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苏秦是个怎样的人?行走在无间道上的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8 属于:苏秦

  •   提到苏秦,人们会想到那个腰佩六国相印,策划六国合纵攻打秦国纵横家大师。由于缺乏史料,两千多年来,人们并不清楚苏秦还是一位克格勃式的间谍、特工、著名的生间。苏秦相六国,那是纵横家夸大之词。兼三国之相,鼓动五国攻秦倒是不争的事实。各种史料记载的苏秦故事有很大出入,我们只能选择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版本。

    1.千古人情一张脸


      苏秦的一生由谎言构成,谎言如同空气无所不在。

      苏秦出生于洛阳天子脚下。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商业大都市,战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洛阳虽是周朝王都,但周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故而洛阳人很少从政,大多从事农业和商业,通过赚钱来实现人生价值。苏秦向往功名,渴望做大官,做官的渴望根植到骨髓。苏秦出身平民,没有背景,想做大官只能靠才学。时代满足了他这种人,前有吴起商鞅,再有庞涓孙膑,他们不靠父母、不靠关系,靠一身才华出将人相,出人头地。丑小鸭变天鹅的传奇故事鼓舞了苏秦。苏秦拜师学艺,找到闻名天下的鬼谷子先生,成为鬼谷子关门弟子。

      经考据,《史记》对苏秦的记载明显存有错误,不仅把苏秦记在张仪之前,而且津津乐道苏秦资助张仪人秦的故事。太史公写史时有所察觉,故而破口大骂秦始皇。秦始皇焚烧六国史书使太史公一世英名染上瑕疵。作为史学家,真实描述历史如同生命。当然,后人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资格指责太史公,小小瑕疵难掩"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绝世风采。

      鬼谷子世外高人,战国谋略学的鼻祖,庞涓、孙膑、张仪皆出自门下,苏秦渴望像师兄们那样引领当世之风骚。功夫学成,苏秦辞别恩师下山。回到家中的苏秦信心满满,趾高气扬,自信天下舍我其谁。我是苏秦,我是独一无二的苏秦。

      苏秦首先来到洛阳王宫见周天子,卖弄他的那套纵横家理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苏秦碰到第一颗软钉子。周天子身边的大臣谁不知道苏秦。乘轩里小区的苏家小儿子,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吃饱没事于胡侃吹。苏秦的话说了一半,让人家轰出来。苏秦挺着脑袋从王宫走出,照旧嘴硬:"难怪周家天下要亡,不识真金!"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环顾列强,苏秦认为唯有秦国能一统天下。苏秦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向父母叫嚷着要钱,借大哥的钱,借街坊邻居的钱,凑足活动经费,雇上人,租上豪华的车到秦国去。家里人不满意,苏季子太胡来,年纪轻轻不知世道艰难,以为人家秦王是你爷爷,你说咋地就咋地。父母劝,妻子劝,哥嫂劝。苏秦不听,咬牙道:"我天生做大事,卿相的命,大官的命。"

      见国君需要打点,平民见国君不可能说见就见,谁能保证见面之后人家会用。这是一笔投资,有巨大的风险,很可能血本无归。家里人出自好心,父母希望儿子衣食无忧,飞不高跌不重;妻子希望和和睦睦,如胶似漆地过小日子,守活寡谁受得了;哥哥嫂子不想让苏秦拿走太多家里的钱。苏秦一概不管。

      厚黑子弟必须如此,吴起、卫鞅、张仪莫不如此,干大事者不顾家。干大事要有一股狠,畏首畏尾,永远成不了大事。苏秦狠得上,失败没关系,权当交学费,擦皮鞋继续原始积累。

      使上钱,苏秦如愿见到秦昭王。纵横家就是玩嘴皮子的,靠一张嘴巴,靠聪明的脑袋玩转天下。苏秦说词壮美雄浑,气势极盛:"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苏秦提出军国主义理论。战国纵横家不讲从一而终,谁用我替谁出谋划策。苏秦为秦国制定的战略下了一番苦功。秦国是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是军国主义的生命。苏秦投秦国所好,详细描绘着秦国地理、经济、军事方面的种种优势,说他可以帮助秦国完成统一天下的目标,帮秦王取代周王称帝。

      面对苏秦并吞诸侯、称帝取天下的宏图计划,秦昭王淡淡拒绝:"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说一个羽毛没有长丰满的鸟儿,不可能高飞;一个文教没有培养成功的国家,不可以随便征伐别国。接着,秦昭王下逐客令,"先生不远千里来指教,寡人非常感谢,这件事容以后再议吧。"

      假话,绝对的假话。苏秦犹如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直沿着军国主义的道路前进,什么时候搞起文化建设来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苏秦不死心,赖在那里不走,仍然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阐述军国主义取天下的必然。不能否认,苏秦讲演很有煽动性,大道理讲得非常好,什么"舌蔽耳聋,不见成功","废文任武,厚养死士","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世界上没有不经过战争可以得到天下的。不通过战争,纵是喊破喉咙,震聋耳朵得不到和平。军队经常打胜仗,老百姓才能听话,讲道德没有用。

      纵是苏秦磨破嘴皮子,秦昭王不为所动。回到旅馆的苏秦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张仪师兄能取得成功的连横术,自己却败下阵来?为什么不断发动军事战争的秦王改口文化道德建设?秦国至今关押着楚怀王,如果秦王想搞仁政,哪有欺骗别国君主自毁信义的。既然不可能,那就是秦王认为我年轻,不足以成大事。苏秦继续给秦昭王上书,写信,打报告,希望秦王能从书信中看到自己的才华和谋略。结果一封封书信如同泥牛人海,不见一点动静。

      苏秦真想大哭一场,想不通为什么说得如此完美却得不到任用。苏秦脸皮挺厚,换成满腹经纶的诸葛亮,那要请,三请才出山。

      苏秦没有明白,他的错不在于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而在于没有揣摩透秦昭王的心思。苏秦缺乏经验,没有经历师兄张仪有过的痛苦,不懂世故人心。说服一个人要知道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秦昭王确实有称帝的念头,想统一天下,取代周天子,但是做成这件事有个前提,获得秦国的权力。秦国的大权不在他手里,而在宣太后手里,或者说两人共治秦国。秦昭王最想独揽大权。后来的求职者范雎看透秦昭王的心思,游说时根本没有长篇大论,只淡淡说了一句话:"秦国哪里有王?只有太后、穰侯罢了!"秦昭王什么表现,长跪求教。我们讲商鞅的时候就讲过说服人的困难,困难不在于求职者的才华,而在于如何看透老板的心。

      苏秦狼狈不堪,押上全部的钱,甚至透支路费。店住不起,饭吃不上,苏秦打道回府。来的时候高车大马,回去独自一人,打不起车,雇不起人。打着绑腿,穿一双草鞋,一头挑着书,一头挑着行李。苏秦从小衣食无忧,没经历艰难,遭了人生头一回罪。从咸阳到洛阳八百多里全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战国时期的书不是现在的纸质书,更没有一个u盘全装下的电子书,那是成捆成捆的竹简。来时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像骄傲的大公;回时神情落魄。垂头丧气,如丧家之犬。

