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名言: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①。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②。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译文

      已经有了知识,还认为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这是错误的。

      只有把这种错误当做错误,所以才不会犯错误。

      圣人不犯错误,因为他认识错误是错误,也就不犯错误。

      注释

      ①"知不知,上。""不知"是意动用法。"上"也是针对有知说的。

       句谓,已经有了知识,还以为没有知识,这是上等的有知。人认知世界是个无穷,《庄子・养生主》里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说,我的生命是 有尽的,而知识却是无尽的。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清醒地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并没有认知的领域,这个领域比自己已经谁知的领域大得多。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知识放 在一个合理的限度里,这才是清醒的、正确的,所以才是上等的有知。

      ②"圣人不病"四句,意思是圣人不犯错误,因为他认识到错误是错误;能认识到错误之为错误,也就不犯错误。

      解析

      老子认为,"自以为是"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其表现是刚愎自用。老子认为,只有真正自知,人们才不会固执己见。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是高明的,而强不知以为知就是弊病了。老子针对当时的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病态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他在对这些病态的人作了剖析之后,又将圣人的"不病"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以此进行对照。老子说圣人没有毛病的原因,是圣人能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长此以往,他也就没有什么毛病了。

      圣人贵在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所以圣人日益完善,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生存,都和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生活在大集体中,若要与他人和睦相处,首先我们必须克服自以为是的弱点。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错了,而他仍要奋力向前,而且自以为自己意志坚定、态度坚决,那么导致的恶劣后果,恐怕比没有目标或犹豫不前更为可怕。这种盲目心理能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刚愎自用带给人的是失败的痛苦,而不是成功的幸福。

      刚愎之人常常是狂妄之徒,狂妄的人常常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而自己也常常因为这种无意而受伤。有一些人,并不一定没有才华,他不能施展才华的原因是太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多少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

      刚愎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大凡具有大将风度之人,多具有谦逊的品德,而刚愎之人,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最糟糕的要算是既刚愎而又无能之人,刚愎使他什么都敢于,无能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团糟。

      有时刚愎者尽管心中已感觉到自己错了,但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而这一点最让周围的人受不了。固执是刚愎者的一个手段,别人越反对,他就越是非做不可。长此以往,就会发现别人都躲着自己。

      一个骄傲自满的人必定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面对一个狂妄而骄横的人,我们无需与之理论,时间自会证明他的实际价值,事实自会惩戒他的无知可笑。

       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虚心的原则,要明白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策略,才能处处 掌握主动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刚愎者则恰恰相反,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完美无缺的,因而常常表现得骄横跋扈、一意孤 行,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总是低估对手,这样就容易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导致判断失误,遭到失败。

      故事

      无用之用

      庄子在《问世》一篇中,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用"之为有用。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位木匠大师,来到齐国的曲辕一地旅行,发现有棵巨大的栎树被当成神木祭祀,那棵树极为庞大,树荫下可供几千头休息,树干需百人方能环抱,高度 不亚于山,在离地面七八十尺之处,有树枝长出,每枝树枝都足以造一艘船,更难得的是它竟长了几十枝。为了一睹神树的风采,来访者络绎不绝,使附近热闹得像 个市场。

      匠人的弟子们屏息欣赏大树,但师傅却看都不看一眼,便匆忙地走过,弟子们连忙赶上,并问道:

      "师傅,自我们拜师以来,还没见过这么优秀的木材,你为何不停下来瞧瞧呢?"

      "别打诳语,那块木头一无是处!用它来造船,船会沉没;拿来做棺木,很快会腐朽;做成家具,不久就会坏掉;拿来制造门窗,还会流出树汁;当做柱子,上会引来蛀虫,你说,它有何用呢?"

      大师傅结束旅行,回到家中的那天晚上,大树托梦给他:

       "你是拿我和谁比较呢?是对人有益处的那些树吧?像梨树、柚木它们的确有用,会结好吃的果实,但也因这些果实,它们的树枝会被折断,会被扯裂,无法享受 上天所赐的寿命。它们是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减短了寿命,因自求于世俗价值,反而被践踏。大凡世间之人与物,都为了追求有用,而重复犯下愚蠢的行为。然而,我 与它们不同,我一直保持着无用之身,在即将终夭寿的现在,我庆幸自己实践了无用之用。如果我有用,一定早就被砍倒了。"

      匠人醒来后把 梦中的情形告诉给他的弟子。弟子说:"旨意在于求取无用,那么又做什么神树让世人瞻仰呢?"匠人说:"闭嘴,别说了!它只不过是在寄托罢了,反而招致不了 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如果它不做神树的话,它还不遭到砍伐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而用常理来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

      爱因斯坦在荣誉面前

      爱因斯坦的一个朋友见到他时说:"你的名声太大了,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我听说有两个美国大学生打赌,从美国发出一封信,信封上只写‘爱因斯坦收’,看能不能寄到,后来听说你收到了。"

      "对!"爱因斯坦笑着答道:"信收到了,而且是按时收到的,这只能说明邮局工作得好,与我的名声无关。"

      192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50岁生日。这天,柏林的住宅中,装了整整几篮子各地寄来的祝寿照片,全世界的报纸都发表赞扬爱因斯坦的文章。而他自己呢?最反感这一片颂扬声,生日前几天,他就悄悄地离开了柏林,到近郊的一个花匠家里躲起来了。

      1955年,他的"狭义相对论"已创立了50周年,各国都组织了纪念会,爱因斯坦收到了许多邀请信,但他想,这种巡回旅行对科学有什么价值呢?显然是徒劳的,他对一个会议的发起人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一切哪怕与个人崇拜稍有瓜葛的东西,对我来说总是痛苦的。"

    分享到: