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舍身雪耻 为何复国后却自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西施
  •   做人难,做女人难,想做一个好女人更难。尤其在传统社会中,她们稍有不慎,便要为男人背上祸乱国家的罪责,于是"红颜祸水"也便成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 理。然面,翻开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历史上的红颜们,她们都忠贞烈胆,为了这些男人们建功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韶华。她们就像一道耀眼的光 芒,划破黑沉沉的夜空,显示出人性之美,女性之美。


       如果不是她身处吴越相互攻伐的混乱年代,如果不是范蠡的美人计,西施也许只是一位 浣纱溪畔相夫教子的美丽女子。是那纷乱的时代和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将这美丽而柔弱的江南女子推上了历史舞台,褒她的人说这是一段江山美人的历史佳话,西 施明大义忍辱负重雪国耻,而贬她的人,则把她看作"祸害",只因她帮助越国灭了吴国

      春秋末年,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但吴越之间仍在交相攻伐战争不断。

       鲁哀公元年(前494),吴王夫差为报越国当年杀父之仇带兵伐越,在夫椒(今江苏吴县太湖中)击溃越军主力,顺势攻破越都。越王勾践兵败只好退守会稽 山,眼看走投无路,无奈之下派大夫文种买通了吴太宰伯嚭向吴王委屈请和。吴王夫差认为越国主力已被击溃,从此不足为患,他又一心北上争霸中原,所以就答应 了越国的请求。越王勾践夫妻被迫屈身入吴服侍吴王,在吴国受尽屈辱。有一次吴王生病,勾践竟为吴王尝粪诊病。这样在吴国一呆便是三年。三年后越王勾践回到 越国,他卧薪尝胆,计划重振越国。

      大夫文种向越王献了破吴七术:一是捐货币,取悦吴国君臣;二是高价从吴国收购粮食,以削弱吴的粮谷 积聚;三是行美人计,以迷惑吴王心志;四是向吴国赠送能工巧匠,使其大兴土木,削弱国力;五是行离间之计,疏远吴君臣的关系;六是再行离间,诱使吴王残杀 大臣;七是积材练兵,以乘吴国衰敝之机攻破吴国。文种的计谋深得勾践赞赏,于是立即派人选名山神材献于吴王,助其造姑苏台,以投其所好。吴王耗散国力修建 了雄伟浩大的姑苏台,越王便开始物色人选行美人计。当时有人建议下令全国广征美女入宫。但勾践以为越国刚刚复国,如此大张声势,在全国进行选美必然招致百 姓的反对。于是范蠡便献计说,由他深入民间秘密搜寻,既可选出得力人选,又可避免造成民怨沸腾。勾践依计而行,范蠡便亲自挑选了几个心腹干将,随自己到民 间选美。几个月下来,美人倒是选了不少,但都难堪大任。后来,范蠡听说在苎萝村有个浣纱女叫西施,长得极美,尤其是犯心口痛病时双手捧心,眉头微蹙时的形 象就更美了。她有一个女邻居,叫东施,人长得很丑,却十分羡慕西施的美丽,她见西施捧心美极了,也学着她的模样捧心皱眉走回家去,她本来就丑,这么一来就 更丑了,吓得周围邻居都跑开了。所谓"东施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就是指的此事。范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西施,果然见其美貌非常。据说范蠡爱上了她,两人 做了情人,范蠡与西施虽有情,但为了帮助越国灭吴,他也只好忍痛割爱。这日,他对西施说了他的想法之后,本以为西施会断然拒绝并加以痛斥,然而西施却深明 大义地说:"国王和官吏们被拘系在吴国,我是知道的。国家的事是大事,儿女私情乃是小节,我哪敢为了爱惜自己微不足道的躯体而辜负了天下人的厚望呢?"在 临行时,西施又有所犹豫,范蠡劝她说:"你如果能够轻松愉快地前往吴国,咱们的国家也许会保存下来,你我也可能会活下来,我们俩后会有期,也是有可能的。 你如果执意不去,我们的国家就会旋即灭亡,你我也会同为沟渠之鬼,哪里还能结百年之好呢?"范蠡又交待了一些做事的方法和见机行事的诀窍,就把西施送到了 吴国。到了吴国,吴王一见西施,惊为天人。而西施也正如越王他们所料,得到了吴王的宠爱。从此西施也便开始了她的雪耻大纣。