      也不知走了几个月,少不了沿途化些斋饭。秦国人比较好客,民风纯朴。苏秦的脸皮够厚,饿不着。苏秦瘦骨嶙峋回到乘里轩小区,心里很惭愧,难受,在门口转来转去。丢人啊,回去怎么说呀。大话吹出去,灰溜溜跑回来。苏秦的脸皮没有磨炼到城墙那般厚。达到那种功夫,舰着脸就进去了。好在苏秦第一层厚黑功尚在,否则早跳黄河里淹死了。一路顺着黄河回来的,多方便啊。该敲门敲门,该回家回家,只有回家才能吃饱,只有回家才能东山再起,苏秦寻思了两句道歉的话,推门进去,一眼瞅见父母。父母冷眼一看,黑不溜秋,破破烂烂进来一个人,挑着担子,以为是挑粪讨饭吃的。定睛仔细一瞧,这不是小儿子嘛,未来的卿相大官。父母气不打一处来,早知道指定这么一个下场,钱财耗尽回家转。父母理都没理,该干吗还干吗。妻子正在织布,看到苏秦的落魄相,动都不动地方,一如既往地干活。抛妻舍父母,一年一年不顾家,现在灰溜溜回来,谁肯搭理。嫂子迎上前来,关切地问道:"这不是叔嘛,吃饭了没?"苏秦松了一口气,总还有一个人记得他,忙应道:"是我,没吃呢!"嫂子道:"饿吗?"苏秦有气无力地道:"饿死我啦,好些日子没吃顿饱饭啦。"嫂子脸色一变,鄙夷地说道:"饿得你轻了,钱都挥霍光,想起回家,还想让嫂子我给你做饭,想什么呢?出门的时候怎么说的,天是老大,你就是老二啦。"

      苏秦羞愧难当,听一个女人数落太丢人,忙不迭地回自个屋。只听嫂子唠叨不停:"我们周人的风俗,做做生意,经经商,图个二分的利。你倒好,妄想一步登天,现在吞了个蛤蟆回来,真是活该!"

      晚上妻子对苏秦道:"瞧你一身脏样,别上床啦,打个地铺睡吧。成天在外头晃,你心里根本没有我。"

    2.励志


      苏秦在父母、兄弟、妻、嫂、妹子的一片鄙夷不屑的白眼下狼狈不堪。但是,苏秦毕竟有一层厚黑功力在,没有怨天尤人,长叹一口气,"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都是我的错,是我的罪过!"这是厚黑子弟必须具备的素质。不埋怨任何人,不迁怒于任何人。不怨出身,不怨机会,做不成大事,怨就怨自个无能。砸桌子摔板凳,打孩子揍老婆都是无能的表现,都是窝囊的表现。

      社会人际关系永远如此。有钱有势的时候大家捧着你,围着你,失势的时候树倒猢狲散,别说苏秦,孟尝君堂堂王族子弟,一人之下的相邦,结果也是如此。想做大事,心理素质过硬,抗击打能力强。家里人冷嘲热讽,外人笑话看热闹,权当没发生一样,否则会产生愤世嫉俗等变态心理。一句话,脸皮厚,不在乎。

      就不要脸,怎么着?苏秦把书籍搬进屋里,点燃小灯,继续读书。这回真狠上了,取出一把锥子来,往旁边一拍。每当深夜昏昏欲睡之时抄起尖锐的锥子照大腿恶狠狠扎下去,鲜血涌出,流到脚、丫子,一下子神清气爽。苏秦盯着淋淋鲜血念念有词:"谁让你耍嘴皮子,拿不到黄金、美玉、锦绣,不能取得荣华富贵,活该!"说完,又是一锥子。

      本故事不是虚构,这就叫勇敢,叫毅力,不是人人具备的素质。头悬梁锥刺股是自残,不提倡小朋友学习。苏秦大腿上扎了不少窟窿,嫂子和妻子挺害怕,该烧饭还得烧饭,该上床还得上床,否则一锥子扎过来,谁也受不了。不过苏秦只吃饭,没工夫上床,他要读书。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富贵荣华出自志趣。苏秦懂,这么爱读书,岂能不从书中找到谋取富贵的路子。世界上的书太多,天天不吃不睡读不完。读书必须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垃圾书一概不读,纯属浪费时间。苏秦翻箱倒柜找出一本绝学——姜太公的《阴符经》。

      这本书失传了,后人想找,没人找到,据说现存的《阴符经》属于假冒伪劣。其实不用找,《阴符经》又名《厚黑经》,就是厚黑学。我为什么这么负责地说是厚黑学呢?因为古今成大事者皆靠厚黑。姜太公不例外,拿着商王朝的工资,替周文王做事。《孙子兵法》中载"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明确说姜子牙是个间谍。苏秦从这本书,或者说从姜子牙的经历中悟出厚黑的道理,不择手段,脸厚心黑。苏秦的一生不断说谎,以百诞成一诚,说了成千句谎话就为兑现一句诺言,因为这句诺言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苏秦读《阴符经》只用一年便悟出其中的道理,可谓速成,也就是说苏秦领悟到厚黑学第二层境界,"厚而硬,黑而亮"。

      用厚黑学揣摩君主心理,苏秦悟出秦昭王不赏识他的原因,因为秦昭王要从宣太后那里夺权。以前他一直认为母子连心,其实在权力面前没有连心的母子。你有你的思路,她有她的想法。苏秦的军国主义战略只会给宣太后带来利益,因为军权掌握在宣太后弟弟魏冉手里。秦国军队胜仗打得越多,魏冉越得利。故而秦昭王说,"这件事容以后再议。"你的战略没有问题,但现在我不需要。言外之意,等我真正掌握军权的时候才需要。苏秦当时茫然不懂,甚至相信秦昭王真想"以文教治国",秦国何曾有什么文化教育。

      一个人只有厚黑,没有专业技能成不了大事。同样,只有专业技能没有厚黑也成不了大事。什么人能成大事?又黑又专的人!

      想到此处,苏秦豁然开朗,如梦方醒,大吼一声,"我终于可以游说诸侯了!"深更半夜一声长啸,把妻子从被窝里惊醒,妻子睁着蒙胧的睡眼扫了一眼,又沉沉睡去,见怪不怪。

      第二天,苏秦张罗上路,七拼八凑搞了一些钱。有上次失败经历,谁也不肯再借,多亏苏家有些家底,老爷子不忍心儿子整天没事扎大腿玩。除此之外,只有一个人借了一百铜钱。苏秦不嫌少,一并感谢,还招到一个跟班。苏秦没有钱招工,此人不要钱,主动找上门来做义务工。

      跟班是个投机客,不图工资多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苏家小儿子这么用功,天天晚上熬夜读书,也许真有乌鸡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那天,真的变了跟着沾光啊。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回苏秦去燕国。跟班听到一个传说,说燕国的国君建了一座高台,里面堆满黄金。天下有才干的人到燕国可以随便去取,愿意拿多少就拿多少。苏秦拿几斤出来,怎么也得分我几两不是。传说虽不靠谱,但值得一试。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像这种好事难免知道得少,因为大家都不肯说。

