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②。

      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译文

      踮起脚尖是站立不稳的,故意跨大步是走不远的。

      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其见识不明;自以为是的人,看不清是非。

      自我炫耀的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是不长久的。

      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东西像多余的饭、累赘的事,只会让人厌恶。

      有道的人是不会这样的。

      注释

      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踮起脚跟。跨,伸开过大的步子。

      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

       "跨"不是跨越,是两腿左右分开站立。《庄子・秋水》说井底之蛙把两腿分开站立。目的是想霸占的地盘大一点,但只能占左右,前后占不着了。"跨者不行" 是说,分腿站立想占得地方大点,但迈不开步走不了了,前面占不着了。老子举这两个例子是要说明得与失的关系,证明想得不得反而有失的道理。

      ②"自见者不明"四句谓,自以为明者不明白,自以为是者不正确,自己夸耀者必然无功,自高自傲者不会长进。

      ③其在道也,就道而言。余食,残食。行,通"形"。赘形,赘瘤。

      解析

      老子主要解释了合乎"道德"和不合"道德"的不同,又表明了不合"道德"的结果。老子认为,人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遵循自然大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不使行为和结果太过偏离、太过对立,矛盾太过尖锐。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用脚尖是难以站立的,这是人的身体结构决定的。身体的全部重力都落到了两只脚上,所以脚长得厚实、宽阔,足以支撑起沉重的身 躯,而一旦改变这种平衡,将全身的重力都集中到脚尖上,是无法承担这一重任的,因为脚尖太瘦弱,它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如果我们硬要将这一重任强加 给它,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就是所谓的不合"道德"。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立,其目的是为了站得高看得远,但脚尖不堪重负,所以只能是事与愿违,其本身并没 有错,错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违背了大道,其结果必然失败。同理,跨的意思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走,这种走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一条腿抬起来还没有等落下就要走第 二步,这怎么可能行走。跨者是为了快才跨,但就这么一跨就走不了路了。跨是情绪焦躁的表现。由此可见,急于求成、焦急烦躁办不成事。跨这一动作本身也没有 错,关键在于我们的动作和行为是否能达到目的,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就是违背大道和大德的行为,自然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渴望的结果。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强调指出不合道德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既然是"曲则全",那么不故意去表现、张扬自己是比较明智的行为;自以为是的人是无法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的;自我炫耀是没有什么功劳可言的;自高自大是不能长久的。

      总之,以上的行为和结果恰恰是背道而驰,这根本不是我们期望得到的结果。老子形容这些行为是残羹赘瘤,是令人作呕的东西。

      可见,做人不能太虚荣、太张扬、太妄自尊大。

      老子作为一个几千年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现代人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故事

      祢衡恃才傲物

      祢衡,字正平,游历到曹操所在的许都时,恃才傲物,对人褒贬过分,见到自以为不如自己的人就不搭理,所以人们都厌恶他。当时只有做少府的孔融欣赏他的才能,向曹操力荐,但祢衡不肯主动拜见曹操。

      曹操也久已听说祢衡轻狂,曾评说许都没有"人物"。

       原来,祢衡到许都以后,有人问他现在许都哪些人还算人才?他说,孔文举即孔融、杨德祖即杨修还勉强算个人物,其余都是庸碌之辈。有人故意指名道姓让他谈 谈对曹操、荀彧的看法,祢衡认为他们仪容还不错,可以借他们的面孔去吊丧。荡寇将军赵稚长肚子大,能吃肉,祢衡认为他可以做监厨请客之事。

      祢衡对曹操不恭并辱及荀彧与赵稚长的话传到曹操的耳朵里,因祢衡是当代名士,曹操不愿杀他,但不能容忍他诬蔑自己,便想羞辱祢衡。

      于是下令任命祢衡做一个鼓吏,即一个演奏鼓的乐工。这对自命不凡的祢衡来说的确是难以接受的侮辱。

       曹操还想当众羞辱祢衡。在一次大朝会之后,他大宴宾客,并命击鼓为乐。按规矩,鼓吏来击鼓前都要换新衣服,祢衡却只穿平时衣裳,演奏鼓曲叫《渔阳三 挝》,音律节拍激越动听,当场听到的人都为之激昂感慨。因祢衡没有换新衣服,在场的有关官员呵斥他,祢衡竟当着曹操和宾客的面,一件一件脱下身上的衣服, 最后脱得精光,裸体而立,然后才慢慢穿上为他准备的新衣裤,重新击鼓奏《渔阳三挝》,而且面色从容,毫无愧色。

      曹操尴尬不已,对众人说道:"本想羞辱祢衡,没料到反被他羞辱了!"

      向曹操推荐祢衡的孔融,私下责备祢衡,并要他向曹操道歉。祢衡答应了。但祢衡没有进见曹操,却手持三尺长的手杖,坐在大营前敲着地面一件事一件事地数落曹操。

       即使这样,曹操仍不肯杀祢衡,而是让人准备了三匹快和两个骑手。当时,曹操明白地向孔融表露了自己的想法:"祢衡这个狂徒,太放肆了,我杀他易于反 掌,但此人远近闻名,我杀了他,人们就会说我曹操不能容人,这样会毁了我的声誉,我准备把他送给刘表,看他对祢衡如何。"

      于是祢衡被 两个骑士押送给刘表。曹操事先派人在许昌城南释亭为祢衡饯行,这些人事先约好,祢衡来了谁也不起身说话,想以此再侮辱一下祢衡。没料到祢衡来到后,见状大 哭。这些人怔住,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走出了静得可怕的坟墓,来到了都不会说话的死人堆里,所以悲伤而哭。"然后驰骋而去。

      坐守荆州的刘表及其手下官员也久仰祢衡大名,他们见祢衡被曹操送来,自然早已识破了曹操借刀杀人之计,反而对祢衡热情礼遇。但祢衡轻狂之性不改,又冲撞了刘表。刘表知道江夏太守黄祖为人心胸狭窄,脾气暴躁,也学曹操的借刀杀人之计,将祢衡送到黄祖那里。

       黄祖的儿子黄射一向仰慕祢衡之名,和祢衡交好。黄祖起初也因坐中有祢衡这样的名士而自豪。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恰逢有人献鹦鹉,黄射举酒请祢衡当场做赋, 祢衡援笔即书,文不加点,而且辞采华丽,这就是祢衡传世名作《鹦鹉赋》。但果然不出曹操和刘表所料,祢衡终因口舌而惹杀身之祸。

      汉献 帝建安三年(198年),黄祖在舰船上大宴宾客,祢衡言语不恭,使黄祖难堪,便当众呵斥祢衡。祢衡反唇相讥,黄祖大怒,命人拉下去挞笞。祢衡破口大骂,黄 祖怒不可遏,便下令将祢衡杀死。黄射闻讯来救,但已经晚了。事后黄祖也后悔自己替曹操、刘表负上杀死名士的恶名,下令厚葬祢衡,祢衡时年二十六岁。

      练武术的窍门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

      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像,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众人看去,桶里划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划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