与魏军大战于河南温县,意图继续北上,切断魏国河东地区与河内地区的联系。凭借楚军凌厉攻势,赵军发动反击,攻克魏国棘蒲、黄城等地。

      此战是否吴起亲自领兵不得而知,但如此大胆而精妙的战术布置非吴起没有人能策划得出来。吴起差一点就可以回到家乡卫国,以战胜者的身份,以"卿相"的身份,然而上天最终没让这位游子如愿。

    6.悲剧收尾


      眼见魏国败局已定,好消息传来,楚悼王死了。楚悼王死得不是时候,再晚死两年,吴起将为楚国巩固河南占领区,上天不让楚悼王看到变法的赫赫战果。

      楚悼王心满意足地去世,晚年拼搏一回,楚国的大旗插到苍梧的群山之中,插到黄河以北的土地上。他比谁都清楚,吴起活不成,绝大多数楚国人希望吴起死,因为变法获利者的势力没有巩固。你要剥夺人家的土地,摘掉人家的官帽,人家就要杀死你,谁也挡不住。楚国尽是聪明人,老子就是明证。道家学派在楚国影响深远,吴起想玩楚国人,玩不了。

      吴起最爱楚王,最恨楚国人,恨楚国人为什么不理解他,恨楚国人为什么不想富国强兵?楚国人已经告诉他了,能打仗没有用,兵强没有用,严法治国没有用,统一天下没有用。

      吴起不愧厚黑子弟,你们不让我活下去,我也不让你们活下去。楚悼王的灵堂上,楚国贵族们带领甲兵冲进来,燃烧着仇恨火焰的长箭暴风骤雨般射向吴起。吴起扑倒在楚悼王的身边享受着羽箭穿身的感觉。他很欣慰,完成对母亲发过的誓言,得到"卿相",按照自己的理念风风火火地治理了一把国家,死不足惜。吴起笑望着那些放箭的楚国人,心道:"射吧,射吧,越多越好。"

      吴起死了,射他的人也死了,因为他们射杀吴起的同时疾如骤雨的长箭把楚悼王的尸体钉成刺猬,七十多家贵族惨遭灭门。

      一场悲剧,人类就是从一场悲剧走向另一场悲剧。

      吴起的人生固然绚烂多姿,但有一个词叫做"适可而止"。燕将乐毅说过一句话,前秦相国王猛奉为格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这是乐毅用一生的荣耀与痛苦换来的人生至理。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厚黑子弟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事业到达巅峰之前及时抽身,什么是巅峰?我有十万,想二十万,有一百万,想一千万,有一千万,想一亿,什么时候是头呢?你的理想和能力之所及就是巅峰。到达最终胜利之前停下脚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在你有能力让的时候让一步,让完美的事情有一点缺憾,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吴起担任西河地区最高长官的时候就应该退了,把"卿相"当做人生的缺憾,有缺憾的人生未必不美。

      吴起在楚国变法之所以遭到失败,因为楚国文化与法家思想格格不入,屈宜臼与吴起辩论时说:"怒者逆德,兵者凶器,争者人之所去也。"清楚表明楚国人的态度。"愤怒是人最不好的品质,武器是最凶残的器械,人们要抛弃战争。"

      不要问丧钟为谁鸣,丧钟为你鸣。法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动战争,为了欺负人,这是法家思想的出发点。楚国人讲究"无为而治"。楚人不要战争,不担心亡国,只希望幸福、平安地生活。谁做统治者都是一个样子,如果统治者一视同仁有什么可担心。如果统治者暴虐欺负人,一根棍子就能收拾他。

      大家不相信?楚国最终灭亡了呀!是,但秦国人付出多少人的生命。古代战争"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泰国打过多少胜仗,又打过多少败仗。长平之战是秦国最大的一场胜利,战后白起说:"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这样一个用死尸堆积起来的强大帝国,楚人陈胜带着数百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拿着木头、竹竿灭亡了它,你说秦国是强还是弱呢?