      苏秦本来不想去燕国,燕国毕竟是战国七雄最弱的一个国家,帮强国打仗出力少,帮弱国打仗费力多。但是,如今去燕国有把握,燕国缺少人才。

      两人起程,雇不起马车。苏秦打起绑腿,亲自挑担,跟班推着桑木小车出发。这一回路程更远,一千六百里地。当时燕国的都城在蓟,今天的北京市。那时的北京蛮荒之地。两人跋山涉水,翻了一座又一座山,过了一条又一条河。为尽快赶到燕国,日行百里才休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途中两人经过赵国邯郸,苏秦生出碰碰运气的念头,拜见赵国主政的奉阳君李兑,就是那个饿死赵武灵王的李兑,现在牛气,掌权了。苏秦没钱打点,结果不如意,人家不理他。

      苏秦只能继续北上,过漳河、滹沱河、易水,越往北走,人家越少,到处是人迹罕至狼出没的原野和森林。晚上两人睡在野外,听着刺耳的风声,野兽的吼叫,心惊肉跳,不寒而栗。用苏秦自己的话说,"那是我一生最艰难的时刻。"

      跟班打起退堂鼓,不能为了不着边的黄金把性命搭上,好几次想溜没走成。苏秦没紧箍咒,约束不了人家,全靠欲望驱使。有个伟人形容过人的贪婪,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被绞死的危险。贪婪可以战胜虎狼,战胜死亡。跟班咬紧牙关跟下来,果真看到黄金台。

      两人激动得心怦怦直跳,跟班兴奋的眼睛盯着苏秦,能不能拿到黄金全靠你了,一路的辛苦付出能否得到回报全靠你啦。苏秦热情地望着那座插满燕国大旗的高台,心醉神迷久久凝望。不容易啊,这不过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秦国的经历告诉他,求职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苏秦看到黄金台便坚信自己即将胜利,将拿到人生第一份工作,而这第一份工作即是一个王国的宰相,因为他看透燕国君主燕昭王的心,五脏六腑瞧得清清楚楚。

    3.燕昭王


      黄金台由燕昭王建造,黄金台不是黄金砌成,台里也没有黄金,只是一所接待处,一面旗帜,一个广告,告诉天下人,我求才若渴。

      这是郭隗给燕昭王出的主意。郭隗学无所长,默默无闻,诸子百家样样不通,燕国一个普通人。他只懂一种功夫,揣摩人意,看透燕昭王的心。燕昭王是个愤青,继承老爸燕王哙偏执的性格,急于一雪国耻。继位之后,一天到晚脑袋不装别的,雪耻,雪耻,报仇,报仇,雪燕国亡国之耻,报父王身死之恨。忘记列强中燕国最弱,即使是春秋时代的霸主秦国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而他却妄图一口吞并齐国

      有出格的想法,肯定有出格的做法。郭隗对燕昭王说:"齐国乃大国,燕国国力弱小,大王要实施人才战略,招揽天下人才。"

      燕昭王说:"先生说得太对了,我知道燕国国小力弱,无力报仇,但是亡国之恨不能忘,先王之耻不能不雪,这是我的心愿。燕国地偏土稀,有才能的人不愿意来,先生有什么办法找到人才吗?"

      郭隗道:"简单,势利眼外加厚脸皮。"

      燕昭王说道:"愿闻其详。"

      郭隗道:"势利眼不是见钱眼开,而是见才眼开。称王的人和老师相处,称霸的人和大臣相处,亡国的人和奴隶相处。谁对燕国有用,您和谁相处,哪怕他f{{身低贱。您要亲自去请,别怕丢人。"

      燕昭王道:"我应该先拜见谁呢?"

      郭隗道:"古代有个国君用千金买千里马,买了三年买不到。有个宫廷中负责打扫卫生的人说有办法买到千里马,国君派他去买。不出三个月,此人仅花费五百金便买回一匹千里马。国君一看,是颗死马的马头,勃然大怒,有病啊你。此人不慌不忙说,死千里马肯花五百金买,何况活千里马呢?果然,不到一年工夫,先后有三人带着千里马来卖。"

      郭隗见燕昭王侧耳倾听,眉头微皱,听得仔细好像没回过味来,索性直说道:"大王想招揽天下才士,从郭隗开始。"

      "你?"燕昭王一犹豫。

      郭隗道:"我就是那匹死千里马,看似什么用都没有,其实大有用场。天下人才一看大王竟然对我这种微末小才之人重用,怎么还会嫌路远呢。"

      燕昭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先生妙计。"

      郭隗笑道:"不算什么,在下还有一计,大王筑一座高台,放置燕国边境。高台迎客,对外宣称堆满黄金。天下之人莫不爱财,即使他故作清高,他的父母、妻儿、亲戚朋友那些俗人都是爱财的,听说大王用黄金迎客,还不把他们撵到燕国来。"

      燕昭王大喜道:"先生哪里是什么死马,真真是我大燕国,活着的千里马呀。"

      郭千里马从此交上大运,财源滚滚,名利双收。燕昭王拜师傅,盖别墅,事事请教,日日请安。

      黄金台吸引到众多人才,苏秦只是其一。大名鼎鼎的乐毅,赵国的剧辛,还有燕国死对头齐国的人才,大师驺衍从稷下学宫跳槽来到燕国。燕昭王大为重视,一则驺衍是阴阳家掌门人,几乎相当于开山掌门。二则从稷下学宫而来。从敌人那边来的人才更应该尊重,让其他人以其为榜样,快快归顺我燕国。

      燕昭王谦卑到何种地步,不仅古人无法想象,今人亦无法想象。"拥彗先驱",不是像老巫婆那样骑着扫把来,而是手里拿着扫帚到边境迎接。不铺红地毯,那多没诚意,燕昭王亲自动手扫出一条路来。进入燕国王宫,请驺衍上座,自己和驺衍的学生一同下座。燕昭王给驺衍修建一座大大的别墅,叫别墅委屈了,那叫碣石宫。经常去听课,记笔记,恭恭敬敬如同学生。现在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做得出来,对人才如此尊重,不管科技人才也好,思想家也好,没有的事情。燕昭王以区区弱小的燕国在列强眼皮底下一度灭亡齐国真不是偶然的。当然一切都是炒作,有目的,目的性很强。

      大家不能小视炒作的力量,从小物到大件,从明星到乞丐,无不靠炒。茶叶靠炒,绿逗靠炒,股票靠炒,房子靠炒,演员一炒就红,品牌一炒就旺,丑女一炒变芙蓉,乞丐一炒就犀利。燕昭王一炒,那就是千古贤君。两千年来,怀才不遇的才士们梦中念叨着燕昭王,唐代陈子昂赋诗一首,感怀燕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大发千古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见不到燕昭王的风采,不会穿越功夫,也无时光隧道,而苏秦有幸生在那个时代,那个战国纷争的时代,他让时代刻下灿烂辉煌的传奇人生。

      燕昭王对苏秦自然不会像对驺衍那样拿着扫帚扫地,毕竟苏秦只是革根阶层,驺衍是大教授,稷下学宫排在前面的学者,领巨额薪水,桃李满天下,粉丝成群结队,战国红透半边天的红人。早些年驺衍去魏国时,老迈年高的魏惠王不顾身体条件不允许,亲自到郊外隆重迎接。到赵国观光讲学,赵武灵王的儿子平原君"侧行撇席",不敢和驺大掌门人并行,小心翼翼侧着身子服侍,抢在仆人之前用袖子拂座位上的灰尘。当然脏不了衣袖,哪有灰尘,服务员早擦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那是表示恭敬、尊重。