      一次,西施从范蠡处获悉,灵岩山下的木渎镇是攻拔吴军的重地,一旦越国进军,就要在木渎镇驻军,而木渎镇恰好是吴国一个水源缺乏的地方,因此西施便设法解决军士的用水问题。不久西施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法子。

      一日,吴王和西施一起从馆娃宫坐车到香山游览,走到木渎镇时,西施要求下车看看,正好被一阵风吹乱了头发。吴王一见,命令宫女们赶快请西施上车,以免受了风寒。哪知西施不但不上车,反而走到一口井边上去对水照影。

      吴王见她这样,赶快下了车,到井边扶起西施说:"爱妃,车中备有宝镜,为何不用,却要在井口对水照影?"

      西施回答说:"大王不知,妾身年幼时,曾在井边和郑姐姐照影比美,在当地传为佳话,因这次照影认识了郑姐姐,以后就经常以井水照影,颇觉有趣。来吴之后,好几年没有用井水照影。刚才忽然看见这口井,不禁想起往事,因而又到井口照影,还真觉得比照镜有趣呢。"

       正好这次伯嚭也随同游览,一听西施这话,巴不得有个讨好的机会,上接过话茬说:"大王,既然娘娘喜欢对井照影,何不多开一些水井,供娘娘使用。依老臣 之见,这灵岩山上有个十八景,我们就在下边开上十八井,山上山下,景井相映,岂不有趣!"说完,又回头看看西施,看她喜不喜欢。

      西施赞许地说:"太宰说得极好,正合我心。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吴王一听西施高兴,当即表态:"只要爱妃高兴,寡人没有不依。"然后就叫人从灵岩山到木渎镇,沿路开十八口"御井",这十八口水井形状各异,每口一个形 状,方、圆、六角、八角、菱形样样具备。每口井旁都有一个梳妆亭,内有琴台、棋桌,供西施出游时照影、梳妆、休息时用。

      这样过了一两 年,西施便不在井中照影了,就对吴王说:"臣妾蒙大王开十八口御井照影,每次都烦大王下车陪同,耽误很多时间。臣妾想以后暂时不再在井口照影,以省下时间 陪大王玩乐。但这些井因臣妾已用过,不想让他人胡乱照影或取水,可派人给井中撒些糠皮秕谷,遮住水面。万一臣妾以后再想照影时,派人捞了就是。"

      吴王见西施这样体贴自己,万分高兴。立即派人给井中撒上糠皮秕谷,并在井口栽上木栏,保护起来。

       西施为什么要在井中撒上谷糠之类呢?原来西施想到,越国士兵进攻时,必然是远道奔袭,到此时肯定又燥又热,焦渴难忍,如果突然大口喝这冰冽的井水,就会 患病,所以给井中撒下糠秕,喝的时候就要一边吹一边喝,吹出滞留在胸腔中的热气,再饮进清凉的井水,这样就不会因此而生病了。

      果然,三年后的酷暑六月,也就是公元前482年夏天,范蠡奉命带领5万越军,渡湖穿溪,一路杀奔灵岩山下的木渎镇,准备在这里稍事整休后,继续进攻吴王王宫。

       当时盛夏大暑。天气十分炎热,士兵们一个个口干舌燥,难以忍受,一听到休息的号令后,立即来到井边,打开木栏,汲水饮用。他们本想一口气喝个痛快,不想 打上来的水里布满糠皮秕谷,难以人口,只好皱起眉一口一口地吹气,先吹去水面的糠、秕,再喝一口井水,然后再吹、再喝,……令人很不耐烦。这样一边吹,一 边喝,一边抱怨,说吴国人心地不好,井里都要撒上东西,不能让人痛快饮用。只有范蠡知道其中奥妙,在一旁笑而不言,让士兵慢慢地喝着。