      吴起时代的楚国从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三百余年发展成为纵横数千里的大国,地大物博,不缺钱不缺粮,有自己的法律和生活习惯,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很高。你再让他们勒紧裤腰带去拼命干活、牺牲生命争霸,他们不想也不愿意。

      事实证明"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并非不切实际的虚幻。秦国一统六国为汉朝做嫁衣。刘邦废除秦国苛政,约法三章,汉文帝汉景帝继续着"无为而治"的国家战略,奠定汉王朝四百多年基业。

      吴起供职三国,三起三落,均与鲁、魏、楚三国的国家战略息息相关,鲁国不想称霸,一代名将吴起反倒成为国家的累赘:魏国国家战略从进攻秦国转向进攻中原时注定吴起不可能成为国相,被逼出走;当吴起试图改变楚国人"无为而治"的思想时,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吴起之死使楚国与魏国较量的天平发生倾斜,魏、楚之战持续四年之久,楚军兵败榆关,丧失河南土地,魏军一直打到鲁阳。大梁重新回到魏国手中,有朝一日大梁将变成魏国的新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韩文侯攻郑伐宋,侵占宋国大片土地,吞并郑国,迁都新郑,赵国继续夺取卫国土地。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死了,两个儿子公仲缓与魏婴为争夺国君之位大打出手,韩、赵两国出兵帮助公仲缓大败魏军,将魏婴包围在浊泽。

      眼见大功告成,两个强盗为分赃的事撕破脸。按赵国的意思,杀死魏婴拥立公仲缓,魏国割地赔款。韩国意思,一个也不杀,立两个魏侯,分两个魏国。无疑韩国想得长远,魏国过于强大,一分为二,永远构不成威胁。赵国急于得到土地,如果一分为二,魏国不会再给那么多土地城池,因此坚决反对。韩国一怒之下扔下赵军和公仲缓退兵。魏婴打败联军,登上国君之位,是为魏惠王。

      三晋联盟正式宣告破灭,中山复国,秦国大举反攻西河,取得石门大捷,斩首六万魏兵,到考验魏惠王智力的时候了。

      魏婴,未来的魏惠王,做了五十年国君。战国182年,他占到四分之一多的时间。他亲手把魏国带上巅峰,又亲眼目睹魏国走下神坛。若问魏婴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好面子。刘备脸皮厚不好面子,寄人篱下不以为耻;曹操不好面子,毕生不称帝。魏婴心中念念不忘称王,不惜把魏国送到火炉上面去烤。

      魏婴的心不黑,并非他不想黑,而是黑不起来,因为他不识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也就只能看到人的外貌,看不到人的心灵。

      魏国不乏人才。魏婴用公叔座而不用卫鞅,用庞涓而不用孙膑,用惠施而不用孟子。魏国吸引到很多人才,也流失了很多人才,就因为魏婴那双瞎眼。

      孟子第一次见魏婴,那时魏婴已称王,因为他迁都大梁,故而又称梁惠王。孟子什么人?儒教大师,与孑L子齐名的大师。魏惠王见到孟子第一句话:"老头,你千里迢迢来到我国,能给魏国带来什么利益啊?"孟子回答道:"大王为什么要讲利呢?如果大家都讲利的话,最吃亏的就是大王您,您不应该讲利,要讲仁义。"

      魏惠王听不懂,孟子说得很明白了,讲利就是厚黑。大家用厚黑术干什么呀,往上爬,穷人挣富人的钱,平民抢当官的官帽,您是最倒霉的,您最有钱,官最大。所以,治国就是让大家安于本分,讲仁义。大家都讲仁义道德,您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嘛。这是多么高明的厚黑术,达到最高级的境界。孟子说到那个份上很失儒教大师的面子,魏惠王还是不懂,魏国衰败也在情理之中。

      魏惠王丧失的第一个人才,就是卫鞅,后来的商鞅

      "卫鞅"是一头魔鬼。这头来自东方的魔鬼把酷法带到秦国,把战争带到秦国,把死亡带到秦国,从此秦国人再也不得安宁,直到楚霸王项羽坑杀二十万关中子弟,这场噩梦才宣告终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