      反观苏秦,挑着担子,打着绑腿,风尘仆仆,一脸疲惫,哪里像才士,打工仔差不多。燕昭王虽然没带扫把,仍然亲自到郊外迎接。苏秦非常感动,秦王拒人千里之外,赵王根本不朝面,瞧人家燕王。姑且不论贵贱,两人年龄也差不多。苏秦感动得五体投地,强忍夺眶而出的泪水。一个做大事的人不能有眼泪,不能有儿女情长,否则会被人瞧不起。真诚的泪水是害人的,只有表演的泪水才是有益的。

      单凭燕昭王十里相迎,苏秦已将性命交给此人。士为知己者死。就像苏秦日后信里写的话,"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这是何等的感动,一个怀才不遇,有家难归,四处漂泊之人,遇到贵人,带来荣华富贵的贵人,岂能不死心塌地?

      燕昭王身材高大,气宇轩昂,身着一袭蓝衣,说话声音洪亮。赵燕多悲歌慷慨之士,燕昭王不像一国之君,倒像轻死急人的侠客。通过燕昭王,苏秦发现一个秘密,燕国不能称霸天下却能长处蛮荒北境自保的原因。燕国人思想纯朴简单,重情重义。苏秦看得出燕昭王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企盼,那种企盼像火一样灼热,整个眼睛都要燃烧起来。

      苏秦不急,已经学会控制真实感情的流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使人成熟。苏秦没有像上次在咸阳那样,急不可待地兜售才华与策略,而是淡淡地提出一个条件,"我想四处走走,看看燕国的风土人情。"

      简单至极的条件,燕昭王没有理由拒绝,爽朗地答应下来。燕昭王拿不准眼前又黑又瘦、容貌憔悴的书生是否真正的奇才。到燕国来的人才很多,不乏驺衍等大师级的人物,但燕国没有改变,一切如常。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失望,燕昭王心急如焚,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实现心中的大志。

      数日之后,苏秦进宫廷拜见燕昭王。燕昭王坐在席上拿着刀具悠闲地削着甲叶,身边有个衣着俭朴的女子熟练地编制穿甲用的绳子。见苏秦进来,燕昭王放下手中的活,问道:"客人在蓟都住得可好?"

      苏秦施礼道:"大王为我安排好一切,苏秦感激不尽。"随后,话锋一转道:"编制铠甲不是君王该做的事情。"

      燕昭王淡然道:"闲来无事,聊以打发时间。客人请坐。"

      苏秦正襟危坐,说道:"我不过是东周的一介农民,扔下农具来见大王,因为听说大王为人重义气,品行高洁,顺应民心。我到过邯郸,邯郸人对大王的评价高过东周。我不相信耳朵,只相信眼睛。"

      燕昭王道:"客人住在蓟城是对我的考察吗?"

      苏秦道:"是的,因为我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件事没有贤明君主做不来。

      燕昭王道:"客人可有所收获?"

      苏秦道:"我遍观燕国的大臣,和燕国人民进行过交谈,确信大王是天下的明君。,"

      燕昭王毫无表情,他要治国平天下的大才,不是溜须拍马的小才,淡淡道:"客人眼里的天下明君是什么样子?"

      苏秦道:"我听说,明君喜欢听自己的过失,不喜欢听优点。所以,我要说说大王的缺点。

      燕昭王一愣,这个家伙敢于挑我的毛病,倒非寻常人,问道:"我有什么缺点。"

      苏秦道:"大王为燕国制定的国家战略是错误的。"

      燕昭王心头一动。齐国与燕国世仇,齐宣王一度占领燕都,灭亡燕国。自己在秦、赵两国帮助下复国,迫于齐国强大的军事压力,燕昭王不得不妥协,接受战败的羞辱,与齐国结盟。对抗齐国又不能与赵国翻脸,故而燕国继续与赵国交好。燕昭王打碎牙和血吞,这些年的愤懑与羞辱几乎令这位豪气凌云的北方男儿崩溃。心中的苦楚和悲痛能对谁讲呢?燕昭王心里想着一回事,嘴上却说着另外一套:"我与赵国和齐国结盟有何不妥?"

      苏秦道:"齐国、赵国与燕国相邻,灭燕者非赵国即齐国,秦、楚、魏、韩四国皆不可能越过他国灭亡燕国。齐、赵是燕国的敌人再明显不过,而其他四国则可做燕国的朋友。大王反其道而行之,善待仇敌,讨伐朋友,对燕国有什么利益呢?"

      燕昭王正色道:"我决不会进攻齐国和赵国,我们三国的友谊地久天长。"

      苏秦笑了,眼光投向地上的甲叶,"大王说假话。我听说您整日坐卧不宁,食不甘味,心中定然隐藏着天大的心事。大王亲自削制甲叶,这叫卧薪尝胆。难道大家看不出来吗?既然大家都看得出来,齐王和赵王会看不出来吗?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别人都是傻瓜。没有算计人的想法,却引来人家的怀疑:有算计人的念头,却让人知道。计谋未定,外人早已知晓。您的计划太天真、太笨拙。"

      燕昭王打了一个寒战,吃惊地看着眼前落魄的书生,苏秦那双锐利的眼睛可以看穿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明人面前不说假话,燕昭王实话实说:"我与齐国有深仇大恨,亡国之痛,两次兵败的耻辱。我无时无刻都想战胜齐国,报仇雪恨。我削甲叶,希望上天可怜我这个不肖的君王,无能的君王。"燕昭王手指身旁的女子,继续说道:"她是我的妻子,我希望用我们的虔诚感动上天,上天会有所感应的。"

      燕王后施施然站起身,向苏秦行礼。苏秦急忙起身,一边回礼一边想,真是一对疯狂的夫妻,燕国注定会在两人手里达到顶峰。苏秦道:"上天不会帮助燕国,只有人能改变燕国的命运。"

      燕昭王叹息道:"燕国国小力弱,不是齐国的对手。客人如果能让燕国战胜齐国,我把燕国托付给您。"

      苏秦道:"世间没有打不败的国家,只有不知进取的人。我请求去齐国,观察一下齐国新君和执政的孟尝君。"

    4.探路


      公元前299年,苏秦以燕国外交官的身份来到齐国临淄。为赢得齐王信任,苏秦特意做了稷下学宫老教授淳于髡的工作。老教授的工作好做,人老了,图个好话,图个为子孙后代留些财富。苏秦派人送去一双白璧、千镒黄金,对老教授说:"有人想卖掉一匹骏马,每天早早来到市场叫卖’一连三天无人过问。这个人想了个办法,去找伯乐,请伯乐第二天早晨到市场上绕着马看一圈,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一眼,他付给伯乐工资。伯乐答应了,第二天看过马走后,骏马价格飞涨,连涨十倍。苏秦想报效齐国,让齐王看一看这匹骏马,不知道老先生是否愿意做伯乐。"苏秦恭维淳于髡,淳于髡很受用,再看在黄金、白璧的面子上欣然受命。不就说句好话嘛,进宫向齐王推荐苏秦。齐滑王果然对苏秦另眼相看。