      后来,士兵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一个个恍然大悟,深深感谢西施处处为越国着想。还有一次,文种给吴王进贡来馆娃宫,以娘家人看女儿为理由,见到了西施,又和西施密定了一条给吴国致命打击的政策——蒸谷代种。

       第二天,文种在吴王面前,面露惭愧之色,说是有事向吴王面奏,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吴王虽不悦但当着西施的面,不好对文种发脾气,就一个地催他快讲。文 种见吴王催促,就跪倒在地,叩头说越国今年粮食歉收,百姓无法度日,请求吴国借给他们10万石谷子,帮助越国渡过难关。

      吴王没有当即表态,用眼睛扫了扫两旁大臣,意思是看他们怎么表态。

      伍子胥首先表示反对,他认为10万石谷子是个大数字,无论是对吴国还是越国,都很重要。如果吴国借给越国10万石谷子,势必导致库存减少。万一吴国有事,粮食接济不上,又该怎么办呢?"

       伯嚭则和伍子胥态度相反,他认为现在越国既然是吴国的属国,那么越国的百姓就是吴国的百姓。越国的百姓挨饥受饿,就是吴国的百姓挨饥受俄。眼看着自己的 子民挨饥受饿,做国君的怎么能忍心呢?再说,越国凋敝,民不聊生,就无力供奉大王。如果越国百姓吃到吴国的粮食,他们感激吴王,一定会加倍地为吴国效力。

      但是,其他大臣们都站在伍子胥一边,坚决反对把粮食借给赵国。只有王孙雄、逢同等人支持伯嚭,同意借给越国。

      吴王一时拿不定主意,然后用征询的眼光看着身边的西施。

      西施装出难过的样子说:"朝中大事,臣妾不敢妄谈意见,只是听说乡亲们挨饿,叫人心里真难过呀!"说着,眉头紧皱,眼中含满了眼泪。吴王一见,心疼万分,连忙说道:"爱妃不要难过,孤王借给就是。"

      西施的脸上立时布满了欢悦。

      次日,吴王临朝,又召来文种,宣布了借粮的决定,但要求他明年不管是丰收歉收,都得归还,文种千恩万谢,一再保证。10万石谷子就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越国。

      第二年,越国获得大丰收,文种按照约定把10万石谷子还给吴国,并有意多还了几百石表示谢意。吴王看到越国还回的谷子颗粒饱满,闪闪发亮,比吴国的谷粒要大得多,心里非常高兴。就下令把这10万石谷子分给百姓,保存起来,明年一律以此为种。

      吴国百姓听了吴王的命令,将越国送来的粮食作为种子种下后,一心盼望得到一个好收成。谁知种子下地后,却出现了与他们愿望完全相反的结果——一根禾苗也没长出来。

      原来越国送来的10万石谷子,全部是在国内用蒸笼蒸熟后又晒干了的。等到吴国百娃发现这种种子不能发芽,想重新播种时,早已过了播种的季节了。而吴王则以为是这种种子不适合吴国而没有深究。

      不用说,第二年吴国发生了粮食饥荒,越国就趁着吴国无粮、人心惶惶之际,发兵攻打吴国都城,取得了彻底胜利。

      文种将谷子借走之后,西施知道越国就要兴兵伐吴了。于是暗地里准备了一张姑苏地图,想着把它送到越国。

      但是,吴王宫中,戒备森严。平时西施悠游玩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然而要送一张地图出去,又谈何容易。西施左想右想,想不出好办法,人也慢慢地消瘦下来了。

      这天,吴王来看西施,见西施头发散乱,脸色憔悴,有气无力地倚在床上,不觉大吃一惊,问道:"爱妃怎么成了这种模样,是不是有什么病了?"

