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择木而栖的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8 属于:苏秦
  •   如鬼谷子先生所说:"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人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是以合纵抗秦成名的,但最初他是主张连横的。(当时,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而秦与齐、楚等国的个别国家联合打击其他国家,则被称为连横。)

      苏秦开始想见周天子,可是,周天子的近臣侍从瞧不起他,周天子更是拒之门外。他只得改变主意,打算到秦国去求见秦惠文王。因为他分析了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认为天下之强莫过于秦国了,如果能联合一两个国家,一个个地去攻破其他国家,就有可能使秦王成就帝王之业。因此,如果能够得到秦王的重用,乃是自己平生之一大幸。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连横的战略思想,他决定上前往秦国。

      在那年冬天里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他穿着新买的黑貂皮袍,怀揣着变卖家产的钱财,背着简单的行装,辞别了双亲和妻子,满怀信心地踏上通往秦国的大路。他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秦国的都城,稍作安顿后,便急着求见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还算给了他个面子,在偏殿里接见了他。

      苏秦口若悬河、慷慨激昂地陈说了他的主张,可惜秦惠文王并不欣赏,因为当时秦国刚刚诛杀了商鞅,对游说之客都很憎恨、反感,秦惠文王也认为苏秦似乎也同商鞅一样,是个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游说之客,就欠身做礼道:"先生的宏论深奥之极,请容寡人再思考思考。"

      苏秦只得回到客馆里,等待秦惠文王的答复,可一连数天也不见秦王召见他,于是,他又一连写了十封献策的报告,呈上去以后也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时他的生活也出现了困难,皮袍穿破了,钱也用完了,他只好将就穿着草鞋,面有菜色,状极狼狈地离开秦国步向家园。

      苏秦此次回家后,既不访友,也不接客,关起门来发愤苦读,他翻了几十个书箱,找到了专讲谋略的《太公阴符》。每天伏案攻读,选择其中重要的章节仔细揣摩,当夜里读书困乏得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刺击自己的大腿,以至血流淌到脚跟都不理会(所谓"悬梁刺股"中的"刺股"者,即是苏秦也)。他常常自言自语地说道:"哪有用这些智谋说服人主称王称霸者,而换不来高官厚禄的呢?"一年后,他自以为掌握了太公的全部智谋,十分自信地说道:"这次一定能够说服那些高明的国君了。"

      鉴于上次游说秦王的失败,他决定改变一下游说策略,由主张秦吞天下而改为连横抗秦。于是。他下决心说服列国的君王同心协力,孤立强秦。他先去投奔赵国,当时正当赵肃侯在位,赵王的弟弟公子成做相国,号称秦阳君。苏秦先去游说秦阳君,但秦阳君不听他的游说,苏秦只好离开赵国前去燕国。

      苏秦刚到燕国时,还没有机会见到燕文侯,于是,他广交朋友,结识社会名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得以拜见燕文侯。他对燕文侯说:"贵国乃是天府之地,没有战争之患,人民也安居乐业,这样的和平环境是中原哪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可是,大王可知道为什么燕国没有受到西方强大的秦国的侵略吗?"

      燕文侯坦诚地承认道:"寡人不知道。"

      "这是因为中间有一个赵国作为屏障,挡住了秦国。试想,秦国怎敢历经几千里,越过赵国来攻打燕国呢?可是,赵国要打燕国,那就再容易不过了。只要赵王一声令下,赵国的几十万军队就会马上渡过滹沱河,涉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抵达燕国的都城。因此,鄙人希望大王能同赵王亲善,燕、赵两国结为一体,然后再联络中原各诸侯的国家共同抗秦,那么,燕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燕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先生的主意实在是太好了。寡人知道吾国弱小,西面与赵国交界,南面与齐国交界,而齐、赵都是两个大国,您打算合纵而使吾国安宁,寡人愿意以国相从。"

      苏秦见燕文侯接受自己的主张,心里也非常高兴,便毛遂自荐地试探道:"大王如果愿意与赵王结盟,鄙人愿去赵国说服赵王。"于是,燕文侯资助他一些车马和金银丝帛,并封他以燕国的使者的身份去跟赵国联络。

      苏秦辞别燕文侯后,踏上了去赵国的旅途。经过十几天的日夜兼程,来到了赵国。这时秦阳君已故去,赵肃侯听说燕国的使者到来,亲自到郊外去迎接,谦恭地向苏秦请教。

      苏秦开始对赵肃侯着力地拍了一通"马屁",很快转入正题道:"国家安定的根本大计,在于选择盟友。当今列国纷争,诸侯并立,盟友选择得当,自己的国家才能平安无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否则,必然祸患无穷。大王,恕臣直言,赵国现在的外交政策就不大妥当,赵国是不应该臣服于秦国的。"

      赵肃侯感叹道:"秦国太强大了,吾国无力与之为敌呀!"

      苏秦说:"固然仅靠赵国一国之力,当然是无法战胜秦国的。臣仔细研究过,中原列国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诸国若能结成为一个整体,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是一定会被打败的。可是,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都想要各国割让自己的土地拱手让给秦国,以贪图一时之安宁。他们似乎忘了,这样做只会使秦国越来越强大,而中原各国被一一吞并的危险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依臣之愚见,各国莫如用合纵联盟统一中原六国的步伐,合力去抵抗秦国。无论秦国攻打哪一个国家,六国便一起出兵讨伐秦国。这样,孤立的秦国就一定不敢轻举妄动而危害中原各国了。"

      赵肃侯也完全赞同苏秦合纵抗秦的主张,于是,他慷慨资助了苏秦一百辆马车,二万两黄金,一百双玉璧,上千匹精美华丽的丝绣品,请他继续去联络其他各国的诸侯。

      苏秦辞别了赵肃侯,又先后拜见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也向他们详细说明了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危害和联合抗秦的益处,使这四个君王也赞同他的合纵联盟的意见。至此,他完成了合纵联盟的游说。不久,六国诸侯在苏秦的安排下,云集在赵国的洹水开会,正式签订了合纵抗秦的盟约,并且公推苏秦为"纵约长",还把六国的相印都交给了他。

      苏秦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苏秦还没忘报当年秦王轻蔑他之仇,派人将合纵盟约送一份副本给秦王,好长时间,秦国的军队果然不再敢轻举妄动了。苏秦遂完心愿,自然感到十分快活和自豪。

      古语云:"良禽择木而居,贤臣择主而事,"高明的谋臣要善于看清形势,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君主,才会建功立业,成就大事。一代纵横家苏秦在周、秦得不到重用后,转而说燕王,终被启用,进而谛结了合纵之盟,其对"忤合术"的运用已到极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