      齐国的富饶、人才储备的雄厚、军力的强大远远超过土地偏僻、贫瘠的燕国。如何打败齐国,报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只能靠苏秦那超人的头脑。凭借政治上的敏感,苏秦很快洞察出齐国的战略意图。孟尝君联合韩国、魏国搞合纵攻打楚国,貌似劳而无获,实则只是第一步棋,削弱楚国的力量,而后依样画葫芦,再合纵攻打秦国。第二步棋改善与楚、秦两国的关系。第三步棋也是终极目的,攻打燕国和宋国,即所谓远交近攻。三步棋一环扣一环,只有打服楚国和秦国,楚、秦两国才会对齐国屈服。只有当时的两大强国楚国和秦国屈服,齐国才有可能兼并邻国。

      事情发展不出苏秦意料,楚国服了,楚怀王把太子横送到齐国做人质。对于齐国人来说,幸福来得太快。楚怀王上当受骗,被秦国扣押。楚国没有国君,楚国大臣们派人到齐国迎接太子横回国继位。齐国如果送太子横回楚国做国君,无异于太子横的再生父母,齐国与楚国关系从此铁板一块。

      苏秦不能让齐国得逞,那样燕国就危险了。想当年齐国占领燕国,楚国是最有力的反对者。苏秦出了初出茅庐以来第一条计策,建议孟尝君扣留太子换取楚国的"东国"之地,即靠近齐国东方领土。这一招看似为齐国着想,实则破坏齐、楚两国邦交。聪明的孟尝君自然不会听,断然拒绝:"不可。我们扣留太子,楚国会另立新君。这样一来,我们白白把持一个没有用的人质并在天下人面前干了不仁义的事情,恶化两国关系。"

      苏秦一看,孟尝君是个人物,有远见。但苏秦不会就此认输,继续建议:"薛公的话不对。楚国如果立新君,您可以对楚国的新君说,"给我东国之地,我替大王杀掉太子。否则,我将与韩、魏、秦三国共同立太子为王。,新王希望太子被杀,又害怕四国伐楚,必然将土地拱手献上。"战国纵横家曾将苏秦的这条计策演绎出十种可能,在这里不必一一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战国策·齐策三》之楚王死。

      孟尝君没有听,苏秦又去游说齐滑王。齐滑王既贪图东国土地,又不想破坏既定的战略计划,让太子横立誓答应割让东国五百里土地后才放行。为了回国继位,太子横满口答应,回国之后反悔,玩起花招,先献地,接着派大兵去防守,又派使者向秦国求援。齐国最终鸡飞蛋打,既没有得到土地,又与楚顷襄王横产生矛盾。可以说,苏秦取得开门红。

      苏秦笫二条计策,阻止孟尝君去秦国拜相。因为齐国和泰国若是联手,燕国就惨了。劝阻需尝君西行的门客有上千人,他们不希望孟尝君有危险,孟尝君死了,等于砸掉大家的饭碗。但是,孟尝君心意已定。不是他想去而是不能不去,说什么也没用。孟尝君没好气地对前来劝阻的苏秦道:"人话你就别讲了,我听得够多了。如果讲鬼话你就说。"这是封嘴的话,就是不想听你唠叨。人不讲人话,讲什么鬼话。苏秦~点不生气,淡然道:"我本来就不是来讲人事儿的'是来讲鬼事的。"孟尝君乐了,这位燕国的外交官行啊,真能顺杆爬,难怪那么多人大赞苏秦为天下辩士,只得道:"好吧,你说,我听听。"

      苏秦道:"今天我路过淄水,听见一个桃木偶人和一个土偶人说话。桃木人说:‘你是泥土捏的,等到八月下大雨,淄水暴涨时你就报废了。,土偶人说:‘是吗?我确实是泥土捏的,但是被水冲散还是泥土。你是桃木刻的,大水一冲顺流而下,漂漂荡荡不知去往何处。"苏秦讲完瞅了孟尝君一眼,"秦国乃虎狼之国,薛公如果去了,不知道你怎么出来。"

      苏秦确实把孟尝君说得心动,齐国是孟尝君的根和大树,离开根,离开大树,只能是一片落叶,一个木偶人。盂尝君不想去,但形势迫人,一方面齐滑王想抓权逼他走;另一面如果齐国和秦国结成盟国,秦国不干涉齐国灭燕、灭宋,又何乐而不为。

      孟尝君去秦国,苏秦的第二计不能算成功。从商鞅开始,秦国不守信用是出了名的。但是,孟尝君手下能人辈出,依靠鸡鸣之徒虎口脱险。孟尝君入秦的失败意味着秦国不肯放弃打压齐国的战略意图。于是,孟尝君联合韩、魏两国发动长达三年的对秦战争。合纵国与秦国激战正酣,苏秦被燕昭王召回燕国,因为燕国要发动对齐国的战争。

    5.定谋


      公元前296年,权之战爆发。报仇心切的燕昭王趁齐国大军云集函谷关之际发兵十万伐齐。权地之战,燕军大败,丧失十万甲兵,两员上将被擒。

      败信传来,燕昭王恶狠狠把手中的甲叶摔在地上,心情沮丧到极点,卧薪尝胆十七年,等来这么一个结果,一败涂地。齐军主力不在,这么好的机会,燕军竟然把握不住。燕昭王体会到国际政治的残酷。赵武灵王派楼缓去秦国任相国,仇赫去宋国任相国,赵、秦、宋三国联合对抗齐国。但是,三国伐秦,赵国不派一兵一卒,燕国进攻齐国,赵国仍然不派一兵一卒'甚至魏冉亲自到赵国做工作,赵武灵王仍然不肯派兵。赵武灵王只有一门心思’灭中山。列强打得头破m流,赵国骑兵一举灭亡齐国忠实的盟友中山国。

      燕昭王欲哭无泪,削甲的刀尖划破手指,任由鲜血滴下来,染红崭新的铠甲。燕王后没有为夫君包扎伤口,她太熟悉自己的丈夫,为燕国流的血太多了,手上的血算得了什么,那是心在流血。

      苏秦走进大殿,步履显得沉重。他看到了那把滴血的利刃,这一幕何其熟悉,每晚困倦欲睡时,就是这样的利刃扎入大腿。鲜血让人清醒,让人痛苦,让人振奋,让人雄起。

      苏秦在燕昭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遇到燕昭王是苏秦的命运,两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如同一个人,帮助燕昭王即是帮助自己,燕昭王大功告成之际即是自己实现价值之时。

      苏秦说了一句话,石破天惊的一句:"我有办法让燕国击败齐国。"

      燕昭王撩了撩眼皮,反应平淡,他不相信这句话,这句话伴随他十七年,春夏秋冬,日日夜夜,总是励志说:"我有办法让燕国击败齐国。"十七年过去,苦心训练的十万甲兵竟然打不过齐国非主力部队,齐国之强甚至超过秦国,如日中天,再说这句话又有什么意思。

      苏秦神情淡然,他受到的挫折比燕昭王多,经历的痛苦也比燕昭王多,心静如潭水,声音平和:"当今天下群雄混战,可谓战国。战国中七国最强,七国中燕国最弱。若让燕国独立作战,打哪一个国家也打不赢。燕国的优势在于灵活机动,依附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强大。投靠楚国则楚重,投靠秦国则秦重,联合韩、魏则韩、魏重。也就是说,燕国若想打败齐国,只能走合纵的道路。"

      燕昭王道:"合纵的力量并不强大,公孙衍搞过几次合纵,结果无疾而终。"

      苏秦道:"连横和合纵其实是一回事儿,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结力大无穷。张仪搞连横壮大秦国,孟尝君搞合纵壮大齐国。大王不采用合纵的手法,永远无法打败齐国。"

      燕昭王迷茫的眼神中透出一丝光亮,半信半疑道:"齐国真的可以击败?"