      一个"病"字提醒了西施,她立刻决定在"病"上做文章。于是,手捧胸口,装出很痛苦的样子说:"大王,不知为什么,我这几天心口疼得真是难以忍受呀!"说着,眼泪汪汪,一副承受不住的样子。

      吴王连忙上前,把西施拥在怀里,一面用手给她按摩胸口,一面下令赶紧传御医给娘娘诊病。

      御医来了一个又一个,医药服了一剂又一剂,可西施的病就是不见好。御医们束手无策,又害怕招祸,最后竟没人再敢开处方了。

      吴王心急如焚,看着日益消瘦的西施说:"爱妃呀,只要有人能治好你的病,寡人就是赏几座城池给他,也在所不惜。"

      西施可怜兮兮地说:"大王呀,其实我这病从小也曾得过,也不是治不好,可惜能治这病的人现在不在跟前。"说完,又一声接一声地呻吟起来。

      吴王忙问:"此人现在哪里,寡人立即下令宣召。"

      西施说:"此人不是别人,就是苎萝山下苎萝村中我的堂伯施惠。以前我每次犯病,都是他老人家亲手治好的。唉,这么多年了,也不知他老人家还在不在世。"

      吴王一面安慰西施,一面下令派人星夜兼程到苎萝山下请老医生施惠立即前赴吴宫,为西施娘娘治病。

      施老医生一听,以为西施得了什么重病,立即动身,赶到吴国,见到西施。一番望、闻、问、切之后,觉得西施脉象平和,一切正常,心里觉得奇怪。但又一想,西施这么远召自己前来,一定有什么要紧的事,只可惜吴王在旁,不好询问。

      正巧这时伯嚭来找吴王,说是有要事报告。吴王嘱咐了施老医生几句,就走出去了。

      吴王一走,西施支开使女,说明原委,施老医生一听,欣然从命。西施就拿出预先把地图反折制成的白花,交给施老医生,要他赶快出宫,把它交到范蠡手中。

      施老医生知道事关重大,不敢久停,简单开了一张处方,提起药箱就要出门。不料刚走到门口,就碰到伍子胥从外面进来。

      原来伍子胥听说吴王从越国召来医生,给西施看病,恐怕其中有诈,就赶到宫中来看个究竟,正好在门口碰上施老医生。

      伍子胥拦住施老医生说:"老伯既来看病,为何不多停几天,等娘娘病好了再走?"

      施老医生回答说:"娘娘原来不是什么大病,只是思念亡父,忧郁成疾,我已给她开了疏导之药,不出三天,可保病好。我继续留在这里,也是无用。"

      伍子胥无话可说,一转眼看见施老医生手中的白花,心中疑惑,问道:"老伯手中拿的是什么?"

      施老医生说:"娘娘亲手做成的白花,叫我拿上一朵,代她祭奠父亲亡灵。"

      伍子胥说:"拿过来我看看!"

      施老医生一听,禁不住一阵慌张。正在这紧急关头,忽听珠帘内传出西施的声音:"伍相国,这是我亲手做成的东西,难道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非看看不可吗?"

      一句话问得伍子胥十分难堪,连忙搪塞道:"既是娘娘的东西,不看也罢!"

      施老医生惊魂稍定,谢过伍子胥,正要离开,不想还未下台阶,又碰上了吴王。

      伍子胥见有机可乘,连忙上来禀报吴王说:"启禀大王,臣听说娘娘的病,只有施老医生才能治好,何不把老医生常留宫中,为娘娘诊治,大王也好放心。"

      吴王笑看了伍子胥一眼,觉得他今天才说了一句好话,连忙点头同意:"好,好,老相国说得对,老医生就留下吧。"

      伍子胥也哈哈大笑:"老伯;就请你留在宫中为娘娘诊病吧。"

      施老医生已想好了对策,只见他不慌不忙,深施一礼,说:"蒙大王和相国器重,老汉万分感激,乐于从命。只是这次来得过于仓促,还有一些新鲜草药没有采来。请大王宽限几天,让我回去采了草药,然后回来,就能根治娘娘之病。也好常留宫中,随时为娘娘诊治。"