      苏秦道:"当然,天下没有哪一个国家是打不败的。齐国攻打楚国五年,攻打秦国三年,又与燕国作战,四处用兵。长年战争使齐国军民疲惫不堪,物资消耗巨大。齐王似乎乐此不疲,打仗特别上瘾,这是非常危险的。

      燕昭王面露喜色:"先生若能合纵六国攻打齐国,我不会吝啬财物的。"

      苏秦摇摇头:"错,大王合纵打齐国,齐国会反合纵。相比燕国,齐国势大,列国怎么肯听大王的。大王合纵不是攻齐,而是助齐,助齐国称霸。"

      燕昭王困惑不解,搞不懂苏秦脑子里的想法,这个人是不是读书读呆了,迟疑道:"齐军打胜仗,夺地盘,掳掠财富,越来越强大,怎么可能危险。"

      苏秦笑了,笑得诡异非常,"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懂,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天道。大王所要做的是,怂恿齐国继续打仗,真心帮助齐国打仗。不能口头上表示,实实在在派出军队帮助齐国。"苏秦见燕昭王将信将疑,反问道:"大王知道齐国为何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和秦国吗?"

      "不知道。"燕昭王摇头道:"我觉得纳闷,三国联合攻楚国长达五年之久,打秦国历时三年,最后攻破函谷关。韩、魏均得到大片土地,而齐国颗粒无收,为旁人做嫁衣,究竟为何?"

      "我在齐国三年多,耳闻目睹,潜心思索,终于解开这个谜团。齐国的战略目标不在于楚国,也不在于秦国,而在于大王的燕国和南方的宋国。"苏秦语气平和,像叙述着一个平淡的故事,"齐王从燕国撤兵之后一直耿耿于怀,亡燕之心不死。临死之前设计灭燕之计,现任齐王和孟尝君坚定不移地执行。那就是削弱泰国和楚国,引发列强大战再次占领燕国。齐国无偿出兵帮助韩、魏。垂沙之战,楚国大败,四分五裂,楚王被秦国扣押,楚国就此衰落。下一个轮到秦国,秦国占有地利,三国围困函谷关三年,逼迫秦国割地议和。表面看,韩、魏得了便宜。大王想一想,楚国衰落,秦国虽未衰落,但与韩、魏结下深仇大恨,三国之间必有一场复仇大战,那时齐国定会趁机灭亡燕国。大王却浑然不觉,竟然发兵伐齐。齐国在北疆驻有重兵,燕军失利并不足怪。"

      燕昭王如梦初醒,暗自心惊,原来齐滑王竟有如此心机,自己败在此人手下绝非偶然。一时燕昭王有些超脱,权之战丧兵十万的羞辱似乎减轻了些。不是败得窝囊,实在技不如人。齐宣王从燕国撤军那天起,已经策划好一场新的阴谋。燕昭王自言自语道:"高明啊,高明。我以为齐军主力都在函谷关,不想齐王最防备的敌人却是我,怪不得十万大军尽丧。"

      苏秦瞬间失语,战前没有劝阻燕王伐齐抱有私心,只有燕王在军事上彻底失败才会重视苏秦,苏秦才有用武之地,再者说老板想要做的事情很难阻止。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强行去要求老板如何如何,中国历史中死于强谏的人不在少数,纣之比干袁绍的谋士田丰等等。计谋出到了,话说到了,听与不听是你的事情,关键在于善后,有起死回生之术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军事惨败,只能依靠外交,依靠外交,只能依靠苏秦。苏秦很得意。他不相信感情,只相信利益,相信权变。国难当头,只有忠心不足以受到重用,要有真才实学。

      苏秦道:"齐王的战略固然高明,但是,像所有事物一样有弱点,它招致各国的怨恨。秦国、楚国恨齐国,韩国和魏国也会明白过来。所以,大王要帮助齐国称霸天下,帮助齐国打仗,让齐国达到顶峰,让天下诸侯讨厌齐国,那时大王再搞合纵,水到渠成。"

      燕昭王道:"齐国一心想灭亡燕国,如何肯与我们结成盟国。"

      "人心不足吞象。"苏秦道:"齐国想灭亡的不仅仅燕国,还有宋国。宋国是一个拥有五千乘兵车的国家,比燕国富裕得多,国内城市一个比一个富庶。我们把祸水引向宋国。大王投其所好,全力支持齐国灭宋,燕、齐两家关系会变得非常密切。齐国灭宋,势必引起列国嫉妒,嫉妒加仇恨,合纵攻齐大计必成。"

      燕昭王沉吟道:"齐国肯攻打宋国么?"

      苏秦没有回答,反问道:"大王知道夏朝商朝为何亡国吗?"

      燕昭王奇怪地望着苏秦,没有作答。夏、商亡国的原因很多,实在不知从何说起。只听苏秦道:"因为商汤和周武王有先知。"

      燕昭王道:"先知,难道世上真有先知。"

      苏秦呵呵一笑,"世上自然没有先知,成功超过众人理解的范围就是先知,因为事先知道敌人的一切。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商汤的胜利在于重用夏臣伊尹,周王的胜利在于重用商臣姜子牙。用大智慧的人做间谍一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燕国依附齐国,齐国自然开心,大王派人去齐国做卧底,离间君臣和百姓的关系,搞乱齐国内政,摸清齐国的一切,才是重中之重。"

      燕昭王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谁能去?"

      苏秦道:"我,除我之外恐怕无人能够做到完美。"

      燕昭王兴奋地站起身,快步走上前,握住苏秦的手说道:"燕国仰仗先生,只仰仗先生。"

      苏秦再拜道:"苏秦受大王知遇之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要大王不吝啬钱财珍宝,不心疼儿子兄弟,臣定不辱使命。"

      燕昭王道:"我岂敢忘记大仇,钱财珍宝身外之物,儿子兄弟何所惜,但凭先生处置。"

      燕昭王目送苏秦离殿而去,若有所思,总觉得心中有些不安。燕王后缓缓从幕后走出,轻声道:"大王要用苏秦?"燕昭王点头道:"不错,燕国无此人才,我要用苏秦做相邦,出使齐国。"

      燕王后道:"苏秦天下奇才,举世无双。明珠一旦放出光芒,任是哪一个国君都不肯放手。齐国是东方大国,燕国僻居一隅,他还会回来吗?"