      吴王听他说得有理,立即下令:"好,那就快去快回。"

      吴王号令既出,伍子胥不敢阻拦,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施老医生拿着白花出宫了。

       这张被做成白花的地图,在范蠡领兵灭吴的战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年后,越国再次伐吴。此时的吴国已经是兵疲民贫,军中主力已在北伐中消耗殆 尽。夫差勉强拼凑主力起兵抵御,在笠泽(在今江苏吴江县平望湖)夹水列阵。越王创造"左右句卒",在夜间或左或右,鼓噪着进扰吴营。吴军只好分兵抵敌。越 王则暗中调集主力渡水突犯吴中军,吴兵大乱,被打得大败。吴军退守吴都,被越军苦苦围了三年,终把吴都攻破。吴王派公孙雄向越王请降。越王准备答应,范蠡 说:"上次吴破越乃是天授越于吴,吴不取。如今天授吴于越,大王岂能有违天命,况且大王卧薪尝胆二十余年,今一朝而废,岂能如此。天授而不取,必反得其 咎,您忘了上次的事吗?"越王勾践说:"我知你说得在理,可又真不忍心取夫差的性命。"便让公孙雄回复夫差说:"我不忍加害于你,就让你在甬东做个百家之 君吧!"吴王此时已无心活于世间,便说:"我已老了,不能侍奉大王了。"说罢便拔剑自杀了。

      越王攻入吴都焚姑苏台,范蠡知西施尚在里 面,便派人将她接出,并安慰她说:"美人入吴,皆因受我之托,让你在此受苦了。现今吴国已灭,我也将力辞爵禄,隐居江湖。当与美人共乘一舸,隐于烟水深 处,以乐余年。此时因军务缠身,没能亲自去接你,望美人切勿怨望。"西施闻言,裣衽答道:"妾身人吴,本想雪国耻。不料吴王宠爱无比,恩谊备至,妾身欲报 吴王之恩。然生为越人,国仇不可不报;若亡吴国,则吴王爱妾之德也付诸东流。我早巳立下誓言,吴国亡后,越仇既报,便当一死,以报吴王宠幸之恩于九泉。今 吴国将亡,妾身尤舰颜生存,不立即赴死,只因吴王未返,不知生死,望相国念其年已衰迈,贷其一死,使妾身与吴王再见一面,答谢他的宠爱之德,表明妾身人吴 离间之罪,然后就死。相国勿以为西施为女子,便不知大义。"范蠡听使者回报,深为这忠义女子所打动。怕她得知吴王死讯,真的赴死,便吩咐手下瞒着西施,并 备下一叶扁舟,托言吴王因国以残破,亡命五湖之中,派人来接西施。西施信以为真,便登舟而去。

      既到越国,西施认得此地乃是会稽,不觉 大惊,便诘问吴王所在。从人不能隐瞒,便以实相告。西施大哭道:"妾身舍身入吴,是因报国仇,雪国耻,今国仇虽报,国耻虽雪,而我受吴王厚恩却已无从报 答,将以何面对吴王呢?况且从一而终,乃是女子之义。虽蒙相国厚爱,妾身有何面目立于这天地之间!当追吴王子地下,以报其生前之恩情。也让后世知道我亡 吴,乃是报国家之耻辱,并非忘恩负义。"说罢,举袂蒙面,投江而死。

      中国春秋时代的最后一次争霸与一个美丽的女人纠缠在一起,使这段 历史似乎减少了些血腥,平添了许多凄艳迷离。作为越国的子民,西施无疑是伟大的,她把她最珍贵和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国家,她完全是可以拒绝范蠡的要求, 也不致于要背负一个"祸乱国家"的罪名,然而,这个国并不是她的国,她是一心一意效忠越王。她的深明大义,事事以社稷为重,体现了人性之美与女性之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