      王后的话戳到燕昭王的疑惑处,苏秦是他发掘出的一颗珍珠,如果把他包装起来,装进漂亮珍贵的匣子里,再花大价钱炒作一番,加之本身的光芒四射,这颗珍珠是否还能据为已有呢?

      燕王后的声音温柔恬静:"大王必须拴住苏秦。英雄难过美人关。大王既然舍得儿子兄弟,也舍得美人。大王新近宠爱的美人国色天香,何不让她笼络住苏秦的心。"

      燕昭王沉吟不语。燕王后道:"苏秦去齐国卧底,难保不露出蛛丝马迹,引起齐国人的怀疑。到那时我们只说苏秦与大王的夫人有私情,开罪了大王,不得已才留在齐国,也算做一种掩护。"

      燕昭王长长呼吸一口气,说道:"寡人岂能为一个女人不顾全国家的利益。"

      燕王后笑了,笑得异常灿烂:"听说苏秦父母在堂,我们视情形发展,可以请他们到蓟都来住。"

      苏秦收到一件礼物,那是一件极其特别的礼物,一个貌若天仙的美女。苏秦离家五载,每到夜深人静时的寂寞只有自己知道。苏秦与美人度过一个又一个快乐的良宵,从内心深处感激燕王的体贴与关爱。女人的美丽男人永远无法抗拒,苏秦几乎忘记家中的妻子。当美人告诉他,她是燕王夫人的时候,苏秦的震惊可想而知。燕王送美女不是让他快活,而是让他尽快进入角色。苏秦知道,这位夫人只是他与燕昭王布下的一局大棋中潜伏的一枚棋子。

      燕昭王为苏秦造足声势,炒得红红火火,拜苏秦为燕国相邦,封武安君。苏秦信誓旦旦表示,齐国和燕国很快就会化敌为友,而且齐王会归还燕国的失地。

      离开蓟都,苏秦踏上游说列国之路,落下保卫燕国、灭亡齐国的第一枚棋子。天边乱云滚动,变化莫测,前方的路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由一介平民跃为一国相邦,苏秦平步青云。可苏秦心里清楚,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充满凶险,充满不可知,准确地说,那是通往地狱的路。

    6.自荐


      佛说:"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人们常把间谍行业比作无间道,行走于无尽、无休止的痛苦的道路上,伴随着恐惧、折磨、悲伤、死亡,一刻不得安宁,生不如死。无间道永远存在,间谍永远存在。

      最高级的间谍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孙子兵法》讲到用间的原则"上智为间"。最聪明的人做间谍,间谍需要大智慧的人来承当。《孙子兵法》最后一句话是:"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孙子兵法》十三篇计篇第一,用间篇最末。孙子兵法是个循环体’谋略第一,谋略的基础是用间。只有间谍才能看到对方的底牌。我方根据对方的谋略应变,针锋相对出牌,故而间谍是妙算的基础。

      苏秦选择做间谍,那是因为间谍这个行业可以成就苏秦的伟大抱负。他要做的间谍不是普通的间谍,而是高级间谍。不是偷窃机密,而是改变国家的运行轨道,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战国七雄。对于苏秦来说别无选择,因为他要做一个留名千古的人。

      苏秦出山,像许多学业有成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迈出校门豪情万丈,一次次求职下来才感觉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当你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之际遇到贵人,欣赏你,用你,满足你一切要求,让你心想事成,享受人间一切荣耀,你会怎么做?报恩,士为知己者死。苏秦也是这么想的,把脑袋挂在腰里,义无反顾地走上无间道。苏秦清楚,凭燕国的实力想打败齐国人只是梦想,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点石成金,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把美梦变成现实,这才是真正的人才,而苏秦恰恰是这样的人。

      公元前295年,战国的形势犹如大风暴来临前夕,除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熊横不顾国家残破,依然沉恋于声色外,其余六国人心思奋,战国的天空压抑得令人窒息。赵国国力达到鼎盛,而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却身死沙丘离宫,赵国前景扑朔迷离。秦昭王遭受三年的屈辱,不得不割地求和。秦国的历史证明,西北狼决不会轻易屈服。秦军调兵遣将,时刻准备报复。韩国和魏国沉浸在击败秦国、国家复兴的快乐中。

      齐滑王的雄心壮志丝毫不逊色于父亲齐宣王。齐国企图灭燕,齐滑王继位六年来一直沿着齐宣王既定国策坚定不移地走。孟尝君做相国,打楚国五年,打秦国三年,目的在于使秦、楚两大国无力救援燕国。经过九年努力,齐国第一步战略眼看要实现了。楚国无力干涉齐国用兵,秦、韩、魏三国像斗得性起的公鸡相互对峙。恰在此时,燕昭王不知深浅的出兵齐国,两国开战,燕国损失十万大军和两员大将,灭亡燕国的条件已然成熟。

      齐滑王抛弃韩国和魏国,罢免主持伐秦的相国孟尝君。抛弃孟尝君,齐滑王一石二鸟,既除掉功高震主的权臣,又向秦国伸出和平的橄榄枝。秦昭王投怀送抱,先是吕礼以叛逃为名来到齐国,根底暴露之后,秦王改用好朋友韩国人韩珉来到齐国拜相。东西两大强国越走越近,心照不宣地图谋瓜分天下,秦国攻韩、魏,齐国取燕、宋。

      苏秦来得正是时候,为确保马到成功,苏秦事先做了齐国相邦韩珉工作。韩珉重任在身,肩负着秦国的战略,不能用金钱贿赂。韩珉出身韩国外交官,属于老资格的外交人,能与秦昭王打得火热,足见此人不凡。与人交往是纵横家的拿手好戏,骗人是纵横家赖以生存的手段,洞察人心就可以施骗。

      韩珉乐于见到齐国和燕国恢复外交关系,提议两国攻打赵国,因为赵武灵王把赵国塑造成一个强大的军事王国,是秦国未来最大的敌人。外交官就是外交官,真实用心隐藏得一丝不漏,说出来的话一切都是为了齐国。"列强之中,秦国不可能越过韩、魏进攻齐国;楚国离得远;宋、鲁等国弱小;燕国只能看别人脸色行事;韩、魏受秦国威胁,安能攻打齐国。所以,赵国是齐国唯一的敌人。燕国如果想和齐国结成盟国,必须与齐国一道攻打赵国。"

      韩珉当着苏秦的面讥讽燕国只配当一条狗,丝毫没给燕国新任相国留面子。苏秦不动气,非但不动气,一口赞同:"赵国不足惧,齐、燕联手,外加强大的秦国,韩、魏不敢有二心。如果赵国不听话,我们一起打它,不过,"苏秦话锋一转,"我有一个条件,齐国必须改变北上的军事计划,南下攻打宋国。"

      韩珉见苏秦同意攻赵,很高兴,听到攻宋的建议没往深处琢磨。齐滑王处心积虑攻打燕国,身为燕国相国的苏秦转移齐国主攻目标在情理之中。两人达成一致,韩珉在齐滑王面前极力赞同与燕国修好。, 伐燕是齐国既定国策,齐宣王临死时留下两大任务,伐燕取宋。齐宣王伐燕失败蒙受羞辱;濮上之战,宋国临阵反戈倒向秦国,致燕军大败。两大耻辱,齐宣王至死不忘。而今齐国大败燕军,正是直取燕国的大好时机,齐滑王怎么肯轻易与燕国交好。

      苏秦的一封信送到,信中大赞齐滑王的功德,称他可与齐国历史上"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比肩,又自比管仲,希望齐王看重这次难得的改善两国关系的良机。并且不提名地隐隐指出,齐国南方有国家派出密使联络燕国,准备与秦国和宋国联合攻打齐国,燕王原则上赞同。我此行如果能促成齐国和燕国结成坚定的盟友,那么这场阴谋将不挫自破。如果齐王高规格接待,苏秦会带一百五十辆车来,否则只能带五十辆车。

      齐滑王被苏秦的高帽砸晕,登基以来,齐国接连取得对秦国、楚国和燕国军事战争的胜利,齐滑王雄心膨胀,想做天下霸主,苏秦的恭维恰如其分。那起子虚乌有的联合伐齐的阴谋一定程度上促使齐滑王决定高规格接待苏秦的来访。

      齐国用接待一国元首的"诸侯之礼"标准迎接苏秦,苏秦则带来庞大的访问团队。韩珉亲自到城门迎候,替苏秦驾车入城接受齐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齐国和燕国用近乎奢华的场面和隆重的礼仪向天下宣告两代仇敌化干戈为玉帛。

    7.还城


      横在苏秦面前还有一个棘手的领土争端,齐国占领着燕国北方领土。解决领土争端是两个国家结束敌对关系最基本的条件,苏秦用独特的方式替燕国讨回十城。

      苏秦在齐国做了好几年的外交官,与齐滑王也算老相识。省去外交礼仪上的客套,苏秦见到齐滑王,先行祝贺,接着表示沉重的哀悼。齐滑王对这种开场白大感惊讶,"先生是什么意思?"

      苏秦道:"大王取得对燕战争的胜利,自然祝贺。大王进攻燕国的战略注定要失败,所以预先哀悼。"

      齐滑王嘿嘿冷笑,"寡人大胜燕国,有什么可哀悼的。"

      苏秦道:"人再饿也不会吃有毒的食物。燕国虽然弱小,燕王是秦王的女婿。大王为了燕国十座城池,不惜与秦、燕为敌,和吃毒食品有什么区别。"

      齐滑王细长的手指随意敲了敲身前的案几,"先生认为该怎么办?"

      苏秦不动声色道:"聪明人会转祸为福,将失败变为成功,大王何不归还燕国领土。燕王得到失地必然大喜,而秦王也会高兴。秦国和燕国服从齐国,大王号令天下,谁敢不听。用十座城市成就天下霸业,这么划算的事大王为何不做呢!"

      齐滑王嘴角挂着轻蔑的笑意,心道:"难道搬出秦国来,我就害怕么。"只听苏秦继续说道:"大王南破楚国,西使泰国屈服,号令韩、魏之兵如同用鞭子赶马。但是大王未能做一件惊天动地的道义之举。宋王残暴不仁,大王不去攻打,英名终难成就。况且宋国是中原膏腴之地,燕多荒凉之所,与其得燕国百里土地,不如得宋国十里之地。讨伐宋国,既得名,又得利,大王何乐而不为。只要大王肯归还燕国土地,燕国人民就能接受齐国,燕王心甘情愿派出军队追随大王。"

      齐滑王心动了,相比燕国,宋国太富有。别的不说,仅陶邑(今山东定陶)足让天下诸侯垂涎三尺。陶邑地处水陆交通网中心,货物集散地,人口众多,富甲天下,是战国最富有的城市,最大的商业城市,相当于现今中国的上海或香港。

      苏秦这一招极妙,不仅将兵祸从燕国引向宋国,而且将天下诸侯的仇恨引向齐国,越是值钱的东西,觊觎者越多。

      廷议散了,齐滑王单独召见苏秦。这是苏秦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齐滑王。齐滑王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眼睛,闪闪发亮,一望便知那是精明透顶的人。

      齐滑王急促地踱着步,话说得极快,"寡人同意苏子的建议,齐、燕两国会成为盟友。寡人决定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领土纠纷,将历年来齐国占领燕国的土地一并奉还,共计十城。"

      苏秦心中一阵激动,第一步棋成功了,神情却显得平和宁静,缓缓道:"齐、燕和好,对两国有利,对大王更有利。"

      齐滑王忽然停住脚步,神秘兮兮道:"寡人得到情报,秦国即将对韩、魏下手。楚王横这个人寡人了解,干不出大动静,再说楚国已经没有实力外战。寡人最担心赵国。"

      苏秦当下明白齐滑王心中的担忧,胸有成竹道:"我有一计,可以让赵国助大王伐宋。"

      齐滑王转忧为喜,问道:"苏子快讲。"

      苏秦道:"在赵国,一言九鼎的人并非赵王而是权臣奉阳君李兑,大王只需收买李兑,就等于收买了赵国。"

      齐滑王嘎嘎笑起来,随后眯起眼睛打量着苏秦,"苏子在齐国多年,寡人竟然不知苏子有如此大才,是寡人的过失。寡人有意请苏子做齐国的相邦,如何?"

      苏秦心中暗喜,倘若就此答应下来,难免让齐王轻视自己或产生疑惑,齐王可不是糊涂虫。苏秦答道:"燕王对苏秦有知遇之恩,不可不报,大王不与燕王为敌,即是对苏秦最大的成全。"

      齐滑王道:"孔子讲‘鸟择木,无木择鸟’。苏子是世间的大鸟,寡人不敢强留。燕国太小,苏子若想青史留名,只能辅助王霸之主。"

      苏秦道:"愿大王灭宋扬威,成王霸之业。苏秦留在燕国可保证燕王不会三心二意对待大王。"

      "好。"齐滑王点点头,"齐国的大门永远欢迎苏子。"

      继孟尝君之后,苏秦欺骗了第二个人。苏秦没有愧疚感,做大事就得骗人,骗就骗得天衣无缝。苏秦回燕国报喜,齐滑王履行诺言,归还燕国十座边城,撤掉齐国北疆的重兵转而调到齐、宋边境。

      齐国密使公玉丹来到邯郸,见到杀害赵武灵王、独揽大权、志得意满的奉阳君李兑。密使对李兑道:"您与赵国先王有怨,而今年事已高,想过身后之事?"

      密使的话揭开李兑隐藏的伤疤,这个伤疤无时无刻不困扰着表面风光无限的奉阳君。他阴谋杀害赵武灵王,自己在台上的时候怎么都好说,一旦下台后果难料。李兑故作镇定地道:"你有何高见?"

      密使道:"您不能在赵国觅封地,离开赵国到别的国家去。秦人贪暴,秦法残酷;韩国和魏国朝不保夕;燕国和楚国偏僻。宋国罪孽深重,齐国打算攻打宋国。如果您能说服赵王不干涉齐国伐宋,齐王感激您的恩德,愿将宋国蒙地作为您的封地。"

      既不损害国家利益,又能满足个人私利,这种好事值得去尝试,李兑满口应承下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